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遊舊居有感相關作文20篇

重遊母校有感 篇1

重遊母校有感作文70 ,706字

今天,我再一次來到了我闊別一年多的母校—-祥雲學校。

校車剛進入校園,印入眼簾的是一排排保衛著這個學校全體師生的桂花樹士。再向左看,是一個寬廣的操場和一個升旗臺。升旗臺上飄揚著鮮豔的五星紅旗。一切都未變,只是早已物是人非。那操場上縱情奔跑的人群已不再是我和朋友們,那操場上的歡聲笑語也不再屬於我們,那些……

下了車,我和朋友們一起上了二樓。在那個曾經我們與這個學校的一切告別的教室,我見到了我親愛的孫老師。她的面龐還是那麼的嚴肅,他還是那麼的不苟言笑。我在窗外靜靜地看著他,看著看著…我不禁憶起了當年的我和他。我記得,他上數學課的時候總是喜歡叫我和微、斌、徵、晴去黑板上做題目或回答問題。他總是誇徵反應快,像個小神童……後來,我又去見了黃老師。當年那個與我一起下棋的他,白髮早已爬上了他的雙鬢。我想,他大概就要退休了吧。我想他打了招呼,他也回了一句。過後,我們兩都沉默了。半響,他打破了沉默。不過也就說了‘你們都在一個班麼’‘你們放學啦’之類的話。我想,他大概是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吧。正如同我一樣,我非常想念他們,也很想見到他們。可是,在見到他們之後,我卻不知該說些什麼。

我坐在那個多年前我坐過的花壇上,看著這校園的一切—-那高大的桂花樹,那巨集大的教學樓,那林蔭處的教師住宿樓,那佈滿歡聲笑語的操場……看著看著,淚水不知不覺浸滿了我的眼眶。我不知我為什麼想哭,也許是因為這裡的老師給了我這個父母都不在家的孩子溫暖與愛,使我把他們當成了親人。在闊別親人一年後回來,應當哭的。也許是為了祭奠遠去的童年吧。也或許兩者皆有。

大約半個小時後,我踏上了回家的車。

再見了,母校!不知何時你我再會?

走讀麥家舊居有感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695字

走讀麥家舊居是在一個春雨綿綿的日子,空氣是溼潤的,心情也隨之溼潤起來……

伴著滴嗒的雨聲,我們走進了蔣家村民樂小學—-麥家的母校,在麥家書屋,在史老師的深情介紹裡,我對麥家—-這位富陽了不起的作家有了新的認識,更多的是敬佩,得知麥家叔叔曾經和民樂小學五年級的同學共度了三天快樂的時光,不禁有些羨慕那些同學們,能如此近距離的走近麥家,那該是多麼榮幸的事啊!

在麥家書屋我們文學院的夥伴們還捐增了自己帶來的圖書,為麥家書屋的壯大貢獻一點點自己的力量,也是非常有意義而又無限榮光的事情。

接著我們在麥家書屋發現一個別具特色的地方,那就是—“落葉歸根”。其實,是一張書桌,書桌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老根。書桌正上方,有一盞帶有銀杏落葉的燈。老根,枯葉,這便是“落葉歸根”,民樂小學設計這個,是希望從這兒出去的孩子,長大無論多有名,都能回母校看一看。

春雨綿綿,帶著泥土的芬芳,雨點落在屋簷上,打出清脆的聲音,彷彿鋼琴中彈出一曲舒緩的旋律,伴著優美的旋律,我們又來到了麥家舊居,雖然沒有看到麥家,但看到滿屋子的書,我們不禁安靜的讀起書來,似乎在和麥家叔叔進行著心靈的溝通,在院子裡,我們集體朗誦了麥家寫給兒子的一封信《致信兒子》,我邊讀邊思考:“愛是什麼?”不一會兒,我的疑問便得到了盛老師的解答。兩個水缸,安靜的院子,古色古香的房子,再加上我們這些“朗誦家”,倒有一番別有的趣味呢!

回到家裡,我又一次拿出《致信兒子》,默讀了兩遍。啊,我終於感受到了,感受到了麥家對他兒子那種深深的父愛;啊,我終於明白了,愛是一種最偉大的事物,它是我們看不到的,卻是我們能感受到的。

遊蔡元培故居有感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398字

蔡元培是浙江紹興人,原籍諸暨,是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同時也是中國首任教育總長。

這次我們參觀了蔡元培故居,到了蔡元培故居,同學們各自都忙碌起來。有的拿出手機拍照,有的吃起了零食,還有的人抄起了蔡元培的資料。我一邊參觀一邊瞭解到:蔡元培是1868年出生,他提倡新學,創立了愛國學社,從事教育和革命活動,當然還有很多值得我們驕傲的生平事蹟。我還在石牆上看到:蔡元培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自我犧牲精神。看到這裡,我深深被蔡元培先生的精神而感動了。於是我走到蔡元培先生的石像下,發現有一句話:“中國為一人,天下為一家”。說的真有道理,作為少先隊的我們,更要學習蔡元培的這種精神思想。

通過這次參觀,我覺得蔡元培先生的許多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蔡元培先生的自我犧牲精神,這讓我感受到了我們要為大家著想,有時候小小的犧牲也能換來大大的成就,我要以他為榜樣,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遊蔡元培故居有感 篇4

國小四年級作文 ,515字

今天,我們要去遊蔡元培故居了,我好開心啊!我一早起床,草草的吃了早飯,把要帶的零食放入揹包,走出家門,這就開始秋遊了。

到學校後,我衝進了班級,只見許多同學擠在一起,原來他們都在看手機、平板什麼的,我放下包,走到了教室外,我很無聊,所以只能看風景。我一邊看風景一邊想象著蔡元培故居的風景。我想蔡元培故居應該和魯迅故里差不多吧。

不一會兒,我們上公交車了,從裡面看,世界像被一層薄紗蓋著一樣,真是太美了。馬上,我們就到了蔡元培廣場,廣場上有一個巨大的蔡元培?A石像,它是坐著的姿勢。我們走了一小段路,我們就走到了蔡元培故居門前。

故居的門是用木頭做的老門,周圍有兩三棵盆栽,很素雅。門檻保護的很好,用玻璃框起來了。走進去一瞧,有三個房間,中間的房間裡有蔡元培的半身像,上面有一些白色的假花。每一個房間裡都有蔡元培的經歷。突然,我發現許多同學圍在一起,我也聚過去,哦,原來是一個長方形的水缸,裡面有許多硬幣放在三個碗裡,還有兩條小魚。除了這些房間,還有一些小房間,裡面都有紅繩攔著,應該是為了不被我們破壞。我還看見了蔡元培的寢室。蔡元培故居很美,畢竟是名人住過的地方。房子裝飾的很漂亮,到處都有植物。

不一會兒,我們回去了,真留戀哪!

用心去看見——讀《早安!我的植物鄰居》有感 篇5

讀後感 ,937字

暑假的一天,我饒有趣味地來到書店。在琳琅滿目的書目中,有一本書,那不一般的書名立刻吸引了我。這本書就是《早安!我的植物鄰》。我興趣盎然地拿起來,翻開目錄—《夏日紫薇》《天空中的美人樹》《從遠古來的腎蕨》……我繼續翻看,有許多熟悉的植物身影走進了我的眼睛,我毫不猶豫地買下了《早安!我的植物鄰居》這本書。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在三片葉子的丫間,冒出了火紅的花朵,花朵奇特,像驕傲的雞冠朝天展翅,有的扎堆開放,有的在一串上次遞開放。”哦,在我家樓下樹下開放的花原來叫“雞冠刺桐”。我連忙放下書,興匆匆地跑下樓去。這花還真有5片花瓣,分別是旗瓣一片,翼瓣兩片與龍骨瓣兩片,與書上描述的一模一樣。沒錯!這就是“雞冠刺桐”!我高興極了,這些平常被我們忽視的植物,竟然被作者寫進書裡。

上樓後我繼續閱讀,原來刺桐屬的植物有200多種,雞冠刺桐列其一,源自南美。我繼續在目錄“尋找”自己熟悉的植物,然後翻書找。哦,找到了含羞草,它生長在雜草叢中,一點也不引人注目,淡紫色的花,像個絨球,顯得格外可愛。葉子像小孩的眉毛,迎風舒展。含羞草很敏感,只要有什麼東西觸碰它,葉子就會立刻合攏,像個害羞的小姑娘見到陌生人,要等好一會,它確定周圍安全了才會小心翼翼地開啟葉子。

讀著讀著,我又認識了很多平日裡視而不見的植物,並瞭解到它們各自的一些特性:紫薇“怕癢”,射干是治咳嗽的藥,霸道葉子花吸附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質的能力是一流的……

如果我沒有閱讀過這本書,我永遠都不會用心去“看見”大自然的這些精靈—那些花草樹木一直存在,宜人且多變。如果我沒有閱讀過這本書,又怎會知道看起來平淡無奇、微不足道的這些植物,竟有如此厲害的用途呢?如果我沒有閱讀過這本書,我又怎會自豪地向家人和朋友詳細地介紹身邊的一花一草一木呢?

《早安!我的植物鄰居》這本書以淡淨優美的文字將植物的外貌特徵、植物的前世今生、植物與人類的關係娓娓道來,書中精緻的手繪插圖,真實的生態照片,讓我們更直觀、更美好地感受和認識植物。

我不禁對作者顏展敏阿姨這位植物達人產生了由衷的敬意,我要更加愛惜植物,用心去“看見”植物,學習植物的基本知識,探索發現自然界的神奇,感悟生命的力量,融入自然,體驗自然之美。

天空和大海——讀《城南舊事》有感 篇6

讀後感 ,958字

“我就分不清天空和大海。金紅的太陽,是從藍色大海上升起來的呢?還是從藍色天空升起來的呢?”

小小的英子閉上眼睛默默地想。她把自己想象成躺在一艘擁有白色帆布的小船裡,亦或者是睡在柔軟雲層上的小小人兒。

記得,她曾對“小偷”說過,自己沒見過海,所以不知道海長什麼樣子,也分不清海和天到底有什麼區別。但那個“小偷”卻說,她總有一天會分清的。那個“小偷”語調中的悲傷、蒼涼與無奈讓她恍惚了。她不明白。在她看來,那個“小偷”是一個好人,因為他是一個好哥哥,他做的一切只不過是為了供弟弟讀書。但是,在英子周圍的所有人都說那個小偷是壞蛋,是壞人。這讓英子十分的困惑和無力。

“我將來要寫一本書,我要把海跟天分清楚,我要把好人跟壞人分清楚,我要把瘋子和賊子分清楚,但是我現在卻是什麼也分不清。”

這曾一度成為英子的願望,在小英子的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她的世界是乾淨的。她從來不在自己的世界裡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

她和被人們認為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誼;她和“小偷”寫下承諾,甚至認真地聽著“小偷”的故事。

也許,在英子的眼中並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孰是孰非。她的可愛就在於憑著自己的意願去做事,不為是非所困擾。

天空和大海,好人和壞人。天空和海洋本來是一體的,他們都是藍色的;好人和壞人本質上是相同的,他們都為了一己執念而努力。其實,壞人不壞,主要在於我們是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還是用本真的眼光去看待。

“小偷”之所以對英子說。總有一天她會分清海與天的區別,應該就是篤定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誰都無法保持自己的本真吧。就算是單純的小英子,也許也會在成長中迷失自己,隨波逐流,用大部分人的眼光去看問題,看世界吧。

這也是時代的結症所在,天空和大海,原本同樣美麗的東西,人們卻要因為自己的意願而要將他們一較高低,並用自己的要求來衡量它們的本質。從而尋找一個平衡點,來滿足自己的某些需求。

而這篇文章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糾結纏綿。雖然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

小孩子之所以可以無憂無慮,就是因為他們單純並且善良。或許,我們每一個人反而要向小孩子學習,學習他們用一顆善良的心去看待世上的一切人和事物,畢竟,是非善惡不是絕對的,用一顆悲憫、同情的心去看待,世界也許就會是另一番景象,而自己也會變得善良而真誠。

舉起心中的團旗——訪鄧小平故居有感 篇7

國二作文 ,993字

你譜寫的,是一片江山如畫;你開闢的,是一片煥然一新!

—題記

懷著對作為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的鄧小平爺爺的偉大崇敬和好奇之心,我來到了鄧小平故里—四川省廣安市。

這個坐落在郊區的國家級景區,被稱為國家一級園林,身處郊外森林茂密之處,周圍覆蓋著蔥鬱的亞熱帶植被,是座佔地830畝的生態紀念園。據介紹,總面積約3。19平方公里,園內綠化率80%以上,令人心生敬佩,不禁肅穆!

其中著名景點有鄧家老井、鄧小平銅像廣場、鄧小平陳列館。首先我看到的是故居陳列館。它坐西朝東,背對高山,面向莊稼地,四周環境清幽莊嚴。還有江澤民主席親筆題名,館名鏗鏘有力,熠熠生輝。

跟隨歷史的腳步,我來到了鄧小平銅像廣場,廣場四面的環山宛如一把巨大的座椅,而鄧小平銅像就坐落在環山中間,莊嚴肅穆。廣場佔地約一萬七千多平方米,中央的銅像高2。5米,重約1。8噸,純銅打造。銅像上的鄧小平面容溫和,微坐地注視著家鄉的遠方,眼神深邃迷離。他身著樸素,是家鄉老百姓的一員,卻擁有著建設祖國的魄力,引導中華人民走出困境,這把座椅體現了鄧小平爺爺的情感和人格,是對他性格、生活和人品的最好讚揚。

接著向前,就到了著名的“鄧家老井”,下了臺階,映入眼簾的是一汪清澈的池水。清涼的井水向外溢著,經久不息。據詳細資料記載,鄧家老井是明朝時挖掘的,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井口直徑約一米,水面高出地面60公分左右。這井水終年充盈,正所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當地村民幾百年來都在喝著這口老井裡的水。世世代代子孫的生活都離不開這口井,鄧爺爺就是喝著井裡的水長到了15歲,才走出這個小村子,走向中國。

這一行,讓我看到了鄧小平爺爺為建設祖國和改革開放辛苦奮鬥的一生,和為革命、社會主義事業所流的血和汗,讓我更深入地瞭解了鄧小平爺爺這位偉人的光榮事蹟以及為中華民族做出的偉大貢獻。

這一行,更讓我知道雖然戰爭年代的硝煙在像鄧爺爺一樣的領導人以及無數先烈們的頑強禦敵中散去,侵略者早已被趕出華夏國門,但民族恥辱永生忘,憂患意識高於安逸。如今的和平與富裕是多少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他們,在最美的年華里用生命力挽民族的命運,用大好的青春守衛著祖國的家園。

尋訪紅色足跡,瞻仰鄧爺爺的故居,讓我們舉起心中的團旗,弘揚紅色傳統和偉大的民族精神,自覺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傳承紅色基因!

願意+努力與堅持——讀《八十天環遊地球》有感 篇8

讀後感 ,902字

書,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讀一本好書就像是結交了一個新朋友。而這個“朋友”也可以指引你去做對的事情和走對的路。

費雷亞福格先生是一位紳士,他與朋友打賭,80天如果走遍一個地球,賭注金兩萬英鎊,如果他贏了,將不會失去這筆錢,但如果輸了就會什麼也得不到。在這80天中他經歷了各種困難,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讓他挺了過來。但在這其中卻被人誤以為是小偷,是為了躲藏才去各個國家。只剩最後幾天時,被捉了起來,但很快真正的小偷落網了,他才被無罪釋放。第二天一早他準時到達約定好的地點,贏得了賭注。在這本書中,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只要有你的願意+努力與堅持,就沒有什麼做不到的,即使只有你一個人在奮鬥。就像福格先生,大家都認為用80天環遊地球是不可能的,但他依然做到了。

自從我看了這本書以後,我便堅定了我的信心。其實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想當一個飛行員,可是一次意外受傷打破了這個夢。我在那段時間有些失落,過了很久我的又一個夢產生了,我要做一個設計師,從那時起我就一直帶著這個夢,走了很遠。可是突然有一天我覺得我離這個夢太遠了,可能我與這個職業沒有緣分吧。可是我又不想放棄,因為這是我已經堅持很久的夢想,如果就這樣放棄了,實在太可惜了。而在我看來我想當一個設計師似乎沒有人支援我,爸爸總認為我只應該好好上學,考上大學後找一個好的工作,不要整天胡思亂想。可是我覺得他們認為的好工作太枯燥無味了,一點挑戰性也沒有,我不願意。但又沒有人支援我,我該怎麼辦?難道就要一直這樣下去,走別人走過的路嗎?我在這兩難的選擇中徘徊。而不知道該怎麼辦。突然,有一天我看到了這本書—《八十天環遊地球》後我便不再徘徊,堅定了自己的信心,為了那個美麗的夢奔去,即使遇到再多的困難,或是沒有人去支援,我都會用盡我的努力去堅持。所以每當別人問我你以後想當什麼時,我都會堅定的說設計師。

從此,這本書成為我最喜歡的書,那句話:“只要有你的願意+努力與堅持就沒有什麼做不到的,即使只有你一個人在奮鬥。”成了我的座右銘。

書,是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書,是一陣清風,吹走了我心中的疑惑;書,是一個路標,指引我走自己想走的路。書裡總有那麼多的精彩!

植物,我們的朋友——讀《早安!我的植物鄰居》有感 篇9

讀後感 ,963字

每一個故事或是每一本書,呈現的都是一個世界。《繁星春水》是一個充滿溫暖之愛的世界;《夏洛的網》是一個開滿友誼之花的世界;《弟子規》是一個散發著道德、禮儀之香的世界……而《早安!我的植物鄰居》是一個充滿植物自然之美的世界!

《早安!我的植物鄰居》把我帶進了植物的樂園,彷彿每一種植物都可以與我談話、玩耍。當我走進這本書,頓時一陣香氣飄來—各種各樣的花朵在競相開放著。夏日的紫薇如一位嬌羞的少女舞蹈著。月季與玫瑰像是一對孿生姐妹,讓人難以分清。還有那燃燒著英雄之火的木棉樹,宛若仙女的梔子花……每一種植物都讓我感到陶醉,每一種植物都美得讓我驚喜不已!原來,植物對人類的貢獻如此之大,植物其實是我們的朋友。

植物的貢獻常被人類所忽視,而我們不但忽視了它們的好,還一味傷害它們。前不久,一篇新聞報道說,南京化工園下營陳村平時用來澆灌菜地的小河變成了“牛奶河”。河水的顏色如牛奶一般,並伴有刺鼻氣味。造成這一後果的,就是那些不負責任、不愛護環境的人!我看到這一條新聞,我的心像是裹了一層厚厚的冰,冷冷的。我彷彿聽到了小河痛苦的呻吟,聽到了植物們傷心的哭訴。我的心像是被人揪住了一般,不,更像是被千萬根針扎。我聽見我的心在顫抖著,顫抖著說道:“快去阻止他們,快去保護植物朋友,別讓植物朋友它們受傷。去告訴人們吧,告訴他們,我們的朋友正遭受苦難,快去保護我們的朋友!”這個聲音一直在心中迴響著,久不消散。

植物是我們的朋友,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它們有的每天綻放著美麗的花朵裝扮世界;有的每天清潔著空氣,維持乾淨的環境;有的捨身做藥,捨身做動物、或是人類的盤中餐……它們做了如此多的事,卻毫無怨言,依舊在路邊、石縫中、牆壁的小縫裡,做著人類所不能及的偉大的事。現在,它們因為我們人類的摧殘,大部分都無影無蹤。它們正在用消失的方式向我們求救,向我們敲響警鐘!我們就停下吧—停下向河流扔垃圾的手,停下把廢電池丟向土地的手,停下惡意摘花的手……停下吧,植物們就會原諒我們的過失,並感謝我們的醒悟!

植物,是綠色衛士,淨化空氣;植物,是裝扮專家,點綴世界;植物,是消音能手;減弱噪音……植物們對自己所做的無怨無悔,仍然繼續默默的待在一個小小的角落,繼續它一直所做的!讓我們來保護它們—我們的朋友,植物。

若有隱之心,處處皆是終南山——讀《借山而居》有感 篇10

讀後感 ,975字

冬子,一個80後的詩人、作家,花4000元買下了終南山上的一棟房子,安然的過起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居生活。終南山上沒有城市的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只有春的百花盛開,夏的鳴蟬炎日,秋的落葉飄零,冬的白雪皚皚。

借用我一個喜歡的作家曾經說過的一段話:有人就像野草,給他一畝三分地,一座茅草屋,上有破瓦遮漏雨,下有茅草墊硬床,就算是依靠乞討過活,他也能活得好好的;有人像那瓷器,裝它的盒子得是上等的黃梨木,包裹他的非得是那絲滑的梨絨絹不可,還得讓人細聲細語的伺候著,生怕一個不小心就碎了;而有人像那鷹,就算懵懂跌下懸崖也要高飛,不願被束縛只願翱翔於天空,在碧海之上藍天之下自由的長鳴。

冬子就像那鷹,他不願束縛,渴望自由。他不願被束縛在這個到處都是“鐵盒子”的地方。他不願把未來寄託在虛無縹緲的城市,於是他果斷地離開了這個牢籠,選擇了終南山,過上了他的隱居生活。

我羨慕於他的果敢斷然,想要自由,便去追尋自由;我羨慕他的悠遊自在,養上幾隻脾氣溫和的狗,帶著一隻滿臉陰鬱的貓,還有幾隻名字老土的鵝,以及那實行一夫多妻制的雞。閒來無事搭搭門前的石頭路,坐在院子裡畫畫自己的雞鵝貓狗,怎一個閒字了得?

“沒有收入怎麼生活”是別人在得知他這樣一個“終南隱士”後最常問的問題。生活成本背後的“何不食肉糜”其實只是個一葉障目的寓言故事。事實上,當你的身份和生活水平越高,你對消費的需求也就越大。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成本也就越大。不知不覺間,物質就綁架了你,自由便成了空話。“餓肚子沒什麼,自由被禁錮才是最不能容忍的,反正一夢百年,不過如此。”好一個“反正一夢百年不過如此”,當我們問他“沒有收入怎麼生活”的時候,其實拋開物質束縛後的自由便是最好的答案。

但相比於其他“清華、北大博士生畢業後隱居深山不用水電”的“走火入魔”式返璞歸真,冬子的“隱居”反而顯得更加真實。他並不排斥使用高科技產品,不排斥使用那些一切能使他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的東西。同樣都是迴歸傳統,該斷哪個不斷哪個,怎麼選擇呢?他的標準就是,哪個讓你的生活更好,就接受哪個;哪個讓你的生活變得焦慮了,就斷哪個。用他的話來調侃,若是嵇康活到了現在,肯定也會和阮籍、山濤在社交軟體上互相關注吧?

這個世界愈加浮躁,我們就愈要冷靜;時代的洪流縱然愈流愈快,我們愈要停上一停。

若有隱之心,處處皆是終南山。

重識雷鋒有感 篇11

國一作文 ,731字

“學習雷鋒,好榜樣……”當我聽到這首連幼兒園孩子都能唱得到滾瓜爛熟的歌時,我突然醒覺,是三月,三月到了!學雷鋒月。可是學習雷鋒,又豈止只能在三月?

雷鋒,這個耳熟能詳的名字,讓多少人為之感動,它讓生活變得溫暖而有愛!我一直以為雷鋒精神,不就是樂於助人、關愛他人的代名詞嘛?在小學老師的耳提面命下,我早已爛熟於心了。可今天,我卻對雷鋒,有了全新的瞭解,他並不單單只是樂於助人的一位好人。

雷鋒的一生就如螢火蟲,美麗但又短暫,但他卻用一生的時間照亮別人。他經歷了失父喪母、哥弟病餓離世的悲慘童年,每天靠吃“百家飯”求活,就是這樣的一個頑強的孤兒,在他成人有能力的每天,懷著感恩的心去努力的打拼,無私地奉獻,永遠力爭上游,但又不浪費一點一滴的時間,永遠做時間的主人。

正如雷鋒所說:“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真正的青春,指數與這些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他正是這樣的一個人。我不禁沉思:有父母親人溺愛、豐衣足食的我呢?從以前的日子,雖說不是行屍走肉般地過,但是回想起來,我有多少次在虛度光陰,默默地發呆和沉迷於網路遊戲中呢?那些日子,沒有任何意義與價值,也沒有任何目標和理想!幸好今天,我重識了雷鋒,讀到了他那句話,並銘記於心,更是反思了我自己。

在珍惜青春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呢?像雷鋒一樣,做一顆螺絲釘吧!小小的身體,平凡而有用,永遠堅守在崗位上,做好本分,發揮出自己應有的力量,為社會、為人民做出貢獻。

如果不想做生活的奴隸,一事無成,就要學會主宰自己,因為命運,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好好學習雷鋒金子般的精神吧!求實進取、熱愛集體、力爭上游、不留遺憾!像雷鋒那樣—但願每次回憶,都對生活又不感到負疚!

珍惜童年——讀《城南舊事》有感 篇12

讀後感 ,688字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鞦韆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童年是純真的,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樂的。我們的童年雖然無憂無慮,但我更羨慕一位小女孩的童年,她就是《城南舊事》的主人公—英子。

半個多世紀前,小英子隨著爸爸媽媽從臺灣來到北京,一切都讓英子感到新奇,為之著迷。惠安館門前的瘋女子秀貞,遍體鱗傷的妞兒,在草叢出沒的小偷,朝夕相伴的奶媽宋媽,還有疼愛英子的爸爸,他們都曾和英子一同生活過,卻又一一悄然離去。50多年過去,如今遠離北京的英子,對這一切依然情意繾綣。那一縷哀愁,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記憶裡,永不消退。

作者的描寫,把我帶進了北京城南,那一幅幅美好、純真的畫面,那一陣陣歡樂的笑聲,還有那一個個可愛的孩子在玩耍的情景全部在我的眼前展現出來,我是多麼的羨慕小英子呀!羨慕她那自由自在、五彩繽紛的童年。

《爸爸的花兒落了》是我感觸最深的一章,英子用“花兒的凋謝”隱喻爸爸的離世是那麼的悽美,英子彷彿一下子長大了,她平靜地接受現實,決定擔負起照顧家庭的責任。反觀自己,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裡,有爸爸媽媽、哥哥姐姐的疼愛,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很少去顧及旁人的感受,缺乏責任感。看完這本書,我也好像長大了,開始思考我的責任,我也要像英子一樣,學會關心別人,照顧家庭……

童年,是一幅美麗的畫卷;童年,是冬天裡的陽光;童年,是雨後的彩虹;童年,是滋潤萬物的雨水……全書以“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孩子”結尾,英子揮手告別了她歡樂的童年。看到這裡我才想到,是呀,我的童年所剩不多啦,我們要好好地珍惜童年,讓我們一起牢牢地抓住那五彩繽紛的童年吧!

讀《城南舊事》有感 篇13

讀後感 ,786字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陽奪目光輝;一本好書,可淨化一個人的心靈。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城南舊事》。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陽。

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海音,作品以少年心態來記敘作者自己在老北京城南的一段童年生活。書中配有照片,圖文並茂;古城的殘片,大樹的幾根垂落枝條。瓦礫中存留的枯葉,臨街老店被塗蓋的字號,半扇院門的插閂,屋頂上的花盆……讓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舊”這個字的深刻含義。

童年,是每個人記憶的開始,是一個夢的符號,它代表經歷滄桑的人對純真年代的懷念。童年是回憶時含著淚的微笑。

讀著《城南舊事》,我彷彿走進了書裡。看著林英子在城南度過的美好的童年時光,它們就像是一股涓涓細流,靜靜地,緩緩地滲入我的腦海之中,在我的心頭盪漾起一絲漣漪;駱駝隊,惠安館,衚衕的井兒,鬧市僻巷,草叢中……這些地方所一一浮現的人物;那冬日暖陽下的駱駝隊,兒時的小夥伴妞兒,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躲在草叢中的小偷,斜著嘴笑的蘭姨,不理“我們”的德先叔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媽以及最後因肺病而去世的父親,都與“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但他們都在歲月的步影中漸漸消失……童年的美夢,頓然破碎。可以說,童年時的分分秒秒都是一個人記憶中的重要段落。

當讀到小英子與那個瘋女人玩耍時,我的心一下子懸了起來,真擔心秀貞會做出傷害英子的事;當看到英子知道好夥伴妞兒就是秀貞的“小桂子”時,我為英子感到驕傲,一個六歲的小孩子,竟然那麼知友情,懂友愛。我醉心於作品之中,時而為作者提心吊膽,時而又輕鬆愜意。當讀完全書,我終於明白作者的童年之所以精彩萬分,是因為她擁有一顆純淨善良的心!

林英子的思想像金子般閃亮,如瑪瑙般純淨,似牡丹樣鮮豔。

這本《城南舊事》像夏浪裡的一縷清風,讓我們懂得童年的美好時光的可貴,我們應該珍惜童年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它們常存在我們的記憶深處,永遠,永遠……

夢中人——觀《菲比夢遊奇境》有感 篇14

觀後感 ,1184字

人生若夢。

只因人生的時光太匆匆,轉眼已是百年。歲月鉛華的沉積,在經歷時間年復一年的洗禮後,回頭望,便是一場交織著喜怒哀樂的大夢。

人活在現實之中,卻少有人活得真實,面對家庭和社會上的種種壓力,或許是因為他們的不夠堅強,難以承擔,才有了其現實的逃避、對生活的無奈。無奈,就做個夢吧,一個自己的夢,活在自己的夢中。

電影的主人公菲比就活在自己的夢中,活在一個神祕莫測的奇境。

菲比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小女孩,她是如此的聰慧而可愛。可正是因為她的與眾不同,菲比不被同齡人所接納,受到了同學的排斥,她變得異常敏感而孤獨,甚至患上了強迫症,不能自控的向人吐口水,說髒話,諷刺胖鄰居,引發了諸多矛盾。朋友,你是否也是如此與眾不同,是否也有菲比一般的煩惱,那就聽聽菲比的戲劇老師道奇所說的:“將來有一天,也許是很多年後的一天。你張開你的眼睛,去審視自己,尤其是那些使你與眾不同的地方。你會對自己說,這就是我。這句話,在這句話中,在這句評語中,包含著一種自信。”不要隨波逐流,做個獨一無二的自己,是許多人的夢想,卻沒有多少人能夠實現。所以,如果你能擁有與眾不同的閃光點,無論什麼原因,都不要放棄。在許多年後,正是因為這些與眾不同的閃光點,你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你。

菲比的母親對《愛麗絲夢遊仙境》有著特別有愛好,甚至將自己的家裝扮成了一個仙境。受到母親的影響,菲比對仙境亦有著近乎狂熱的熱愛,她報名參加了道奇老師所排演的舞臺劇《愛麗絲夢遊仙境》,並幸運的通過了初選獲得扮演愛麗絲的機會。因害怕犯錯而被校長開除的菲比,希望自己做到完美,她一遍遍跳著戲劇中的舞步,一次次嘗試。可偏偏怕什麼來什麼,巨大的壓力使菲比不斷犯錯,並患上妄想症,試圖從自己創造的奇境裡尋找幫助,並從高處跳下來試圖進入奇境。這一舉動卻導致了道奇老師的離開,終於,在經歷一切後,菲比學會了正視自己,走出自己的奇境。現實的壓力與無奈,使菲比創造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仙境。而你呢?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一個奇境,一個不受外人打擾,只有自己的奇境,或許在這個世界裡,你沒有了外界的壓力,你可以活得輕鬆自如,可這終究只是一個夢,終究會有醒來的那一天,終究有無法逃避的那一刻,如果有一天,夢醒了,你是否能選擇坦然面對,還是去選擇造個更深的夢。

菲比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她遇到了一個好老師,更有父母的愛護和支援,最終擺脫了夢境,學會以堅強來面對這個真實而又讓人無奈的世界。在現實中,又有多少人在夢醒時能夠成長,能夠懂得正視自己,能夠學會堅強,在自己的夢裡活了太久,一旦醒來,便無法承擔生活的重量,無法正確審視自己,從而懦弱地選擇了永遠的逃避。

人,此字僅得兩畫,雖是異常簡單的一個字,也是最苦惱的字。人世間苦惱的人很多,或許你也不例外,卻永遠不會是最多的一個。所以,試著從夢中醒來,試著讓心學會堅強,夢雖好卻終是虛幻,不要做永遠的夢中人。

觀電影《重返20歲》有感 篇15

觀後感 ,580字

眼見著春節就這樣過去了,感覺好像才剛放寒假,可轉眼已然開學。就像是有人說過,真正讓你感到惶恐的並不只是年齡的增加,而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卻毫無長進。的確,人們總是要在經歷過一些事情,做錯過一些事,才恍然意識到自己竟荒廢了那麼多的時間,而這時往往會開始遺憾、懊惱,心想著如果當初自己多努力一點,多堅持一點,或許如今就會是另外一番景象。可是生活中又哪裡會有時光倒流這種事情,我們能做的就是活在當下。不念過往,不畏將來,才算是對生活最好的交代。

電影《重返20歲》講述的正是一個跟年齡有關的故事。七十歲的老太太沈夢君年齡越大脾氣也越來越大,漸漸地,除了管家李大海,沒有人再願意與她相處,而壓力過大的兒媳婦也生病住進了醫院,無奈之下,家人終於將她送到了養老院。雖是年紀較大,但性格秉性依然沒變,沈夢君怎會甘心住在那裡,憤怒之下她決定去照相館留下自己的容顏,可就在這時,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轉眼之間,滿臉皺紋的沈夢君竟搖身一變,回到了二十歲的少女,驚訝之餘更是驚喜,重獲青春的她不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鬆與活力,更是重新體驗了一把年輕的感覺,更在這期間嚐到了愛情的滋味,就在她沉浸在幸福的喜悅中時,卻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在二十歲和七十歲的掙扎下,她最終還是選擇救自己的孫子,看著老李頭老淚縱橫的樣子,其實,當她的血液流入孫子的體內時,誰又能說這不是青春的一種延續呢。

讀《城南舊事》有感 篇16

讀後感 ,921字

在我呀呀學語時,媽媽就經常手捧一本書給我讀裡面的故事,當我在老師手把手的教育下,學會了自己閱讀書籍後,我知道了書可以帶給我們許多的快樂與享受。

今年暑假,媽媽向我推薦了一本兒童讀物,名字叫《城南舊事》,它是由臺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作者以飄逸的文字,輕盈的筆調,借書中的主人公小女孩兒英子一雙充滿童真的大眼睛,描繪了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北平(也就是現在的北京)的市民生活。她純真稚嫩的言語,流暢清新的敘述,讓我看的津津有味兒,如醉如痴!

書中,主要描寫了林海音童年在北平城南的小衚衕裡經歷的一個個小故事。《惠安館》描寫的是因為新生的女兒被父母送走而變得瘋瘋癲癲的惠安館女子素貞,以及時常被養父母虐待的小夥伴兒妞兒,善良的小英子(林海英)以自己的方式幫助了這對不幸的母女相認,結果迎接她們的只有死亡;《我們看海去》描寫的是善良純真的小英子與為了供養弟弟讀書而走上邪路的小偷結下了友誼,兩人約定一起去看海,而英子卻無意中成了“出賣”朋友的人;《蘭姨娘》描寫的是單純可愛而又處境危險的蘭姨娘,勇於衝破封建舊家庭的束縛,追求自己的幸福;《驢打滾兒》描寫的是為生活所迫丟下自己的親生兒女不顧卻去給別人做奶孃的宋媽,因為丈夫好吃懶做,沉迷於賭錢,結果痛失一雙兒女的悲慘經歷;我最喜歡的是最後一個故事《爸爸的花兒落了》,在小英子小學六年級畢業的典禮上,得知親愛的爸爸去世了,家中的頂樑柱從此倒了,而作為家中的長女,她底下還有六個年幼的弟弟妹妹需要她照顧,小英子從此告別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才十二歲的她,小小年紀就承擔起了照顧家庭的責任!

作者筆下講述的故事,都是那麼平淡,無一絲一毫的刻意渲染,卻在字裡行間留露出作者撫慰他人的心靈,同情他人命運的真摯情感!

讀了這本書,我想起了前年我到過的北京,是多麼地繁華,多麼地富有現代氣息!而作者筆下的城南,那時候還處於舊時代,貧窮,落後,老百姓的生活處處是苦難,是無盡的悲歡離合!我慶幸自己出生在一個美好的時代,對比書中的小英子,我是多麼幸福啊!

我愛閱讀,我深深迷戀於《城南舊事》,作者林海音筆下的童年,是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沒有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有的是對人生的從容豁達以及對童年的無盡眷戀!

遊“斷橋”有感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526字

五月一日,我們一家去丹東旅遊。

爸爸一直開了4個小時的汽車,我們才到了丹東。

因為丹東和朝鮮相鄰,斷橋又是著戰爭遺留下來的,所以我們決定先去斷橋看看。

斷橋,顧名思義,是不完整的一座大橋。遠遠的望去,中國這邊的橋完整無缺,而另一半朝鮮那邊則是殘缺的。爸爸買完票,我們登上了斷橋。爸爸給我們講了斷橋的來歷。鴨綠江邊的橋有2座。其一是臨江的鴨綠江大橋,位於臨江的市區內,是橫跨中朝兩的國境橋。是兩國互通往來的必經之路。它是一座歷史的豐碑,大橋建於1935年。但是,1950年8月,美軍出動了數十架飛機轟炸臨江上空,像鴨綠江大橋和附近的臨江火車站狂轟濫炸,大橋靠近朝鮮的一端被炸燬。1955年5月,中朝雙方重新修建了友誼之橋,中朝交通又重新恢復了。

這座斷橋原來有這樣一段戰爭的故事,我心中充滿了憤怒,爸爸又接著說:“你知道,抗美援朝我們又多少同胞犧牲在朝鮮嗎?為了戰爭最後的勝利,志願軍戰士傷亡36萬”。我接著說:“那,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是不是也犧牲在哪裡?”爸爸說對,我說:“課文中學過的一篇文章,《青山處處埋忠骨》”寫的就是毛岸英的事蹟。

我對美帝國主義的行為很是憤慨,爸爸嚴肅的對我說:“要牢記這段歷史,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好,才能成為世界強國”。

讀《城南舊事》有感 篇18

讀後感 ,618字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好書,它就是臺灣作家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

看到這本書的封面我就跟隨著主人公林英子來到了20世紀30年代末的老北京。

惠安館有個被大家叫做“瘋子”的女人秀貞。可是英子並沒有因為秀貞是個“瘋子”而害怕她遠離她,反而成為了最懂秀貞的人。英子慢慢通過對秀貞的瞭解,知道了秀貞的心病。當她無意中發現自己的小夥伴小桂子就是秀貞失散多年的女兒妞兒時,英子不僅幫助秀貞母女重逢,還把媽媽的金手鐲拿出來送給她們做盤纏,讓秀貞帶著女兒去找她的爸爸,一家三口早日團聚。英子這種善良、助人為樂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

英子在雜草叢中發現被警察通緝的“小偷”哥哥,在和這個哥哥的交談和接觸中瞭解到這個“小偷”並不像人們說的那麼壞,他是因為太窮又想讓母親吃飽,還想讓弟弟能多讀書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出此下策,於是英子為這個大哥哥保守了祕密。“小偷”的事件反映了當時社會最底層的這些窮苦人家的最基本的願望都不能實現的悲慘處境。

這部小說讀完了,小說裡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也沒有刀光劍影的鬥爭,寫的不過是“瘋女”、宋媽、“小偷”、蘭姨娘、父親等人的生活命運。人,是最平凡的人;事是最平凡的事。但這些童年往事卻歷歷在目,雖然這些美好的人、事、物都離英子漸漸遠去,但沒有遠去的卻是英子童年裡最珍貴的回憶。英子的這些童年故事,也勾起了我對自己童年的回憶:那些曾令我們歡笑哭泣的小事、那些幾乎被我們遺忘的笑容、那段成長的純真歲月……都永遠的印在我的腦海深處。

遊南京有感 篇19

國小五年級作文 ,677字

這兩天,我和爸爸媽媽去了趟南京,參觀了南京很多著名的景點,有總統府、夫子廟、中山陵、秦淮河等,但是,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完紀念館,就好像給我們上了一堂沉重的歷史課,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在去南京之前,我特地上網查了查南京大屠殺的資料。1937年12月13日,日軍開始進攻南京,他們闖進南京城,燒殺搶奪,無惡不作,有三十萬中國人被殺害,看了網上的資料,我就很期待去實地看看。一走進紀念館,就有一座巨大的雕塑醒目地立在廣場邊,是一位母親,手裡抱著自己死去的孩子仰天長嘯的形象,媽媽拉著我的手告訴我:“你看,孩子是母親的希望,孩子就這樣被殺害了,這位母親該有多絕望啊!”

繼續往前走,是一個大型廣場,廣場邊上的石壁上刻著“遇難者300000”,邊上是密密麻麻的遇難者的名字,我注意到很多小孩都還沒有自己的名字,有些人都還只有小名,然後就被日軍殘忍地殺害了,實在是太可憐了。

來到“萬人坑“,我倒吸一口涼氣,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堆堆屍骨,橫七豎八地躺在一起,層層疊疊,密密麻麻,其中有很多是小孩子的骨頭。我不禁感嘆,那時候的日軍把殺人當兒戲,讓多少中國老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啊。

紀念館裡有很大一個展覽館,裡面展出了很多戰爭時候的照片,還有當時打仗用過的軍刀、機槍、炮彈、軍服等東西,這些都是珍貴的文物,是在告訴我們,南京大屠殺是一段真實的歷史,那時候的中國人很可憐,我們要了解這段歷史,銘記這段歷史,歷史的教訓是不可忘記的,要知道落後就要捱打,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發展祖國,把國家建設得越來越強大,讓別人不敢來欺負我們。

讀《城南舊事》有感 篇20

讀後感 ,458字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伴隨著耳邊《送別》輕靈的旋律,我的腦海裡又浮現出《城南舊事》那充滿淡淡憂傷的故事。

《城南舊事》進述了小姑娘林英子的童年。悽慘的秀貞母女,為了弟弟不得不偷錢的青年,敢於抗爭的蘭姨娘……這些命運坎坷、性格各異的人物在小英子的童年匆匆來去。它並不是一本有趣的書,而是一段充滿濃濃思念,淡淡憂傷的往事。

書中的文字很柔軟,卻能觸碰到人心中最快樂的記憶—童年的遊戲。在那個貧困的時代,孩子們想方設法創造出各種遊戲,踢紙錢、喂小雞、吊嗓子……他們的遊戲花樣百出,無拘無束。這些遊戲我們從沒有聽說過。與爸爸聊《城南舊事》後,爸爸從一個角落裡翻出了他小時候的玩具,我們一起在小區裡滾鐵環,吹柳哨度過了一個美好的下午。

世間有諸多悲歡離合,不論是多親密的朋友,總會有說再見的一天;即便是再熟悉的人,總會有離開的一天。而我所做的,或許只有珍惜我們相處的每一天。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合上書,房間裡飄著一股淡淡的幽香。我知道,那是回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