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與重逢相關作文20篇

離別與重逢 篇1

離別與重逢作文600 ,546字

友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嗎?

上一年,那個我最親近的朋友離我而去了。

那天下課的時候,張帥把自己的課本裝進書包,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我見他這個樣子就趕緊跑去問他:“張帥,你在幹什麼?”張帥抬頭看了我一眼,對我說:“我媽讓我轉到雙語學校去。”聽完這句話,我的心咯噔一下,便追問:“為什麼?”“我媽說那裡的學習氛圍比這裡好。”張帥說。這時我覺得心沉重了許多。

張帥是我來這個學校第一個交的朋友,在這個班級裡,他和我的交情最好,從來都沒有發生過矛盾。我們形影不離,幹什麼都在一起。而這時,他要走了。

過了幾分鐘,張帥的媽媽來啦,她和我們的班主任說了什麼,一定是在說轉學的事,難道張帥真的要走嗎?

我問張帥:“你什麼時候走?”他說:“下午。”正說著,班主任喚了聲:“張帥。”張帥便走了出去,過了幾分鐘後,張帥拿起書包,看來是非走不可了。這時我想說什麼,但喉嚨彷彿被什麼卡住了,說不出來。看著張帥邁出來教室的門,心裡很不是滋味。

星期五,張帥的QQ頭像亮了起來,他問我:“我們還是朋友嗎?”我回了他:“是的,永遠都是。”

三個月後,張帥又回來了。我急忙問他在哪裡的情況,他只是簡單地說了幾句,就去幹別的了。我很奇怪,以前的友誼哪裡去了?他忘了我們QQ上說的話了嗎?為什麼?

誰知道這個答案,請告訴我。

離別是相逢的開始 篇2

高三作文 ,1117字

包。人。三輪車。

行李簡單又繁瑣。心有點不安。因為目的地是你家。

你我應算是遠方親戚,你比我大幾個月。我本應叫你姐,但一直以來我都直呼你的小名。或許這樣更為親切。

你與我同所學校,更巧的是我的班級就在你的隔壁。每每放學,在狹窄的樓梯口總與你撞見。

及肩的短髮,微卷,在太陽的照耀下泛起淡淡的黃色。校服乾淨清爽,襯托著你的輕瘦。你的步伐很快,我總會輕喊你的名字。你停下腳步,轉頭看到是我,用似笑非笑的表情答應。接著繼續行走。

搬進你家也有些許日了,你依舊如常。短髮。待人冷淡。我亦依舊如常,學校、你家,兩點之間來回。

還有十幾分鍾就要放學了。然而窗外下起了雨,愈下愈大。

鈴聲響起,窗外已然成了傾盆大雨。想起今早你沒帶傘,慢步走到你的班級門口,老師還在做著最後的小結。靠著欄杆,靜等。

你從教室裡出來,我趕緊向你揮了揮傘。你看見了,也看見了雨勢之大。

最終,我們同撐一把傘,奔回了家,很狼狽。收傘時,你對我說了聲謝謝,並且,笑了,笑得很真實,很燦爛。然後我也笑了。

從那以後,我們的感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或許是因為我的開朗感染了你,亦或許我們之間萌發了一種叫友誼的東西。

我們依舊像以前一樣會在樓梯口撞見,我依舊會喊你的小名。不一樣的是你聽到我的叫聲,會轉身,同我一起回家。不一樣的是樓梯變寬了。

睡覺時,你總偷偷摸進我的被窩,撓我癢癢。避免不了的“大戰”在夜間上演了,以至阿姨對著面目全非的床單納悶了許久。

十一長假,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我們把書包塞到了床底下,看不到的地方。然後悠閒地過完了長假的一大半。在長假最後一天的下午,才猛地想起作業,然後兩人關上門狂補作業。晚上九點,我們依舊“奮鬥”著。阿姨氣得關掉了電源總開關,我們可憐地搬了兩把凳子到陽臺,藉著月光“奮筆疾書”。萬幸的是,能看得見字。

我們會在對方傷心時很及時地遞上一張紙巾,並像大人一樣東扯西扯地給予安慰。我們亦會因為近視錯踩一隻小昆蟲而內疚許久……總之,我們很快樂。

然而,時間的尾巴像抹了油似的,我怎麼也捉不住。一個學期過去了。

母親打來電話,讓我收拾收拾。是的,又要“搬家”了。

你知道後,奔進我的房間,希望我能留下。然而,這幾乎不可能。因為這次的目的地是我自己家,熟悉又陌生的家。母親為了我的學業,放棄了她的事來。她的付出之巨大,讓我沒有理由任性,讓我沒有理由留下,我只能離開,好好地呆在母親身邊,為學業努力,為學業奮鬥。

包。人。車。與來時相似,不一樣的是坐的是私家車。司機是母親。背後亦多了一束目光。

一直相信,離別是相逢的開始。

離別為了重逢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682字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天下無不散之宴席,總是在不斷經歷著離別,曾經的親情化作淚水,傷感悄悄地向四處蔓延開來。

秋風伴著落葉,趕走了火辣辣的夏天,也趕走了我那快樂的時光,但它留給我的卻只有那份淚水,一滴一滴如尖刀般刺殺著我的心。

暑假結束了,雖說上學可以見到老師、同學了,但離別也跟隨而來。又是一場離別,又是一臉淚花,在鄉下的短短兩個月裡,帶給我的是一次次的歡笑。

明天就要報名了,今天是在老家的最後一天了。清晨,我被公雞的啼叫聲給吵醒,我揉著惺忪的眼睛走下樓,奶奶已開始忙裡忙外去做飯,奶奶又是一早騎著三輪車去集市買菜,哎,奶奶,閒不住的奶奶!奶奶笑著說:“靜靜,你下來了?明天報名,吃過午飯去黃橋吧!”

奶奶今年65歲,每次見到我們回家特別開心,哪個老人不喜歡兒孫繞膝呢?奶奶捨不得讓我們離開,但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不知怎麼回事,我的眼眶溼潤了,點了點頭,趕忙背過身去擦掉淚水。

吃完了午飯,我們該走了,奶奶悄悄地把我拉過去,往我手中塞了100元錢:“靜靜啊,來把這一百塊錢收下去,當零花錢。”我極力推搡,奶奶在家幹農活,一有時間就出去種樹,這100塊錢可是奶奶好不容易掙來的。可奶奶卻眼一瞪:“怎麼,嫌奶奶給的錢少?”轉身朝廚房走去。

想到也許要過一個月才回家看奶奶,淚水再也抑制不住,奪眶而出。我跑到衛生間,擦乾眼淚。一想到分別不就是為了下一次的重逢,我的心中釋然了許多。上車了,奶奶站在路邊看著遠去的我們,奶奶那滿頭的銀髮,至少那一半是為我操的心啊!我眼中雖無淚,但心中卻在滴血,回首望了望奶奶,銀色的短髮被風吹落了幾根,透明的淚水伴著秋葉滴落……

別離是為了再次重逢 篇4

高二作文 ,1506字

那飛揚的蒲公英承載著重逢前的別離

—題記

自打我小時候起,我就知道我有個要“報復”我的哥哥,哥不是親哥,我呱呱墜地時,哥十歲。

哥是個依賴性很強的人,小時候常常會被我爸爸戲弄,而每次被愚弄了之後只會哭喊著:“你等著,等你的孩子出生了,我就欺負她。”

我五歲時,哥十五歲。我只是一個小小孩,而哥卻已是一個眉清目秀的少年。條紋衫,休閒褲,斜挎包,也能給人一瞬間陽光帥氣的感覺。我每次跟在他身後時他總會一臉“嫌棄”地讓我離他遠點兒,我便會一臉“委屈”地往回走。這時,哥總會抱住我笑

得一臉無奈:“小笨蛋,反話你也信?我怎麼有你這麼個笨妹妹!走,哥帶你看蒲公英去。”那之後的回憶便被純白勝雪,隨風飛舞的蒲公英所佔據,遍地的蒲公英搖曳生姿,是我童年裡最快樂的回憶。

我七歲時,哥十七歲。我上了家附近的一所小學,而哥上了技校。因為成績不好伯伯便不再允許哥到處亂跑。新的環境,哥學會了抽菸、喝酒、打架,每一次短暫的見面哥都不再親暱地抱我,不再陪我去看蒲公英,只是抱怨伯伯的嚴厲。我懵懂地看著哥的劇變,心裡有說不出的滋味。獨自漫步在蒲公英的花叢中,看著花蕊裡的“白絮”飛落,宛若落入凡塵中的精靈,真是“飛絮漸欲迷人眼”啊!要是哥在這兒的話……拼命地想要在腦海裡把這幅圖勾勒完整,卻發現,已是徒勞。

我八歲時,哥十八歲。哥成年了,拿著身份證哥笑得痞痞的:“看,哥終於成年了,以後再進酒吧網咖都無後顧之憂了。”哥的成績一落千丈,每當我看見哥被伯父教訓,總會心疼地跑過去護住哥,伯父很疼愛我,每見我如此,只好做罷。哥這時便會拍著我的肩膀:“行,哥沒白疼你!”說完便叼著煙出去了。我皺著眉總認為自己不是在幫哥,但哥的確疼我,哪怕他已經變了。

我九歲時,哥十九歲。我為了學習一直很忙。突然有一天,哥帶了個女孩來找我,哥摟著她的肩:“妹,這是哥的女朋友,叫嫂子。”那個女孩打扮得很妖嬈,重重的眼影,厚厚的粉底,暴露的短裙,蓬亂的頭髮。我張了張嘴,終究,沒說一句話便跑了出去。那時突然很懷念哥抱我的感覺,很懷念那片蒲公英。那片承載著我所有憂傷與快樂的蒲公英。它們依舊在風中搖曳,但那個陪我一起吹蒲公英的哥或許再也找不回來了。

我十歲時,哥二十歲。哥在家呆了一年後,伯伯託人將哥的名字放到了入伍的名單中,哥要當兵了。可我卻是最後一個知道的,我知道時便是哥走的那一天。我拼命往車站趕去,心裡,頭一次覺得哥是那麼壞的人,無論如何我都捨不得哥離開!幸運的是,我趕上了。我一眼就看見站在行李旁的哥。哥看見我時,一愣,隨即伸手將我抱入懷中,這是改變後的哥第一次抱我,但卻很熟悉,和孩童時期一樣,熟悉的溫暖,熟悉的味道。可惜卻短暫,因為哥要走了。耳際傳來哥的聲音:“好好學習,別像哥一樣,哥永遠在身後看著你!”說完遞給我一株蒲公英,我的淚水不爭氣的盈滿眼眶,因為我知道,這是哥與我定下的約定。那是我在長大後才瞭解到的,蒲公英的花語—再次重逢前的別離。我攥緊了手中的蒲公英,微笑著揮手向哥告別。

我感覺得到,哥又變了,可我卻莫名地感到心安,因為我知道,哥不再是那個會嚷嚷著要“報復”我的小孩子,也不再是那個痞痞的,不聽話的,叛逆少年,而是個,是個大人了。

我今年十六歲,是個高中生。我喜歡告訴身邊的男生我有個很好的哥,他們都比不了,可當他們不服氣地說要哥過來和他們比比時,我便轉身不再理他們。哥留在了那個城市,那個他當兵的城市,聽說還有個溫柔嫻淑的妻子。而我則要好好學習,諾言兌現的那天,便是我再見哥之時。

車站前的那個擁抱,帶著哥的氣息,那株蒲公英,充斥著童年的味道,永遠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裡。蒲公英所有的離愁也遺留在那個別離的夏天。

秋葉·離別·重逢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706字

轉身,在一個銀杏樹垂暮之年的那個深秋,我與她—那個至親至愛的摯友,分離了。

我無比深切地記得,在她離開我的視線,越行越遠時的一場大雨,沖刷,無情揉捏著泥土的雨水,像是洪水決堤,噴薄而出—也正如我的眼淚。此時的天,不再碧空如洗,也如那時一樣,陰暗,如黑臉包公,沉的可以滴出墨來,也是滂沱大雨,將我帶回那離別時的壓抑。

什麼也不想了,什麼也不做了,只任由時光的追溯,記憶飛車的極速倒流,念起。

明明離別早已註定,可在這一天的到來時,心情竟是如此的悲涼,傷感。明明在分別前的夜晚,已在互相肩頭啜泣許久,苦澀,不捨得,淚珠將衣衫、被罩全部浸透,可在這一天到來時,眼淚又在瞬間模糊了雙眼,朦朧了視線,悲傷又逆流成河。明明已經看了她嬌容千萬遍,甚至已經刻入骨髓,烙入心尖,可在這一天到來時,心中充斥著對她的不捨,以及徹徹底底的惶恐與不知所措,竟模糊了那如揚花般燦爛的倩笑,那明眸皓齒,那抹俏麗的身影,憶不起她掌心的溫度。

我記得在那天,秋葉落盡的那個雨天,給予我的唯有無限的哀愁。卻不曾想到,秋葉的盡落,昭示著新春的嫩芽。也正如離別時的淒涼,卻是換來再重逢的激動、喜悅之情,也讓彼此的友誼,不因分別而漸漸淡忘,反而因為只有極少的時間能在一起,見面的機會顯得彌足珍貴。

每一次的相遇、相識、相知,終會化為相念。正如古語所說“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在那之後,我們可以去尋找一份又一份真摯的友情,而那一些緣分,都將會化為我成長沙灘上色彩最絢麗多姿的貝殼。每每拾起,都會笑得開懷,哭的悽楚。

感謝那個女孩,讓我懂得這些。

雨停了。空山新雨後,泥土自芬芳,嗅著那絲迫不及待要鑽入我鼻尖的怡人香氣,不禁綻開了笑靨。

離別是為了重逢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515字

五年的時光,終將逝去,這場緣分的宴席也將散去。鳴蟬的第一聲鳴叫,宣告著畢業的臨近,心中再也沒有種那歡愉和渴望。最後一次考試,讓我們感受到了時光的無奈,當那本以為會感到開心的鈴聲響起時,心中只有說不出的空虛……

五年的時光,歷歷在目,彷彿昨天才發生。五年裡,有過歡笑,也有過淚水,有過遺憾,也有過榮譽,然而這一切都隨著時光成為了記憶,藏在心裡。

五年很長,曾幾何時,我覺得校園生活很煎熬,成天數不清的作業,課程單調無聊的要命,還有早晨可怕的鬧鐘,可能是因為只有失去了才會珍惜。畢業季臨近,我感覺時光過得太快,總希望它能不再那麼快,可惜,時光總是一樣,我也只好更加珍惜著最後的時間。

五年很短,眨眼間五年匆匆流逝,我們的玩耍還沒盡興,就已經結束了,五年,我第一次感到時光很快。

畢業的那一天,我不想起床,雖然鬧鐘已經響了很長時間,因為我知道我一起床就離離別不遠了。

畢業了,一切恩愛情仇都結束了,隨時光成為了回憶。明年開學季,坐在這個教室的人就不再是我們了,校園裡不會再有我們的笑聲,一切都結束了,小學生活成為了回憶。

離別是悲傷的,但不必流淚,因為離別,也許是為了更好的重逢……

願我們終會重逢,多年之後,希望我們最初的那份心依舊!

離別是為了重逢 篇7

高一作文 ,1196字

寒冬,北風呼嘯,雪花飄飛。在新年來臨之際,我們六年級3班教室裡卻春意融融,絢麗的皺紋紙鏈像一道道彩虹懸掛在屋頂,牆上,窗戶上,貼滿了五顏六色的星星。同學們圍坐在用課桌拼擺成的,有獨特含義的“13”周圍。“13”代表著人生走過的13年,標誌著少年時代的歷程。黑板上,一行瀟灑的大字——“讓我們最後一次歡聚在新年的鐘聲前。”一場別開生面的聯歡會開始了。

每一次離別都是為了更好的相聚,童年時的離別,是為了來日再聚……

我看著站在臺上演講的同學,滔滔不絕地說著自己十三年來的事兒,其中,他就滿懷激情的介紹了自己第一次演講的有趣事。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第一次演講。

那時,我還不太成熟,膽子也不大,只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可老師給我們出了個難題——上臺演講,競選班幹部。這麼挑戰的大事,我可不敢去面對,可是,因我想當班幹部,也只好豁出去了。到了演講的時候,我畏畏縮縮的,膽怯地爬了上去。我說的話基本上都是亂七八糟的,頓時,我說不出話來了,頭就像電風扇那樣轉啊轉。沉默中,我的腿不斷地發抖,打了個踉蹌,差點兒摔了過去。烈日中,只聽到電風扇嗡嗡聲。我無可奈何,心劇烈跳動,臉一紅一青,最後,無奈地下場了。可不知為什麼,經歷了那次以後,我的內心堅強了起來。

這以後,我真是慶幸了,每個人都有第一次,經歷了艱難的第一次,以後的事就顯得容易,小學時代的的起步,給未來的我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小學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啊!

在我思考的過程中,演講結束了,接下來的節目是一首歌《朋友》,“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在唱的時候,我心中一震,想起了我的同學們。六年的友誼使我眼睛一紅。就要畢業了,同學們就要與我分開了,我想起了一個十分要好的朋友,想起了和他在一起的六年生活。

他的名字叫施政宇,我和他的友誼不可衡量。

陰雨綿綿的一天裡,一切的事物都是溼漉漉的,在這一天中,我感受到了一絲陽光般的溫暖。放學了,人都走光了,只有我留在校門口。我心中滿是焦急,人呢?人都哪去了!我哀嚎著,沒人來理我。可是我的朋友施政宇來了,他一聲不響地把我送回了家去。他家與我家完全是兩個方向,而且我家離學校遠,但是他還是這麼一言不語地把我送了回去,我感動地流下了眼淚……

在我有困難的時候,朋友幫助了我。小學時代的同學,都是善良的,交朋友最好是在小學,好的朋友,可以當你一輩子的老師,可以伴你走完人生,這種朋友值得我們去珍惜。他們能給你帶來溫暖。我無法接受離別,只能默默地看著節目……

聯歡會結束了,我也要離開這兒了,這次是我與小學同學最後一次聚會。離別時的傷痛,是為了更好的重逢。

愛與離別 篇8

話題作文 ,663字

古語有云:“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時候,子女不能出門去求學、做官,萬一要出遠門,必須有一定的去處。我們一直接受的教育就是為人子女必須奉養父母,孝順老人,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才來愧疚和懊悔。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最常看見的就是春節的返家浪潮和日常守在家中的空巢老人,生活的壓力,迫使人們成為了“候鳥”,只能趁著節假日方能回家探親,盡一份孝心。愛和離別顯然在此時成為一組矛盾體。因為對家人的愛,我們想要陪伴在他們的身邊,因為對家人的責任,我們要擔負照顧家庭的擔子,選擇與他們告別。

老人選擇體諒子女,在下雨的日子,在天晴的日子,固守著家,看顧著家,思念遠方的親人。他們思念的子女,在工作的地方奮鬥,只有辦公桌的全家福提醒著他:“你還有一個家!”我們或許是商人,為了生計,四處奔波;或是學生,為了學業,遠赴重洋;或是其他,為了理想,追逐自我。但不要忘記,你的家,還有對思念你的父母。

細雨依舊,城市中沒有啼叫的杜鵑,帶不來遠方的訊息。故鄉,沒有鋼筋水泥,也無法帶你穿越擁擠的人潮。人生的羈絆太多,誰不想要和喜歡的人長相廝守,誰都想要和親近的人度過佳節。離別不是最終的結局,而是讓我們成長為最好的我們。追逐理想的你,在離別後找到人生的方向,實現了理想,家人的愛是你前進的動力。為了生計奔波的你,在離別後承擔了家庭的開支,為他們打拼更好的生活,家人的愛是你辛苦時的微笑。努力學習的你,在離別後學習開花節節高,充實了自己的頭腦,家人的愛是你努力的汗水。

我們選擇離別,帶著家人的愛,轉身,走向美好的未來。

與親人離別的瞬間 篇9

國三作文 ,782字

隨著時間的消逝,一切都在變化,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了,看著最疼愛我的親人與世長辭,心是那樣地痛。

我很感謝上天賜予我一個愛我的奶奶。那時,我最粘我的奶奶,因為她總是寵著我,有什麼好玩,好吃的總是留給我,自己卻一點都捨不得吃。每次放學,她總是站在村子裡的大樹底下等著我回來,從我的手裡拿走過書包,牽著我的手。我感覺到她的手是那樣的溫暖,那樣的有愛。每次,我都在纏著她給我講她年輕時經歷的地主階級、地頭蛇是怎樣欺負壓迫人民的事情。每到冬天的晚上,她總是先鑽進被窩裡,等被窩裡有了溫度,再讓我鑽進去,每次都覺得是那麼地溫暖。

誰知,幾日後竟下了一場夏季常有傾盆大雨。雨鏗鏘,匝匝如密鼓,剎那間天昏地暗,花朵凋殘,田苗歪斜,鳥蝶也飛得無影無蹤了。看著這淒涼的景象,我不禁打了個冷顫。

果不其然,奶奶在第二天就逝世了,當我趕到已經來不及了,奶奶走的時候我不在她身邊,直到第二天才見到她—躺在靈堂的裡頭。看著她那蒼白的臉,就像抹了白粉一樣,頓時眼淚就流了下來。我上前拿起她的手,是那樣的冰涼,腦子裡回想起她為我講故事,給我暖被窩的一幕幕。奶奶雖然已經沒有氣息,但我卻還能感覺到她講話時的亢奮,身上散發的質樸,善良的氣息,奶奶這一輩子吃的苦夠多了,沒有想到離別時卻還是那樣地淒涼、孤寂。

多年以後走在田間小路上,看到前方有一棵樹,我快步走過去,看到充滿溝壑的樹幹,充滿生機的新芽,驟然想到奶奶。我那慈祥的奶奶,也有這樣的面板,這樣的活力,歲月無情地在她身上留下了各種各樣的痕跡。每當我有困難時,奶奶會引導著我去戰勝困難,我最喜歡趴在她的膝蓋上聽她講過去的故事。那些離別的人,離別後才知道她對自己是多麼的重要,自己是多麼珍惜那段揮之不去的記憶。

是啊!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不禁感嘆生命的短暫,只有經歷過離別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從而要更加珍惜自己身邊的人。

與自我重逢 篇10

高二作文 ,1046字

每讀到“我醉欲眠君且去”時,總忍不住會心一笑。

能說出這種話的唯有李白,如無賴童子。也只有他能在五花馬、千金裘中毅然褪去俗世汙濁,以“呼兒將出換美酒”的“天真”姿態超拔脫身。

放眼現今,這種與自我的重逢似乎更為難得。

在這個“矮人時代”,作家們為了金錢名利正紛紛縮小身軀鑽向社會的塔尖。學者蔡益懷痛心道:“我們的文學正在變質為‘文學關係學’。”的確,文學市場早已不是一塊淨土—虛假、浮躁正在替代真誠、肅穆,多的是模仿、誇張、捆紮……更少不了作家相互的追捧。

古語謂“言為心聲”,一部優秀的作品應充分體現作者個人對世事的獨特認知。無論是對消逝的傳統之美的緬懷,還是對社會人性道德的反思……真正的作品以一種有力的姿態引導讀者的價值選擇,通過感性和理性的雙重感召,給予讀者審美意趣及一種靈魂相通的震顫。

而反觀如今的文學市場,正充斥著過度包裝、過度整容後的時代分泌物。為迎合世俗,作品中四處兜售廉價感情的渣滓,而一些看似深刻的時評不過是亂語、戲語,是試圖用玩笑來化解膚淺的尷尬。偶有出彩也不過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中已不見作品的靈性與原生的美。

另一方面,作家本身也在退守自我的陣地。作家內心本應該充滿了對文字的尊重和愛惜,他們能安坐於書桌前,以筆為利刃,劃開社會的濃霧。他們不安於膚淺,不斷自我叩問,從日常體驗深入到生命本質。

但現在的一些作家更熱衷於在鎂光燈下拋頭露面,他們樂意構建自我的多重身份以便在商業大潮中穩住腳跟。作家的這一行為無疑是將自我矮化成了行為藝術者,把寫作當成了一場鬧劇。作家對自我價值的錯誤界定導致這一職業聖潔的光輝正在消退,這令人唏噓不已。

作品和作家“自我意識”的同時流失代表了文學質量的滑坡。作家作為最常接觸內心的一類人,更有責任和義務與那個磊落而純真的自我重逢。

作家要想掙脫世俗枷鎖皈依初心,關鍵在於擁有重審自我靈魂的勇氣和自醫精神,更要多些耐心去進行一種純粹的心靈創作。

上世紀80年代餘秋雨先生曾連續出版數十部研究中國文化的著作,在社會上激起熱烈反響,被各大學聘以重任。後來他卻毅然辭去一切職務,因為他受到陶淵明“田園將蕪,胡不歸?”的精神召喚,驚覺自己在名利的薰染下於寫作上懈怠了太久。轉身後他考察了中華文明諸多埋沒的遺址,以一種更為熱烈的姿態迴歸,繼續了那場暫時中斷的自我與文化的交匯。

是的,或許現代作家們都因為這樣一份號召才能迷途知返,那個本我才又會閃爍在字裡行間,展示著文學的大美。

好的作家永遠在堅守自我的路上,只要願意,總會與自我重逢。

重逢亦逃離 篇11

敘事作文 ,4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