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雷鋒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青春雷鋒觀後感 篇1

觀後感 ,1714字

【篇一:青春雷鋒觀後感500字】

雷鋒,又一次聽著這熟悉的名字,大家心中不免有一些遺憾,他才多麼年輕就犧牲了。今天,我看了一部有關雷鋒生涯的電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雷鋒在1940年生於湖南省望城縣,五歲時父親被國民黨殺害,七歲時母親因為被地主糟蹋而上吊自殺,成了一個孤兒,被地主打得遍體鱗傷,後來被他的叔叔撫養。雷鋒發誓長大後要為父母報仇,要為祖國效力。長大後,他與好兄弟喬安山一起當兵,併成為部隊裡的勞模,因為他始終記著張書記的話:“如果我是一顆螺絲釘,我就要盡到自己的職責。他申請去前線保衛祖國,因為他願做暴風中的松柏,不願做溫室中的樹苗。有一次,他不惜冒著生命危險給鄉親們報信,當他醒來時,他卻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一次,他幫助喬安山練車時,被車子撞倒的電線杆砸中了頭,雷鋒永遠地離我們而去了。

看了雷鋒叔叔的故事,我非常感動,他做好事超過一火車,到臨死前還想著幫助別人,我們與雷鋒叔叔比起來真的是微不足道,一心只想著自己。像以前國民黨的將領,只要看到敵人來臨,就急著逃跑,只顧自己的性命,不顧將士的生死。現在有許多人在學習雷鋒,幫助老人和孩子,尊老愛幼。如果我們都像雷鋒一樣樂於助人。如果我們都像雷鋒一樣樂於助人,世界不知會變得多麼美好!近二三十年來,北大、清華等有大批優秀人才移民別國,為他國服務,反而來對抗中國,我真想問他們一句:“到底哪個才是你的祖國?”如果我們大家都像雷鋒叔叔一樣愛國,中國會只是現在這個樣子嗎?美國他敢稱“世界第一”嗎?我現在要努力讀書,學好知識後報效祖國,為祖國效力,決不做有損國格的事!

雷鋒叔叔他為祖國奉獻,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們每一個人。如果我是一滴水,我也應該滋潤一片土地;如果我是一束陽光,我也應該照亮一方黑暗;如果我是一粒糧食,我也應該哺育有用的生命;如果我是一顆螺絲釘,我也應該永遠站在我的崗位上……

【篇二:青春雷鋒觀後感500字】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片土地?如果你是一縷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那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題記

他,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那麼普通又那麼特殊。他,全中國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連牙牙學語的孩子也唱道:“學習……好榜樣……”

今天,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觀看這位偉大人的一生。從他的出生到生命的終止,一切都那麼讓人難忘。他在童年時就成了孤兒,但是黨給了他一個家。長大後,他從事建築新中國的工作,以此報答黨,接著,他又當了一名鍊鋼工人。最後,他光榮地參了軍,成為了一名保衛祖國的解放軍。

看了這部電影,我感慨萬千。雷鋒這個名字刻在我心中,一開始,我是可憐他,這麼慘。看到後面,我既覺得可惜,心中又充滿了崇敬。多好的一個人,這麼年輕就走了,但他沒有離開,而是永遠地活在人們的心中。無論再過幾十年、幾百年,他都會永垂青史,鼓勵新一代去開創未來!

雷鋒有許多精神,但他的堅強,他的善良,還有他那獨特的“螺絲釘”精神,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雷鋒從小喪父,六歲時母親又拋下了他,但他卻沒有自暴自棄,他知道自己有家,中國就是他的家,黨就是他的親人。後來,他因為身體原因,走到哪都是別人的同情甚至歧視,便他不自卑,而是更努力,他堅信:別人能做的自己也一定能做好!正是由於這種堅強,他到了工廠受同事和老闆的喜歡,走到軍隊受團長和戰士的喜歡。這種人,走到哪都會受歡迎,因為他堅強。

雷鋒特別善良,很愛樂於助人。見到誰有困難,不盡認識不認識,都盡力去幫助。在火車上,他幫素不相識的丟了票的婦女買票,給老人和孕婦讓路,還幫清潔人員打掃衛生,幫乘客打水,大家都說他“好事做了一火車”。平常,他省吃儉用,卻把所有的錢都損給慈善機構。

還有他那“螺絲釘”精神。他認為,人就像螺絲釘,而每顆螺絲釘都有自己的價值,而每顆螺絲釘都應該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即使默默無聞,也應該熱血沸騰地工作,不卑不吭地工作,社會才會進步,祖國才會發展,而每個人活著才有價值,才有意義。他的這種精神,激勵著新一代,激勵著中國人!

讓我們向這顆最小的螺絲釘,致敬!

《雷鋒》觀後感 篇2

觀後感 ,549字

“唰”電影院裡大大小小的照明燈都亮了。雷鋒叔叔那偉大的身影在螢幕上消失了,但是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

我走出電影院,天已經黑了,風夾雜著雨迎面撲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潮起伏,思緒萬千:

也就是在這樣的一個雨夜,雷鋒叔叔扶送著一位大嫂和一位小朋友回家,雷鋒叔叔一手抱著小朋友,一隻手攙扶著大嫂,一腳深一腳淺地走在泥濘不堪的小路上……雨水淋溼了雷鋒叔叔的衣褲,而雷鋒叔叔毫不在意,沒有絲毫怨言,仍舊艱難地跋涉在高低不平的小路上,直到把大嫂和孩子安全地送到家。到家了,大嫂看到渾身溼透了的雷鋒叔叔,激動不已,再三道謝。大嫂想挽留雷鋒叔叔,可是卻被雷鋒叔叔謝絕了。雷鋒叔叔轉身要走,大嫂追出門去,詢問雷鋒叔叔的姓名和所在部隊時,雷鋒叔叔告訴大嫂:“我是解放軍!”說完便轉身離去,消失在夜色中。望著消失在雨中的背影,大嫂感動得熱淚盈眶,想到這兒,我的淚水也奪眶而出。

雷鋒叔叔的一生是短暫的,但是把他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他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熱愛他人,他時時刻刻為集體著想,無論在哪裡,遇到了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雖然素不相識,他總是熱心地幫助,給他們春天般的溫暖……

雖然雷鋒叔叔離開我們好幾十年了,但他助人為樂的精神,卻仍舊留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雷鋒叔叔,您永遠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雷鋒觀後感 篇3

觀後感 ,846字

跟著雷鋒叔叔向前走

一部《雷鋒》,演繹了一名國家普通士兵雷鋒在部隊盡職盡責,在外助人為樂的奉獻故事。看過這部電影后,我更加認識到艱苦奮鬥,助人為樂,熱愛祖國的雷鋒精神對新一代青少年的重要性。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學習繼承雷鋒精神呢?

跟著雷鋒叔叔向前走,要求我們艱苦奮鬥。一位留學日本的內地生左揚民,將自己在日本打工的照片傳到網路上,展示的是他自己在日本一年瘦了40斤,為掙生活費,他斷過盤子,賣過麥斯,凌晨起床踩三個小時單車送報紙。他說他從未想過以此成名,而是希望展示自己來告訴現代青年艱苦奮鬥的重要性。是啊,雷鋒就是靠著艱苦奮鬥的這種精神支援著他的這種信念,作為新時代的我們,要保持並且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只有這樣,新時代的中國才會繼續強大下去。

跟著雷鋒叔叔向前走,要求我們助人為樂。2011年5月,香港驚現一位“紫荊俠”。她身穿黑色夜行衣,戴紫色眼罩,向香港居民派發糧食。與此同時,北京也出現一位“紫荊俠”,位秀水街的大爺大媽送去軍大衣。“紫荊俠”也和當年的雷鋒一樣,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送去了一份關懷和溫暖,增添了一份樂趣和希望。他們都不公開自己,只是懷揣一顆慈善之心,為那些缺少溫暖的人送去關愛。而現在的我們,缺少的正式這種樂於助人的精神,所以,我們必須堅持幫助別人,共同快樂的信念,來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跟著雷鋒叔叔向前走,要求我們熱愛祖國。錢學森,曾經被美國安全部部長評價為:在哪都能成為幾個原子彈。當年的他在歷盡千辛萬苦後回到了魂牽夢縈的祖國的那一刻,他撫摸著大地,深情地說:“媽,兒子回來了!”心是飛翔的翅膀,錢學森和雷鋒一樣都有強烈的報國志,及時他們不被理解接納,還是會帶給我們一份感動。因為他們是鬥士,將愛國鐫刻在歷史的墓誌銘上,永不褪色。對現在的我們來說,對愛國瞭解的太少太少,所以只有抓住愛國這根韁繩,祖國這匹烈馬才會在我們的帶領協奔向遠方。

雷鋒,這個光輝的名字,在我們心中閃爍著不滅的光芒。他的艱苦奮鬥,樂於助人,熱愛祖國的精神必將在我們青少年身上發揚光大!

《雷鋒》觀後感 篇4

觀後感 ,659字

三月份是學雷鋒月,藉此機會,劉老師給我們放了一部關於雷鋒的電影。電影裡,雷鋒的行為十分讓大家感動。那他是什麼行為使我非常感動呢?那就聽我娓娓道來吧!

就先說雷鋒放假的時候吧,他不去別的地方,就去工地為工人們搬磚頭,運磚頭,為此還隱姓埋名地不告訴別人他自己的名字,結果,那位老大爺還以為是雷鋒的同學王大力做的好事呢!當雷鋒搬好磚頭的時候,天色已晚,當他正匆匆忙忙地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時,突然,他背後響起了一陣清脆的哭聲,原來,一位老大娘正抱著一個孩子,撐著一把傘,正在急匆匆地趕路呢!雷鋒看見了,急忙迎上去問:“老大娘,你的是要去哪裡啊?”老大娘回答:“去揚家屯。”雷鋒說:“揚家屯?還有二十多里路呢!要不,我陪您去吧!”老大娘感激地說:“好啊!真是謝謝你啦,解放軍同志。”於是,雷鋒抱起孩子,老大娘在後面撐著雨傘,朝遠處走去。當他們遇到一個長上坡,爬又爬不上去,都是泥巴,雷鋒就用手挖一個坑,先讓自己爬上去開路,然後讓老大娘在後面跟著走。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到了楊家屯,雷鋒放下孩子,給了老大娘,趁她不注意,就悄悄地往朦朧的夜色中走去……

看完這部電影,我有很多的感想,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想:雷鋒叔叔做了那麼多好事,我也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向雷鋒叔叔學習,假如:在公共汽車上,給經爺爺老奶奶讓座,在家裡為父母做到力所能及的事,在學校和集體為老師和同學做事,為班級爭光。

我再想想我自己,我不連普通的買菜都有做不到,更何況雷鋒小時候還要上山砍柴呢!

雷鋒叔叔,雖然你離開我們有五十年了,可是你的名字,我們永遠銘記在心裡!

雷鋒觀後感 篇5

觀後感 ,647字

雷鋒這個人的名字已經響徹大江南北,誰都知道雷鋒的事蹟,今年是雷鋒第51週年紀念日,我們每年都會去觀看雷鋒電影,今年也不例外。

雷鋒叔叔做好事從不留名,他小時候十分苦,媽媽上吊死了,他的爸爸被日本人害死了,哥哥打工累死了,弟弟在媽媽的懷中餓死了,只剩雷鋒一人,家中只剩下爸爸砍柴時用的斧子,與媽媽上吊使用的繩子,雷鋒叔叔每天只有頂著嚴寒上山砍柴,剛剛砍好的木柴,在路過地主家時,地主家的婆娘說:“砍的是她家的柴,就給搶了過來還用斧子把雷鋒叔叔的手給打出了血,雷鋒叔叔昏了過去,後來雷鋒叔叔長大後參軍了。

俗話說得好: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我看說的一點也不錯,他做的好事太多了,如:帶病去工地幹活,幹完活後,來到還車處還車,老大爺問他叫什麼名字雷鋒叔叔卻說,我叫王大力,再回去的路上,雷鋒叔叔看見一個老人帶著一個小孩邊走邊問:“大娘你這是去哪?”大娘說:“我去20裡外的黃莊。”雷鋒叔叔又說:“

大娘我也正好去那。”雷鋒叔叔和大娘走到黃莊後大娘剛邀請小夥子去喝水,可雷鋒叔叔卻是以不辭而別的方式走了。還有給王大力的母親寄錢,而上面卻寫著王大力的名字這些寄給王大力母親的錢,是雷鋒省了又省才攢下來的,連一雙襪子的錢都捨不得花,而是補了又補。雷鋒叔叔的好事太多太多、數不勝數。

雷鋒叔叔雖然只活了22年,但是他那種助人為樂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們也要多做一些助人為樂的事。讓雷鋒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觀《青春雷鋒》有感 篇6

觀後感 ,594字

今天,我和同學們在學校裡觀看了《青春雷鋒》這部電影。我受益匪淺。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雷鋒平凡又短暫的一生。雷鋒叔叔,原名雷正興,出生於1940年,父親被日本兵打死,母親被地主糟蹋後上吊了。他三歲就成為了一名孤兒,每天沿街乞討。可他不言不語,還堅持學習。想想我自己,每天在父母的溺愛下成長,不愁吃,不愁穿,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有時父母讓我做點家務,我都會找各種理由推脫。我慚愧極了。

雷鋒叔叔艱苦樸素。他每個月的生活津貼只有6元,襪子爛了補,補了又爛,爛了再補,最後,襪子都成了一雙厚厚的靴子了。他的生活用品也極少更新,服裝一年只領一套……我呢,衣服爛了,丟了;鞋子髒了,扔了;書包舊了,換了……想到這些,我臉紅了。

雷鋒叔叔不但艱苦樸素,而且樂於助人。有一次他回家探親,在火車上幫檢票員倒水,扶老人坐上座位,替別人搬行李……真是“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而我,別人向我借一支筆,我都會以雞毛蒜皮的小事拒絕他;看見垃圾懶得彎腰去撿,心想總會有人撿的;明明瞧見地上有一毛二毛錢,覺得沒什麼大不了……雷鋒叔叔可是一分一分地攢。入伍兩年,瞞著部隊把自己的全部積蓄全都捐給了山區的孩子。這讓我聯想到了湘鄉見義勇為的羅傑叔叔,他不怕寒冷,不怕危險,勇敢下水救人,他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活雷鋒”。

雷鋒叔叔雖然只活了22歲,可他的事蹟卻說也說不完。我們要把雷鋒精神弘揚下去,做一個新時代的好少年!

《青澀記憶》觀後感 篇7

觀後感 ,650字

今天的陽光明媚,微風習習。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排著長龍般的隊伍,興致勃勃地來到了流動影棚,觀看了電影《青澀記憶》。影片主要講述了四個正處在花季中的少年:家庭條件優越但父母經常吵架的高材生杜鵬、整日籠罩在父親暴力陰影下的林紹遠、與奶奶相依為命的陳志以及性格懦弱的許楓,他們曾經是充滿青春活力的棒球隊隊員,勇敢善良,本應該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他們在迷惘的青春期,由於種種家庭的原因,沒有和家長及時溝通,他們對生活失去了希望,選擇了逃學,沉迷於網路。儘管胡老師非常努力地想和他們溝通,但是陰差陽錯,老師的工作每次都是徒勞的。他們選擇在遊戲中釋放自己,在虛擬的世界裡學會了撒謊、盜竊、殺人,並輕而易舉地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最後他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杜鵬在良心的譴責下選擇了不歸路,陳志因貪戀遊戲出現幻覺得了妄想症,另外兩個則要在看守所裡度過青春……等他們從噩夢中醒來時,一切都晚了,等待他們的法律的嚴懲……

看著他們的種種不幸,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我的家庭雖然不很富裕,但每天都充滿快樂;考試失誤了,父母會及時幫我分析原因,鼓勵我下次努力;我有煩惱的事情,也會及時向父母或老師傾訴,尋求他們的幫助,我覺得自己是幸福的。

家是我們溫暖的港灣,願天下的家長,不要對自己的孩子過分溺愛或放任自流,要多陪陪孩子說說話,架起彼此心靈溝通的橋樑,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真愛。願正處在青春期的大哥哥大姐姐和即將踏上青春期的我們,從現在開始一定要好好把握自己,遵守法律,自立自強,讓我們一起來書寫我們以後值得驕傲的甘甜記憶吧!

堅持不懈迎難而上——《青澀記憶》觀後感 篇8

觀後感 ,870字

教室裡一片沉寂過後,隱隱傳來低沉的、壓抑的抽泣聲,學生們都在感嘆著造物弄人。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怎會落了個如此下場?其實,《青澀記憶》的情節很簡單,卻讓人的心情此起彼伏。故事講述了好學生杜濤上了中學以後,發現原本對自己疼愛有加的父母突然疏遠了自己。原來杜濤的父親有了外遇,然後他們吵著、鬧著離婚,杜濤心裡難受,於是被他的那群狐朋狗友拉去了網咖打了通宵的遊戲,後來又因沒錢打遊戲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最終自然是因為受不了生活的壓力、父母的離異,上演了跳樓自殺的悲劇。

鏡頭一:杜濤原本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小康家庭,後來卻因為父親的一己私慾,殘酷地摧毀了這份生活的恬靜。杜濤從此變得萎靡不振,對生活逐漸失去了信心,開始自暴自棄。這時,他的老師出來勸導杜濤,希望他能夠迷途知返,杜濤答應了,最後卻發現自己兌現不了這個承諾。這告訴我們:杜濤那樣的人正在重演著他的故事,對於他們,我們應該伸出援助之手,給他們信心,讓他們看到人生的光明。還有一種人,擁有良好的環境,幸福的家庭,卻從不去珍惜,等到失去了才來後悔,早已為時過晚。今天我們積極向上,努力奮鬥,明天就是光明而又美好的未來。而放棄自我,悲觀面對生活,前途將一片黑暗。

鏡頭二:杜濤在他的父母離婚的時候選擇了跳樓自殺。他的一個朋友也進了醫院,經過老師和家長的配合,才將他治好,而治好的並不是身體,而是心靈上的創傷。杜濤不僅僅害了自己,還拖累了別人。如果杜濤有那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便不會因為惡劣的生活環境而倒下。其實,打敗他的不是命運,是他自己的心。如果杜濤一直認真學習,不被周圍的事物所迷惑,也許,他長大成人後會是一名出色的工作者,也許是建設祖國的棟樑,也許會因為做了某些事情而受到人們的尊敬也說不定呢?老師曾教導過我們珍愛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為何不利用這個短暫的年華去創造一個光明的未來呢?

這部電影的結局給予我們的絕不是頹喪,而是鼓舞。要勇敢地面對現實,在暴力、死亡、失敗面前永不言敗!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堅持不懈,遇到挫折迎難而上,約不半途而廢,締造繁花似錦的未來!

青春之歌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1010字

“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進攻!”

“反對賣國求榮的國名黨!建立民眾政權!”

這聲激昂憤慨的聲音震盪在這春天的古老都城的上空。

《青春之歌》主人公林道靜也參加了這場“九一八慘案”的紀念遊行示威。那時她年僅二十歲,正值青春的花樣年華。在這花樣的年齡,本該譜寫著自己的青春之歌,卻因看到舊時中國的危殆,不顧一切的投入到抗日救國的運動中。在書中,我看到了她的悲涼與無助,還有她那生如死灰般的生活。在養母的虐待及凌辱下苟延殘喘,偶然得知生母的遭遇後,她積壓在心底的反抗因子徹底的爆發了出來,她抗拒養母的包辦婚姻,憤然離家。

在這個萬惡,到處散發著腐朽、黴爛臭味的社會上,她遇到了這群可愛的共產黨地下戰士。他們在這本該美好到處散發著青春氣息的大學校園中進行著無硝煙的戰爭。他們雖沒站在戰爭最前線,卻拯救了更多人,讓他們的思想不再迷惘、彷徨。道靜也在盧嘉川的感知與帶領下,認知共產主義者,這時她身上帶著極重的個人英雄主義的色彩,並不成熟。

在北平監獄中,道靜又結識了頑強不屈的林紅,她在這本書中所佔的篇幅不多,一兩張便匆匆掠過,卻讓我時刻感受到她的偉大的存在以及對道靜的巨大影響。這位革命前輩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也做著革命工作。她帶領著監獄裡的全體囚犯高亢著,這聲音越洪大,越壯烈,越激昂,好像整個宇宙全充滿了這高亢的英勇的呼聲。在書中我見證了她一路上由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蛻變成無資產階級革命戰士的不易。她的青春因奉獻給了革命所以變得特別,變得有價值有意義。回首如今的時代,萬千青年所經歷的青春,無不是透著歡樂及笑聲哪像她所經歷的那個年代那般的艱辛。難道我們如今的生活不更幸福嗎?不應該珍惜嗎?

青春的動力源於活力,想想我們這代00後的青春無不是沉浸在網路中度過,活力何在?可能收穫了一時的快樂及滿足,可整個朝氣蓬勃的青春便會變得死氣沉沉毫無價值與意義。這難道是珍惜如今生活的表現嗎?

我想證明珍惜生活最大的表現便是要充實自己的生活,擺脫心底的那份空虛。

在不想學習的時候想想身前身後正有無數的學子在努力奮鬥只為躋身向前,如不夠努力便會被擠下懸崖;在覺得無聊又想上網時,不如動身幫媽媽分擔下家務;在社會上時刻保持良好的形象,做個有素質有文明的好共公民。

《青春之歌》的作者楊沫在後記中便寫到是想讓如今的青少年看到過去的生活如何艱辛,讓青少年更珍惜如今的生活一點。我想我們這代並不比舊時代的青年差。我們也可以譜寫出屬於自己的想法悠揚的青春之歌。

雷雨觀後感 篇10

觀後感 ,658字

“那是愛情嗎?什麼才算愛情?”我反覆地問著自己。

《雷雨》是個不折不扣的悲劇,看時只覺淡淡的無奈與感慨,而看後傷感卻陣陣漫上心頭,讓人久久無法釋懷。

劇中最讓我感興趣的不是周萍,不是四風,而是凶狠奸詐、殘酷冷血的周公館老爺—周樸園,他與魯侍萍前後30年的情感糾葛吸引著我不斷深入思索。

周樸園這個鮮活的形象在多數人眼中是一個衣冠禽獸,為了發黑心財,他一手策劃活活淹死了兩千多工人;為了迎娶有錢人家的小姐蘩漪,他鐵石心腸無情逼走了為他剛生下第二個孩子三天的侍女侍萍。如此看來,他可以稱是封建家庭醜惡的化身,是那個陰暗年代裡產生的孽種、惡瘤。樸園不配擁有愛情,他也許也根本不愛侍萍。他對她的感情,好比紈絝子弟與青樓女子間的玩笑嬉戲一樣。

如果故事在這兒結束,樸園、侍萍的愛恨旁人還看得清楚。然而,事情的發展卻漸漸把我們帶入了一個雙向的矛盾中。在周樸園以為侍萍投河自殺後,他將家中的新傢俱換回從前侍萍“頂喜歡的”,他保留著侍萍關窗戶的習慣,他還記得她“四月十八”的生日……我們無法想象,這麼一個雙手沾染鮮血的惡魔是如何記得這些瑣碎,我們更無法想象,要是這不算愛情,樸園為何將侍萍的照片放在櫃子上最顯眼的地方,又為什麼在許多個夜晚靜靜地注視她呢?

那是愛情嗎?作者匆匆忙忙的結尾冷不丁給我們拋下這個問題。書中人喜怒於書中,這也許是讀書人最大的悲劇性:我們永遠無法透過時空去經歷他們的故事,傾聽他們的心聲。《雷雨》的結局彷彿一座無字碑,埋葬著書裡難分難解的愛恨情仇,誰功誰過無所定論,而讓我們自己來評說期間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