被碎片化的時代相關作文20篇

被碎片化的時代 篇1

被碎片化的時代作文8 ,813字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大資料時代,我們的生活無時無刻不被碎片化的事情佔據著,網路可以解決一切問題,購買所有物品,學習所有知識,似乎,面對面的人際交往,精裝紙質書,精緻的本子和鋼筆,也沒那麼重要了。

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由零碎化的事件拼成的,只是原本不太明顯的零碎化在資訊化時代漸漸放大,變得漸漸明顯,人們也因此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在被炸成碎片的資訊中尋找所需要的答案,現在的網路新聞,各種高科技產品正是這樣。

碎片化的時代越來越便捷。餓了卻懶得做飯,只要開啟外賣軟體動幾下手指,過四十分鐘食物就到了你的手中,方便快捷。網上購物也是近幾年的一個熱潮,可以足不出戶,在網上買任何想要的東西,省下了出去逛商店所需要的時間。學生出門不用再揹著大大小小的字典,只要上網就能查到所有想要的東西。在網上交友似乎沒有那麼多顧慮,不會把自己的私事說給她們聽,自然也不用注意她們是否是真心想和你做朋友。

但是,碎片化的時代也有它的不利之處。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沉浸在遊戲世界中無法自拔,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了網癮。據專家研究稱,網癮是一種依賴性病症,每個星期都會要上至少三十到四十小時的網,一些年輕人因為網癮荒廢了學習,使成績下降,甚至在網咖裡持續七八天不睡覺,因為熬夜而猝死的例子也有很多。同時,隨著資訊碎片化的發展,人們很難辨認訊息的真假,很多人因此上當受騙,較好的被騙幾萬,甚至有人賠了所有的家產,因而自殺。

每次聚會,不論是家庭聚會,同學聚會,朋友聚會,氣氛都不再熱鬧了,即使面對面地坐著,也都無話可說,活躍在共同的群裡,寧願打字,也不想說話,有的時候,一開口說話才會發現,那聲音已經陌生。共同的群永遠是活躍的,紅包接龍,猜謎,飛花令,聚會的時候原本應該面對面玩的遊戲早已被手機取代,而所有人都沉浸在氛圍中不亦樂乎。

碎片化的時代,碎片化的生活,讓世界變的冷漠,不再溫暖,原本的人情也早已被冰冷的機器取代,而許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對網路形成了依賴性。

碎片化的時代 篇2

碎片化的時代作文70 ,758字

談到碎片化的時代,首先想起的就是隨處隨地的人人手中都拿著的那個手機大家都在網上獲取了很多的訊息,但是都沒有深刻的記憶,以至於得到的訊息都是碎片,過了就不記得了。

碎片化時代的表現就是大家都在生活的空隙得到資訊,具體的表現就是:在吃飯的時候瞄一眼電視,走在路上看看手機……等等等等就不多說了,但這樣壞處有很多記得不清楚,過了一會兒就忘了;新鮮事太多了,以至於注意力匱乏;文件多一點了就沒心思去耐心的讀完等,好處也有,讀的東西多了,短時間內記得的東西也就多了,談資也就多了,那又有什麼用呢,在別人面很有文化的樣子,時間久了,忘了之後呢,還不是原形畢露。每天都在網路,手機,電視上得到一些不完整的資訊,似乎所有資訊得到的都是那麼簡單容易。

那為什麼會形成碎片化時代呢,智慧手機是“罪魁禍首”,它們把我們從通訊困難中解救了出來,然後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手機簡直變成了有些人身體的一部分了,很多人手機沒電的時候,簡直像是自己沒血了,心臟不跳了一樣,如果讓他們把自己的血充進去,他們肯定答應。原來用於戰爭的網際網路,現在什麼地方,都有它的身影。人們現在與外界交流,基本不用嘴了,而都是用自己手裡的一塊發亮的螢幕。正是網際網路把我們帶進了碎片化時代。

毫無疑問,我們現在已經進入碎片化時代,那我們就要去解決它。既然是碎片化時代,那我們就應該要去粘合它,粘合它,要找到工具。朱熹說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所以就用互聯網裡的工具去解決,百度百科之類的,它們把資訊都整合在一起了,我們可以多在這些地方看看,瞭解東西。在別的地方看到了什麼,去百度百科裡多查查,重要的,有用的,就多看看,記下來。

總而言之,碎片化生活會使我們漸漸的遠離親人,遠離健康。因為有了如此輕鬆的方式,我們尋找知識就十分輕鬆,來的很輕鬆就會讓我們不去珍惜了。

碎片化的時代 篇3

碎片化的時代作文80 ,778字

在今天這個碎片化的時代中,人們的時間被逐漸分割成為一塊塊細小的碎片。我們早上被微信的提醒鈴聲吵醒,一邊吃早飯一邊刷微博,無聊時躺在沙發上看QQ……這些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早已不足為奇。我們被埋沒在實時新聞,娛樂圈八卦,各種廣告中,因此,我們瞭解了大量的資訊,這些資訊每天都多到足以撐破我們的大腦,但過了幾天這些資訊又會被新的資訊所替代,就像大的掛曆,寫著今天日期的那張紙,到了明天早被扔了。而真正留下來的資訊又只有多少?我們就在這無休止的替代中,過著碎片化的生活……

在日常的學習中,閱讀中,工作中,做任何事情中,我們往往會被手機突然彈出的一條資訊所吸引,而每條訊息的標題總是寫的很誇張,讓人總忍不住想去看,而在文章的末尾,又會有更多的訊息等著你。等你把要看的都看完了,你發現時間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很久,而你原本要去做的事卻沒有做。而在你看的這幾分鐘內,你收穫了什麼?無非就是了解了更多的訊息,而訊息總是虛虛實實,有的連真假都不知道,也就是說你花費了你寶貴的生命去關注一條假的訊息,這就是虛度年華!大家都說浪費糧食可恥,浪費餐巾紙可恥,難道浪費時間就不可恥嗎?這些碎片資訊雖然在某種意義上充實著我們的生活,但同時也在將我們的生活分割成越來越小的碎片,使得我們無法靜下心來去幹好一件事

除了一些訊息,很多軟體也充斥著我們的生活,雖然不得不承認有些軟體成了我們的好幫手,便利著我們的生活,但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一些遊戲軟體,就像毒品一樣,想戒也戒不掉。人,天生愛跟潮流,你玩遊戲我也玩,你充值我也充……就像一場可怕的瘟疫迅速擴散。

在今天這發展迅速的世界中,至少在今天,沒有碎片化的生活是不可能的,我們也不可能不發展科技,科學發展總會有弊端,但科學發展的貢獻確是巨大的,所以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中,我們應該努力不被幹擾,認真做好每件事,努力讓自己的生活不被碎片化!

碎片化的時代 篇4

碎片化的時代作文90 ,900字

時代在變,如今城市和農村的生活逐漸開始變化了。就拿我們傳統最熱鬧的節日過年來說吧,有些人在鄉下住久了,都到城裡定居了。而有些城裡人,反過來更羨慕鄉下的空氣和有機食品。來到鄉下和家人團聚,全家一起看春節晚會,一起放放鞭炮,一起看著美麗的煙花。在春節晚會播出時,我們都忘不了在群裡面搶紅包這件事,誰手速快,搶到了一個要麼兩個,那別提有多高興了。有時間再去鄰居親戚那串串門。在過年時,我最高興了。而城裡人,看看春晚、吃吃零食,一邊聊聊老人在鄉下過得怎麼樣,有空的時候,還搓一搓麻將,雖然說城裡已經不讓放鞭炮了,但是過年味還是很足的呢!這碎片化的時代也是令人異樣的溫暖!

雖說這個碎片化時代不錯,但是對於某些事來說,也是一種“災難”。我喜歡看書,是一個十足的“書呆子”我喜歡在書店裡逛遊,那時間對我來說,是最美好的時候了,但是發明手機時就有在手機上看書的軟體了,我就特不喜歡這種,雖然說這也代表科學在進步,但是我所說的這種神遊就不存在了,看書不僅是為了懂知識,還有就是有讀書這種樂趣,我認為在手機上讀,不僅傷害了視力又沒樂趣,不如在書店逛逛,更有韻味。這個時代就是這麼冷淡!

大家都肯定玩微信和QQ吧,我不得不說科技真發達,在老上海,他們肯定不知道手機是什麼,寫一封信都要好幾天才能收到,現在的通訊刷刷刷一秒鐘不到就能收到了,厲害吧,如果想誰了,點一下視訊聊天,就能看到真人了,這是我們中國一項偉大的成就。雖說好,但是有些人會入迷,沒事時就拿出來看看朋友圈,微信只是一種通訊的方式,剩餘的時間我們可以看看書籍,不要天天盯在手機和電腦上哦!

如今的世界上,網際網路是大家必不可少的一網路,現在的天貓啊,淘寶啊,京東啊,1號店啊,全都是在網上交易的平臺,這是近幾年才發明出來的。現在網上的東西應有盡有,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再也不愁什麼下雨天,颳風天,可以不用出去,幾天就可以送到家裡了。還有就是餓了麼什麼外賣,在這出來的時候,我也非常驚訝,竟然可以這樣,網上點一點不出門,1小時之內,馬上就到了。

這就是當今的社會,科技發達。碎片化生活有好有壞,但是,對我們來說,碎片化的生活無數無刻不在影響這我們的心態與認知!

碎片化的時代,碎片化的生活 篇5

碎片化的時代,碎片化 ,856字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網際網路來到了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隨之而來的則是“碎片化”這個新名詞,就像是一種傳染病似的,它蔓延到了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網際網路猶如一把無形的刀把我們的生活分解成碎片。碎片化無時無刻影響著我們,也把我們引上了一條沒有回頭的路。

狄更斯在《雙城記》的開頭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我想,用這句話來形容當今碎片化的資訊時代真是再好不過了。與二十年前的生活相比,如今我們的生活不再由固定的時間表所框定,而是由碎片化的時間段所組成,在這些支離破碎的時間段裡,我們閱讀電子書,上網購物,刷社交軟體。類似於此碎片化的事務可以隨時開始隨時結束。

碎片化的生活使我們習慣於碎片化思維。當接踵而來的事務讓我忙得暈頭轉向時,閱讀新書所帶給我的那份新鮮和喜悅也在被慢慢沖淡,帶著油墨香味的紙質書慢慢淡出我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薄薄的電子書閱讀器。閱讀成了填補碎片化時間空白的工具。可能才看了半章內容,就被其他事物打斷。如此下來到了書的最後幾章,前文的情節便成了一些碎片般的片段,殘留在大腦中,我打著學習忙碌的幌子,看著劇透情節的文章,末了,慶幸地告訴自己:“看,你又讀完了一本書。”過了十天半個月,這本書便被我漸漸遺忘。

讀到這裡,你也許會想,是否碎片化真的會如瘟疫般摧毀我們原來的生活方式。然而,現實證明了不是。在這個資訊量大爆炸的時代,網際網路,作為把我們生活碎片化的“罪魁禍首”,卻也在各行各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提高了生活質量,促進了辦事效率,推動了社會的快速發展……很難想象失去網際網路之後我們的生活會是怎樣一種混亂的景象,整個社會是否又要倒退一百年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還好,這一切並沒有發生,我們依然順應著這個碎片化的時代,“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網際網路時代,前方的路模糊而又清晰,我們不知道下一個碎片化的片段中應該去做些什麼,但我們知道碎片化的時代已經無法扭轉,我無力去抨擊什麼,或許碎片化,這個矛盾的新名詞,便是人類發展到現在的必經之路吧。

在這碎片化的時代 篇6

在這碎片化的時代作文 ,51字

碎片化的時代 篇9

碎片化的時代作文10 ,1051字

當今的社會,用碎片化作為代名詞最合適不過。那麼什麼是碎片化呢?官方的解釋是:“碎片化”一詞是描述當前中國社會傳播語境的一種形象的說法。

我們也可將“碎片化”理解為另一種“多元化”。大量良莠不齊的資訊通過各種方式流入,以及生活的單調匆忙和瑣碎,使我們的生活四分五裂。

曾經的報紙已被騰訊新聞所取代,成為獲取資訊的新途徑;紙質書被Kindle所接替,成為閱讀的新模式;購物也轉實體店為網上淘寶、京東、天貓等,成為購物的新方式;社交也從面對面的交流、簡訊、電話變成更簡單直接的qq微信,成為社交的新時尚;餐飲也從去飯店變為更方便快捷的外賣,成為更省時省力也更受人們歡迎的新潮流……這些都是碎片化時代與往常的不同之處,碎片化的生活貫徹在我們身邊。

手機等電子裝置成為了人們不可替代的娛樂和消遣方式,成為了人們的新歡。地鐵上人們無一不在抓緊時間盯著手機螢幕,用平板看著某部熱門的肥皂劇或者老套的綜藝;公司裡工作時也無一不依賴電腦;在家裡,無論老小不是盯著電視長笑,就是刷著微博看著朋友圈。

在這樣一個時代裡,人與人的交流也越來越稀少。朋友、同學聚會時多在拍照發朋友圈,而王者開黑也已經成為了常態。家人團聚時,曾經的歡笑言語已經越來越罕見取而代之的還是人手一個的手機,交流什麼的幾乎是不存在的奢望。

就這樣,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只會是某某明星又如何了,誰誰又出新歌了,什麼電影新劇好看,王者又出新英雄了……這樣的話題。

海量資訊與注意力轉移之間的矛盾,使我們對於真正有效的資訊往比較容易忽視或者瞭解的不夠徹底,似如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看了卻沒有解其真諦或者根本就沒有印象。

但是在這個誘惑極多的時代,能夠不忘初心的存在,並且合理地應用碎片化的時間和優勢,也是有很多好處的。

假設主人公林某“虛構”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她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生活,並且能很好的把碎片化的時間利用起來。每天早上她乘地鐵上班,這時她都會用“百詞斬”來背背單詞;中午她總是用“餓了嗎”“美團外賣”點外賣,節省了時間;下班後回家路上她總是利用騰訊新聞瀏覽時事新聞,增長知識;到家後她利用空閒時間閱讀,利用淘寶購物;睡覺前也總是會聽會兒歌,放鬆心情。

碎片化的生活中,我們就應該利用瑣碎的時間加以學習,積少成多。比如總是可以在公交車上看到忙碌的高中生,抱著厚厚的詞典,利用著空閒的碎片化的時間學習。

事實證明碎片化的生活有利也有弊,不可一概的否認。願我們能合理利用這個時代的碎片化,為我們帶來方便快捷,和更加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碎片化的時代 篇10

碎片化的時代作文50 ,551字

在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碎片化的生活已走進了千家萬戶。

購物時不用再跑到超市裡去,左手一個包,右手一個包,吃力地拿著。而可以直接到網上,例如:你想買包薯片,點進一家店鋪;想買包巧克力,點進另一家店鋪。不像去超市時需要以前買,完全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分成幾個訂單。在網上,既不用出門,也不用擔心價格。網際網路中的“淘寶”、“天貓”等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在價格方面你既可以享受優惠,有時東西數量買得多,又可以享受到店家贈送的禮品。但網際網路並不是十全十美的,當你不用出門時,購買食物的數量和質量就不能百分百保證。比如:你讓快遞送一箱桃子,有些黑心商家,他會放些爛桃子混著。當你收貨時,發現桃子已經爛了,沒辦法吃了。你只能申請退貨。在食物數量和質量方面,大家出門去超市自行選購,就不會發生這種問題了。

當然網際網路也碎片化了我們的閱讀。我們在以前,如果你想閱讀一本書,是否有過這樣的煩惱:將一本書帶進帶出,十分不方便。實體書價格貴,捧在手上顯得太笨重了。但是,你有了網際網路,有了碎片化的閱讀,煩惱是不是就會緩解呢?只要開啟手機,關注你喜歡的作者,每天看一點他的作品,就可以碎片化的閱讀了。缺點就是,長時間低頭看手機螢幕會造成許多疾病。

碎片話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方便,但人們也需要適當的使用,才能擁有健康的生活!

遇上碎片化的時代 篇11

遇上碎片化的時代作文 ,633字

有許多文章,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都已經忘得一乾二淨了,唯獨一篇文章讓我久久難以忘懷,那是一篇由一位來自人民日報的作者蔣依寫出的文章,文章名叫《山果》。

星期天,我觀看了一篇名叫《山果》的文章在我媽都手機上,我看完十分感動,流下感人的眼淚,簡直是在暴風雨一樣,這個文章講的是一個名叫山果的女孩,她的媽媽病入膏肓,她爸爸叫她賣核桃賺錢,作者在一輛從北京出發到雲南的火車,遇到了山果,她揹著一個裝著核桃的揹簍,作者幫助了她。

讀了這篇文章,我頓時心中有千言萬語想說,看到這麼一個家境這麼貧窮的孩子,跟我比起來,我簡直就是在天庭,想想我早上要爸爸做早飯,基本上每件事情都依賴著爸爸,我都替我的這種行為深深感動羞愧,文章裡的小女孩無依無靠,什麼事只能靠自己,無論什麼難的事或者不難的事都得靠自己,

總之,我絕對要改掉依賴的這種壞習慣,我不會再讓我爸爸為我做任何我能完全做到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另一方面,文章裡的小女孩這麼貧窮,比起她,我覺得我十分富有,我還經常要求買這種很貴卻沒有任何用處的東西,以後我如果真的想買,我會好好學習,考上大學賺大錢。文章的那個女孩子可能連一個大桌子也買不起,還拼命什麼東西也沒有,我都替自己這種生在福中不知福而感到深深得慚愧,文章裡的女孩,什麼事都是自己,她也非常有孝心,她憑藉著自己的努力一天天地賺錢為母親看病,我祝願她能為自己的媽媽賺足夠的醫療費。

這篇短而富有教育意義的文章告訴我,做人要有孝心,還要學會獨立。這篇文章,我會永永遠遠地記住。

碎片化的時代 篇12

碎片化的時代作文80 ,836字

繁華的都市夜晚,黃浦江邊的夜景燈火闌珊,你是否知曉其實我們的生活早已被碎片化佈滿。那些夜景的美是由於時代的進步,電腦科技的高速發展操控著燈的絢爛……

的確,隨著20世紀末的電腦發明,到21世紀的電腦盛行,電腦顯然已經將我們的生活變得碎片化了。在眾多一般家庭裡,家家有WiFi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我們可以在網路上購物,讀書,看新聞,甚至學習。在眾口難調的當下,碎片化有了很大的可取之處。

歐陽修曾說過:“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利用碎片化時間寫出了值得反覆誦讀的文章與詩作。

再以看新聞為例,過去的人們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甚至沒有電視,只能依靠紙媒即是報紙閱讀來了解周遭近況。直至今日,生活的碎片化發展,人們可以通過網路來了解當下的政治實事,更有網路新聞為讀者建立論壇,提供他們熱切討論的空間。相信現在的下至幼兒,上至七旬老人都會使用手機看新聞,比起紙媒更加方便快捷。

可碎片化真的各項兼優嗎?我想這不盡然且不實事求是。碎片化的新聞比比皆是,他們鋪天蓋地而來,試問你所見的新聞是否已被添加了贅述,成為膚淺的代表,你自己都不明瞭。新聞客戶端會為你提供熱搜熱點,但這時候便顯得像是一個菜市場,沒有態度、沒有風格,閱讀體驗很差,呈現了碎片化的特點。

反觀紙媒,時常可以看見具有深度的報道,最後還會註上編輯姓名,以供提出異議。報紙是解釋性報道的代表,通常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工具,許多愛讀報的老人都喜歡剪下有用的一塊,貼上收錄,類似於學生積累好詞好句好材料那般,因此它是能與資訊並存的一大文體。

字典中,碎片化的含義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資訊碎片化時代資訊碎片化時代即是指人們通過網路傳媒瞭解閱讀與以往相比數量更加巨大而內容趨向分散的資訊。

在我看來,儘管當今的資訊碎片化弊大於利,可這也正是社會進步的過度趨勢。只有通過大眾不斷改善,不斷修正,不斷避免,才能使得網路上不再有不負責任的言論出現,進而令碎片化的資訊成為與紙媒並肩的工具。

碎片化的時代 篇13

碎片化的時代作文80 ,846字

如今的年代都已經被網際網路所佔據,我們的生活逐漸被網際網路所碎片化。網際網路的出現造福了人類,給我們帶來了極多的好處。但好處的背後總會有一定的弊端。

網際網路流行之前,我們總會把一天的計劃都列出來,相應的完成它,中間總會有一定的休息,但不會把總體都破壞掉。

網際網路流行之後呢?總會發生這樣的事:在某一天早上,我們會拿起小本子,習慣的把一天的小安排寫在紙上,習慣的開始執行自己的計劃,可這時,我們的手機亮了,上面是朋友或者同學的訊息,我就會放下手中的任務,和朋友聊起來,聊完再看看新聞等等,不知不覺時間就溜走了,而我們的計劃卻剛剛執行。

剛剛升入高中的我們,回想起來,想的最多的是手機了吧!初中時,我們參加同學生日聚會時,我們總會掏出手機拍照,玩遊戲,在社交軟體上溝通,本來應該熱熱鬧鬧的生日,都變成時不時拿出手機看看訊息,看看時間,看看視訊,而悶聲不吭。直到踏入高中,我的手還習慣性摸摸領口是否佩戴紅領巾,才發現初中已經離我而去了啊。

身為青少年的我們,對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但我們沒有足夠的條件去看看外面,我們就選擇網際網路,但我們去發現瞭解的同時也會去找某些遊戲來舒緩我們的好奇心,到時候我們的注意力放在的是遊戲上,而不是去用網際網路發現世界。就這樣原本對我們有益的事,因為網際網路的強大而被碎片化。

我們已經習慣了網際網路對我們的便利生活。可再也沒有一整塊時間讓我們專注一件事情,思考一個問題,就連甚至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都有一定的困難了。

在網際網路的發展下,我們的生活都被對碎片化了,例如: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甚至是碎片化的社交。簡而言之,我們已經進入了碎片化的生活,在這碎片化的時代。

就是因為這碎片化的時代,很多人因為網際網路二患有拖延症,變成低頭族。對於我們來說,網際網路有利於未來和現在,可會影響我們的思維。

在這碎片化的時代裡,我們的生活被碎片化,就僅僅因為網際網路,我希望我們應該更好的利用網際網路而不是過度沉迷於網際網路中的假想,去放棄時間外面更好的風景!

身處碎片化的時代 篇14

身處碎片化的時代作文 ,848字

近些年我們似乎越來越多地聽到這個詞—“碎片化”。那麼,“碎片化”究竟是什麼?

當我們被現代社會的高速壓得喘不過氣來,我們一天又一天有限的生命被諸多超負荷的任務撕裂成無數個“程式”;當社交從一個下午的莊重會面轉變為聊天軟體上在一天的不同時間裡寥寥數語的問答;當獲取資訊的方式從一整版一整版的報紙轉變為一條又一條閃爍著電子光暈的螢幕上短小的連結……

我們意識到我們真真切切地置身於“碎片化”中。碎片化,原來是完整事物割裂存在的形態。

它帶給我們的生活許多改變。

當我們的生命被更巨量的任務填充,幾乎一天之中的每一秒都被精細地安排了用處,我們的生命被“割裂”了,但同時我們完成的事情卻大幅增加。

當我們的社交更多地從現實接觸轉變為虛擬互動,社交的情感性變弱了,社交的儀式性消匿了。但同時,社交的廣度增加了,社交的效率升高了。

當我們的閱讀從灰色的、白色的、原木色的紙張躍然而起、遁入虛空—進入充斥著數碼與演算法的虛擬維度,獲取來的資訊源淺而短記。但同時,資訊所涉領域如繁星四布,而其本身也變得浩瀚星辰一般體量巨大。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碎片化”作為社會發展的產物,作為時代的印記,也如世界上任何一事物一般有著它的兩面性。二十一世紀的天穹之下,有人深受其害,卻也有人受益其中。

而我們,應當辨證地看待、選擇地利用。

有學者指出,當今社會不同於傳統媒體主導的社會。在傳統媒體主導的社會,全社會的受眾都接受著幾乎是統一的、同一層面的資訊。而在今天,社會文化多元,維度相異,彼此相對獨立地存在並擁有著各自的受眾。因此,在今天,即使是同輩,可能也會存在交流上的鴻溝。“二次元文化”、“韓流文化”、“歐美文化”……不一而足。它們也將社會變成了“碎片化的”。

譬如社交,如果我們適當地結交各文化圈的朋友,那麼對於我們自身,可以建立更多元、客觀、廣闊的世界觀,也可以獲取更多、更廣、更深的資訊。這就是對於“碎片化”合理的利用。

而我相信,“碎片化”的可挖之處遠不止於此。

在這個閱讀碎片化的時代 篇15

在這個閱讀碎片化的時 ,1083字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越來越透徹。是資訊將各個國家拼湊在一起,讓我們共同創造更好的明天;是資訊讓我們瞭解到更多知識,探索更多的未知;是資訊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但是,也是它導致了我們閱讀碎片化……

在這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人也在努力跟上他的步伐,生怕被這快速的生活所遺棄,於是我們就努力工作、忙碌地工作,勤奮學習,忙碌地學習,以至於沒有一點時間給那些滿腹經綸的好書,她們只能在書架上孤獨地看著你,看著忙碌的你,看著根本不在乎她的你,看著寧願看電子書也不看她的你……

記得有一次,我和我的朋友乘地鐵出去玩兒,在位子上坐定後,我的女伴就拿起手機看電子書,我就開玩笑地說:“平時也沒看你那麼認真讀書啊,今天怎麼了,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她笑著推了我一下,說:“這不是無聊嘛,況且這哪是書啊,這是電子書,比看書方便多了!你看我帶個手機就能看。地鐵到站了我還能立馬把它關掉,裝到口袋裡,我可不想冒著乘過站的風險帶本書過來看呢!”

會不會有很多人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忽視書籍的呢?由於她不方便攜帶?由於她太容易“迷惑人心”?或許還因為每天的時間都被工作和學習所佔領,導致你只能抽空看些淺顯的電子書?也許人們把看書讀書看成了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一件簡單的事情,一件可以隨時拿得起放得下的事情,所以才去讀電子書,才導致了閱讀碎片化。

我喜歡讀書,喜歡那種摸得著文字的書,在這裡請允許我插入一段我的讀書往事……

在一年春天的清晨,我躺在陽臺上,藉著慵懶的陽光,讀著老舍的《四世同堂》,體味著二十世紀四代人在院子裡平淡卻又不平淡的生活,我漸漸走入了他們的世界,在一個小弄堂裡發生的事情,在整個北平發生的事,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時而為年輕人報效祖國的志向而興奮,時而為母親捨不得孩子離家而感到悲傷,我時而微笑,時而哭泣……我的情感完完全全地被這本書吸引了,導致媽媽叫我吃飯都聽不到。

這是我在電子書中所體會不到的感覺。在書中,當你聞著書香,翻閱著那一片片溫情的紙時,你的內心會有無限波瀾。在翻頁的那一秒內,你會有對前一頁的不捨和對後一頁的期待,當你不得不合上那本書時,還會有對書中情境的眷戀。而在電子書中,它是冰冷的,它只是碎片化地給你展現出書中的一部分,你可以隨時將它關閉,不會有任何眷顧。

其實,我並不是反對碎片化的閱讀,只是希望大家留一些時間給書本,去體會書中的奧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能給你帶來的不僅僅只有感情上的升溫,更多的是心靈的洗滌。在這個資訊“猖盛”的時代,抽一點點時間回到“過去”,去體會一下之前的韻味,不是很好嗎?

碎片化的時代,碎片化的人 篇16

碎片化的時代,碎片化 ,1086字

我們如今過的無疑是快節奏的生活,“碎片化”一詞成了這個時代的一大關鍵詞。關於“碎片化生活”,人們各執己見、眾說紛紜,有人說這是時間的充分利用、提高效率的方式,也有人認為這會導致浮躁的社會風氣。不管怎樣,我們現在的確不可避免地過著“碎片化的生活”。問題來了,究竟如何應對、如何權衡是好呢?

“碎片化”一詞,在上世紀80年代常見於“後現代主義”的有關研究文獻中,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如今,“碎片化”已應用於社會學、經濟學等不同專業領域,並滲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簡單地說,如果十幾年前的生活是一條法式長棍麵包,那麼如今的碎片化生活就好比將麵包切片分開,塗上不同的果醬。刷牙的時候聽天氣預報,等車的時候瀏覽當日新聞,睡前刷刷微博朋友圈,每一小段零碎的時間都有了不同的內容,生活依然是吃飯、工作、休息,卻又遠不止這些。

“碎片化生活”可以說是社會發展的產物。當物質越來越豐富,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人們獲取資訊的途徑越來越多,需要處理的也就越來越多,將生活碎片化能更好地分配能量與時間,效率最大化。同時生活的多樣性與需求迅速提高,碎片化也是人們追求自我的結果。在社會流動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還根據從前的慢節奏生活幾乎是不可能的。

碎片化生活是發展程序中必經的一站,它有利也有弊。碎片化的生活可以讓每個人充分利用空閒的時間和精力,在快節奏中提升自己的效率,至少可以免受與時代脫軌而被淘汰的風險。近年興起的“碎片化閱讀”,也是碎片化生活的一種。利用短暫的時間進行閱讀,雖然每次閱讀的很少、不完整,但無疑這些細小的閱讀時間經過積累也能達到一個巨大的數字。現如今生活越來越繁忙,很難擠出一大部分時間專門閱讀,碎片化閱讀顯然成了較優的選擇。

然而碎片化生活也一直飽受詬病。生活節奏是快了,每一秒都在忙碌中度過,看似碎片化使生活更充實,但大量的碎片化嚴重影響了生活的質量。依然拿碎片化閱讀為例,如今大街上全是低頭族,等待的時間、閒暇的時間全都被用來刷微博、看訊息,這樣淺層的閱讀實際上並不會帶來很大成效,閱讀時間多可能反而會讓人收穫大量無用的干擾資訊,影響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碎片化生活很容易讓人產生依賴,長期的碎片化讓人思想難以集中,在需要專注的情況下工作效率會大打折扣。我不禁疑惑起來,究竟是我們在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還是我們刻意的製造了碎片化時間?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被手機、被碎片化的生活綁架?曾經慢生活的細膩精緻是否在碎片化中變成了粗製濫造?如果碎片化的生活反而成了一種倒退,我們自身的問題是什麼?

總而言之,碎片化生活只是一種方式,如何把握尺度是我們每個人都該深思的問題。

碎片化的時代 篇17

碎片化的時代作文10 ,1200字

在移動網際網路不斷髮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也逐漸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生活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改變著我們的認知與心態。例如閱讀,或許幾年前,閱讀是在一個冬日的午後,捧著一杯熱茶,翻閱著膝上的帶有墨香味的書頁,細細品讀,慢慢回味。

可如今,捧著實體書閱讀的人缺越來越少,取代了它的,便是碎片化閱讀。

現下,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已然進入到了每一戶人家,而它強大的功能也會使你看到如下的現象:在車站等車時,會有人拿著手機,隨著手指一次次的滑動,螢幕上的文字也悄然變更;在工作閒暇時,也許你身旁的人正津津有味地翻動著他的微信朋友圈,看著一個個“百分之99的人都不知道”的訊息;甚至有不少人,在吃午飯的同時,也刷著一個個網路社群的帖子,讀得不亦樂乎……

或許你會認為,這不是很好嗎?既有效地利用了時間,也為自己枯燥的生活增添了樂趣。可我並不這麼想,在我看來,當那些文字變得零零散散、支離破碎時,當閱讀變得不再完整、斷斷續續時,閱讀的本質也就發生了改變:

它不再是有質量的,碎片化的閱讀,使人們變得流於表面。很少有人會逐字逐句地看完整篇文章,而是快速的掃一眼,知道個大意,這一頁就過去了。以至於不論這些文字有多美、這些文字的內容有多麼令人深思,這樣閱讀的人只會在乎內容的大概,卻不會繼續追究下去,這對於他來說,也是沒有必要的。這就使閱讀的質量降低了許多。或許有一天,兩個看過同一本書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一種人會認為這本書的文風樸實,內容卻值得深思,從文中的種種細節處理,能夠看出多個被刻畫得栩栩如生的人物來,令人感同身受;可另一種人,與他交流起這本書來,他卻只能說出這本書的大概內容,對書中的主角與一些情感的表達,他卻一知半解。

它不再是充滿智慧的,碎片化的閱讀,使人們變得浮躁。面對朋友圈中一篇篇“重磅”的文章,很少有人會對其內容進行辨別、懷疑它的真假,看完後的隨手轉發,使自己也變成了謠言的傳播者,使輿論一次次地走向更高潮。有人會對當事人發表自己的意見,更有甚者破口大罵,這似乎都是茶餘飯後的談資。可在謠言澄清後,那些原本激動憤怒的人缺不再發聲,悄悄地刪除關於那些文章的評論,沒有道歉,也沒有說明,彷彿原本網路暴力、言語辱罵他人的人不是自己一般。

它不再是有深度的,碎片化的閱讀,使人們變得通俗。如今,閱讀各種經典文學,如沈從文先生的散文,魯迅先生的小說,徐志摩先生的詩歌的人已越來越少,可那些心靈雞湯、偽文學作品的閱讀量缺節節攀升。有人用著矯揉做作的文字,卻認為自己寫出了可歌可泣的愛情篇章;有人寫著雞湯文,看似擁有著正能量,卻又似乎在告訴年輕人“不用擔心,你會成功的,儘管你不努力”的錯誤三觀;有人靠著八卦論壇,透露著自己滿滿的優越感,輸送著大量的負能量……

碎片化的閱讀肆意地破壞著我們的文化,或許最終,我們再也無法擁有經典、擁有靈魂的棲息地。對我們而言,這必然是可悲的。讓我們一起,向碎片化的閱讀說不。

遇上碎片化的時代 篇18

遇上碎片化的時代作文 ,439字

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的變化,我們在各種方面都用網路來解決了,既省時又省力……

碎片化的閱讀

以前的我們習慣了去借書,去圖書館看書,可如今,在不知不覺,手機上也有了不少看書軟鍵,不用出門,也能看到自己想看的書。

碎片化的社交

以前的我們只能在面對面進行交流,可如今,手機上不知不覺有了qq,微信,微博,拉近了彼此自己的距離,有了更多可以傾訴的物件……

碎片化的購物

以前的我們每次去超市,都要拎著大袋大袋的用品,而如今,網購讓我們輕鬆許多,只要簡簡單單的幾步,過不了幾天,要的東西就到貨了,而且網購既省時又省力,更加輕鬆……

碎片化的時間

生活中那些零零散散的時間,可能我們並不注意,其實一分鐘也能背兩個英語單詞,也能背誦一首古詩,還能寫五個語文字,這些時間一點點的加起來,我們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我曾經利用過坐地鐵的時間讀書,利用過下課十分鐘寫完四首古詩……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很多時間。

在不知不覺中,我們漸漸習慣了用各式各樣的軟體來充實自己的生活,漸漸習慣了這些碎片化的生活。

被碎片化的時間 篇19

被碎片化的時間作文1 ,1079字

在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我們緊張的城市生活變得更為智慧和便捷,可為什麼時間卻變得那麼零碎?比如:難得有時間閱讀、逐漸被漠視的面對面交談、極少交流的家庭晚餐……這一切的一切,也許就是因為手機等電子產品侵入我們的生活,佔據我們大量寶貴的時間後,使得我們生活中的做其他更為重要事情的時間變成了碎片。

早晨醒來,睜開惺忪的雙眼,第一件事都會去摸一摸手機,轉而拿起手機瞅一瞅,大多會在看新聞和時間之計,又忍不住瀏覽了網頁。一時的吸引,耽誤了原本應該早早起床刷牙、洗臉的時間。接著“打仗”的節奏生活開始了:匆忙地從碗裡扒了幾口熱粥,嘴裡咬著半個饅頭,如火箭炮發射般地衝出家門……一日之計在於晨,難道美好的早晨就是這樣的嗎?

因為家離學校遠,我選擇乘公交車上學。一上車,馬上被一股“手機熱”包圍住。無論男女老少,幾乎人人攥著手機成為“低頭族”,彷彿這手機已經牢牢地長在各自的手掌中,成為了人體的第n個重要器官。媽媽感嘆在她上大學的時期,當時手機還未如此普及,特別是還沒有現在這種幾乎可以代替電腦的觸屏手機,人們在公交車上,或是看看書籍,或是與人交談、也或是欣賞沿途的風景……沒有人會獨自低頭只顧手中的手機。現如今,這一堆一堆的都成了“低頭

族”,真是可惜了風景,可悲的人們!我也只能無奈地嘆氣了。

放學回到家,本該安靜地坐在書桌前,全神貫注地完成當天的回家作業,這時,放在一旁的手機時而有節律地震動後發出聲響,時而提示燈呼哧呼哧地閃動,它是在誘惑和召喚我,更是在考驗我的自律。這時,忍不住伸手去拿手機,看看微信裡的朋友圈、關注網購資訊、在微博中刷刷屏、瀏覽網路段子、看看娛樂趣事,貌似享受著痛快的人生。不知不覺,5分鐘、10分鐘……,待到夢醒時刻,方知作業尚未完成。真是可惜了那些流逝的時間啊!

接著,緊趕慢趕地算是做完了作業,閒來無事,又是百般無聊地拿起了手機。

晚上9點,該是睡覺的時間了,臨睡前再來一盤遊戲吧,或者追一把劇,直到眼皮不爭氣地耷拉下來。躺在床上,後悔剛才沒有翻一翻自己喜歡的書籍,回想一下自己今天一天做了的事情,可滿腦子卻只呈現手機裡的內容。這“現代化的鴉片”著實讓人沉迷、上癮。我們的時間為什麼會“碎片化”這一問題,令我們每個人都要深思。

手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但人們不能把它當成一種精神依賴,我們寶貴的時間已經被手機碾成許多的碎片,即便是這樣,我們也要努力把它們歸結在一起,就像把一顆顆珍珠串成一條項鍊。管理好時間的碎片,我們的生活就不會被碎片化,就有更多地時間去閱讀、遊覽、社交、……做一切更為有意義的事情,讓我們的生活更為精彩紛呈!

資訊碎片化的時代 篇20

資訊碎片化的時代作文 ,757字

移動網際網路的日益普及,隨之而來的是,資訊碎片化的時代。在等地鐵的時候,翻著手機上新聞的頭條;在電梯裡短短几十秒的時間裡,重新整理一下社交平臺。這一切都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每天浮光掠影地閱讀非常多的資訊。可是,除了增加一些談資外,回想起來,似乎並沒有記住多少東西。

這個時代的通病,便是浮躁。而資訊的碎片化更是浮躁的完美詮釋。一旦有不理解的知識點,就上網搜尋。即便是查詢到了,也只是粗略地看看摘要。一如蜻蜓點水、淺嘗輒止、過眼雲煙。知識在大腦中都處於碎片化的狀態,根本沒有構建起知識的框架與脈絡。

早在1971年,經濟學家赫伯特西蒙就說過,資訊消耗的是接受者的注意力。在海量的資訊裡,沒有目的、被動地接受那些資訊,說是跟上時代的步伐,不如說是浪費時間與精力。沒有經過篩選的資訊雜亂無章,可利用的價值幾乎為零。海亮的資訊就好比居里夫人煉鐳時的幾噸廢銅爛鐵一般,沒有居里夫人的煉製,它們依舊毫無用處。

在這個碎片化的資訊時代,我們究竟失去了什麼呢?或許是不能沉下心來讀完一本書的謙卑,或許是在日復一日的浮躁中,迷失了自我的初心。在這個時代,我們隨波逐流,被動地被塞入片段式的資訊。它們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我們逐漸喪失了對於週遭事物的思考,取而代之的是,網友三言兩語、碎片化的評論。

網際網路上資訊碎片化的一個結果就是,資訊的總量在不斷增加,但是我們反而越來越難找到對我們有價值的資訊。資訊的篩選,成為了我們在這個時代遇到的最大的難題。通過資訊的整合,有用資訊的提煉,才能使整屏的資訊為我所用。而為我所用的前提是真正為我所有。把那些資訊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詮釋,只有變成自己的思考所得,才能算得上是為我所有。

無論我們是否準備好,資訊碎片化時代已經到來。我們所要做的,便是適應它,從碎片資訊中系統地獲取我們想要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