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的奧祕相關作文20篇

黃瓜的奧祕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625字

黃瓜可算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蔬菜了。大家都知道,黃瓜清新多汁,可以去火,但你們一定不知道,黃瓜奧祕可多了。

黃瓜雖然有個“黃”字,但卻並不是黃色的。大家知道黃瓜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嗎?其實,黃瓜在古代被稱為胡瓜,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胡瓜”改名為“黃瓜”,始於後趙。後趙王朝的皇帝石勒忌諱“胡”字,因此大臣們便私下商量,最終決定將胡瓜改名為“黃瓜。”

黃瓜根系分佈淺,再生能力較弱。中國栽培黃瓜的主要型別有:華北型,主要分佈於長江以北各省;華南型,主要分佈於東南沿海各省;英國溫室型,分佈於英國各地溫室。黃瓜可四季栽培,冬春栽培時多用育苗種植和支架種植。黃瓜生長期長,肥量大,少雨地區適量澆水,多雨地區注意排水防澇,栽培步驟較多。

黃瓜屬喜溫作物。種子發芽適溫為25至30攝氏度,生長適溫為18至32攝氏度。嫩果一般在雌花開後7至15天採收。成熟果實長度常在33至35釐米之間,畝產近五千公斤。

黃瓜的營養成分可多了!每一百克黃瓜含蛋白質0。6至0。8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1。6至2克,鈣15至19毫克,還含有胡蘿蔔素和鐵等等。此外,黃瓜還含有葡萄糖、綠原酸、葫蘆素和多種遊離氨基酸等。

怎麼樣?沒想到這小小的黃瓜中竟包含了如此多的東西吧?黃瓜的奧祕還有很多很多,希望你能自己去探索,相信你會有極大地收穫!

苦絲瓜的奧祕 篇2

國小三年級作文 ,550字

每回去鄉下爺爺家吃飯,他都給我做一桌美味佳餚,

有一回,我正在鄉下爺爺家吃晚飯,正當我吃地津津有味時,一塊絲瓜被我嚥了下去,我頓時覺得一股苦味從舌尖蔓延開去,一會兒工夫,那苦味佔據了我整個口腔,我實在耐不住了,“爺爺……這……這是絲瓜……還是苦瓜?”“這可是我在自己家的菜地裡摘得新鮮絲瓜,怎麼能是苦的?再說了你看看外形,一定是絲瓜。”爺爺說罷,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又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看來,只好自己上網查一下了。

於是,出於好奇的我,一個箭步衝進書房,開啟電腦,查詢為什麼絲瓜會化身為苦瓜,不一會兒“電腦高手”—-我,就在360百科中找到了我夢寐以求的答案,原來,蜜蜂在採完苦瓜花粉後,再飛到絲瓜花上採花粉時,難免會有些苦瓜花粉撒在絲瓜花上,這樣一來,當絲瓜長大後就逐漸變苦了。

為了確認這個答案的正誤,我準備自已實驗一下,我先將苦瓜花粉全倒在絲瓜花上,便在那幾朵花上做好記號,就開始等待絲瓜成熟季節。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絲瓜成熟了。我歡天喜地地摘了絲瓜就請爺爺幫忙燒熟後品嚐一下,“哇,真的是苦的!我成功了!”雖然我吃到了苦絲瓜,但我的心裡卻像抹了蜜一樣甜,因為我的實驗成功了!

生活中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奧祕等著我們去發現。我們一定要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個生活的有心人!

螳螂的奧祕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627字

星期天的早晨,我在小區花園裡散步,突然我發現在草叢中有一隻綠色的昆蟲,它長得非常特別,當它一動不動時,咋一看好像一片“葉子”的樣子,它的身體長形,頭部略呈三角形,但是當它轉動起來可靈活啦;我看到它從一片上快速地跳到另一片葉子上,動作異常靈敏。我蹲在草叢裡不敢輕舉妄動,靜靜地觀察著它,它的腹部肥大,胸前還有兩對翅,後翅呈扇狀,休息的時候,收起來疊在背上;前面有一對粗大的鐮刀狀的東西,腿上有鉤狀刺,這是什麼呢?

我懷著無限的好奇心,馬上回家上網查詢資料。原來這種昆蟲叫“螳螂”。螳螂多為綠色,就像我剛剛看到的那樣,但是也有一些是褐色或有花斑的。這是它的保護色,它的顏色與周圍的環境近似,可以防止周圍天敵昆蟲對它的襲擊,能更好的保護自己,也有利於捕食多種害蟲。螳螂獵捕各類昆蟲和小動物,在田間和林區能消滅不少害蟲,因而是益蟲。螳螂也可以用來入藥,或作為一種營養豐富的高蛋白質食用昆蟲。原來螳螂還真是人類的好朋友呢!但是當我在法布林《昆蟲記》中看到描述螳螂殺夫時,真是讓我震驚得說不出話來:“螳螂在吃它的丈夫的時候,雌性的螳螂會咬住它丈夫的頭頸,然後一口一口地吃下去。最後,剩餘下來的只是它丈夫的兩片薄薄的翅膀而已。”這讓我不得不相信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每個生命都有一個不朽的傳奇,每一個傳奇背後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

我今天只是瞭解到了螳螂的一點最基本知識,我知道自然界還有更多更奇妙的生物和有趣的事情等待我去了解,以後我一定要多努力學習去了解更多的知識。

我發現了金魚的奧祕 篇4

國小四年級作文 ,646字

今天,我發現了金魚的奧祕,它們的奧祕就是可以睜著眼睛睡覺,餓的時候不停地張大嘴巴,搶食時也很有趣。

中午吃完飯,我就去觀察金魚。有的金魚在歡快地你追我趕,有的卻無精打采,還有的悠閒地游來游去。忽然,我發現了一條金色的金魚“小金”好像生病了。我就趕忙告訴了爸爸,爸爸說:“它不是生病,而是在偷懶睡覺喲!”我就上網去查,原來金魚是沒有眼皮的,不能像人那樣閉著眼睛睡覺,它睡覺的時候只會遊得像蝸牛一樣慢。

第二天,我又去觀察金魚,這一次是在吃晚飯的時侯。我看到了金魚把嘴巴張得大大的,然後再合上,好像在說:“主人我好餓了,快點給我吃的吧!”我覺得它們看上去就好像一個個乞討者。我看它們可憐巴巴的樣子拿來一些魚糧餵給它們吃,它們一看到吃的就迫不及待地游來搶魚糧吃,它們看起來就好像一群好多天沒吃飯的孩子呀!就在這時候,有兩條金魚在為一顆魚糧而爭搶起來,只見全身金黃的“小金”一個急轉身用頭使勁地撞上張嘴吃不遠處的魚糧的“白雪公主”。“白雪公主”一不留神給撞歪了,看要到嘴的魚糧卻給“小金”吃了,她也生氣了,尾巴用力一撥,回頭張嘴咬了“小金”的尾巴一下。“小金”好像知道自己錯了,馬上就遊走了。我就只好再給它們喂一些。但是書上說過金魚不能喂太多,它們吃得太多會撐死的。

金魚雖然調皮,但是,有時也很聰明,每當它們在吃食物的時候,它們都是先觀察一下週圍情況,看看有沒有危險,如果沒有危險它們才會放心地吃著。如果我在魚缸周圍拍一下,它們就會立刻“跑開”等危險解除了再回來吃。

我們家的小金魚是不是很有趣呢!

螢火蟲發光的奧祕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650字

我很喜歡螢火蟲。夏天,到了晚上它就在田野上、草叢中飛來飛去,還會發光,像天上的星星,一閃一閃的。

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呢?我很好奇。難道它身上有電?還是他身上有傳說中的夜光石?還是它的細胞很特殊,跟別的昆蟲不一樣?還是……?好多的猜測一直在我腦子裡縈繞!

於是,我決定要探個究竟。一天晚上,我抓了幾隻,放在玻璃瓶裡,觀察了好一會兒,發現它發光的部位在它腹部下方。不可能有電,也沒有傳說中的夜光石,我想很可能是它身體內有一種能發光的物質。

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去問爸爸,爸爸說他也不知道,但他告訴我一定有人知道的,相信我會弄明白的。這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老是在思索螢火蟲發光的奧祕,以至於一閉眼,螢火蟲就彷彿在我眼前飛舞著、閃爍著,好久才進入夢鄉,還夢見了螢火蟲在朝我擠眉弄眼地挑逗我。

第二天早上一醒來,我看到了我的“萬事通”—電腦,對!我連忙開啟電腦,點選毒霸網址大全,然後在百度上輸入“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一點搜尋,來了!我仔細一讀,明白了:原來螢火蟲的發光器官位於腹部後端的下方,該處具有發光細胞。發光細胞的周圍有許多微細的器官,發光細胞內有熒光素和熒光素酶。熒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後就被啟用。在熒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被啟用的熒光素與氧發生化學反應,形成氧化熒光素並且發出螢光。這就是螢火蟲發光的奧祕。

哦!原來是這樣啊!我終於弄明白了。噢耶!不過,又一個設想在我腦海裡閃現:要是把螢火蟲的發光細胞移植到別的昆蟲體內,是不是也能發光呢?

大千世界,奧妙無窮!探究奧祕,情趣無限!

桿秤的奧祕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574字

科學課研究了槓桿之後,老師讓我們回家自制一個小桿秤。我找來工具和材料,用一根筷子做秤桿,栓一根線當提繩,用三根線掛一個圓紙盒做秤盤,六個大小相同的螺帽,用線穿一個當秤砣,剩下的備實驗用,很快就大功告成了。

接下來,我就來校準我的秤了。先是秤盤不放東西,提起提繩,左右移動秤砣,直至平衡,我便在秤砣線處劃下記號確定為“0”。然後在秤盤裡放一個螺帽,秤桿就翹起來了,我將秤砣向後移,調至平衡後劃下記號標上“1”,表示一個螺帽的重量。像這樣依次在秤桿上確定了2個、3個、4個、5個螺帽的重量刻度。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秤的提環和秤盤位置不動,所稱物體的重量與秤砣離提環的距離有一個類似於槓桿的規律。我想,改變所秤物體的重量,秤砣的位置就隨之改變。那麼如果改變秤砣的重量,會怎樣呢?

於是,我便用兩個螺帽當秤砣,在秤盤裡放兩個螺帽,結果秤砣要向前移動一格才平衡,也就是秤的讀數比前面的小了一倍。我又依次秤3個、4個,結果都比前面輕了,而且也有規律,與我們研究的槓桿知識一樣。我發現了桿秤的奧祕,也明白了“秤砣雖小,能壓千斤”的道理。

這時,我忽然想起了大人常議論的“秤大秤小”的問題。原來,一些不講誠信的商販“耍秤”的伎倆並不高明,我也能識破了。

小桿秤的製作與實驗,不僅加深了我對槓桿的認識,知道了桿秤的科學原理,還學到了一點社會生活經驗,真是收穫多多。

向日葵的奧祕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522字

我家小區有兩株向日葵,它們都比我矮一個頭。向日葵下有許許多多的小草,向日葵好像一位“明星”,而小草呢,就是“明星”的“粉絲”!

向日葵的莖較粗,莖上還有些小毛,顏色是偏深綠色的。向日葵的葉脈不算太多,很整齊。它還有一張棕色的“太陽臉”,邊上長滿了土黃色的大花瓣,真可愛!

向日葵的“大臉”特別喜歡對著太陽公公笑,所以每天早晨來臨,你總能看到向日葵又長高些。它長得可真快!向日葵“臉上”的“小麻子”就是瓜子。每到秋天,只要我從那兒走過,總能摘上一把瓜子呢!一剝開皮,嫩嫩的瓜子仁總能讓我想象到一個滿是向日葵的美好世界!

暑假裡,我準備去看看向日葵長多高了。到了那兒,我忽然發現兩株向日葵依偎在了一起。咦?奇怪!向日葵在動呢!有風?沒有啊!頭髮絲也沒飄啊!一下子問號塞滿我的頭腦。於是我跑回家,拿起手機就查。

啊,原來是這兩株向日葵在說話呀!啊?說話?它們會說話?我越想越不明白,只能繼續往下看。“科學家認為,植物之間的交流,是靠自身釋放化學物質來實現,用化學物質的味道來表達。”我一字不差地讀著。哦!原來是這樣!這麼說,它們正在說悄悄話。下次,我遇到花兒們,一定要仔細觀察,看看是不是這樣。

原來,植物世界的奧祕真不少,就看我們有沒有仔細觀察了!

詩的奧祕 篇8

高一作文 ,871字

一首詩,寥寥幾句,蘊含著作者深深的情思,品味詩中的每一個詞,每一個字,你是否能夠讀懂作者的心,讀懂那或深或淺的奧祕。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一首我們在兒時就已熟記於心、幾乎能夠倒背如流的唐詩名篇。作者獨自一人漂泊在外,正逢圓月當空,身旁卻無親友陪伴,躺在冰冷的床板上,沐浴在皎潔的月光中,思鄉之情湧入心頭,作者此刻是多麼想飛到故土,親吻那飽含著泥土芬芳的土地,那養他育他的土地啊。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初讀這首詩時,年齡尚小,詩要表達的意思朦朦朧朧,“慈母”一詞隱約可以猜到詩是在讚頌母親,長大了,重讀這幾句簡單詩句時,一副溫馨的畫卷在眼前展開:昏暗的燈光下,一位頭髮斑白的老婦人正手拿銀針,一針一線地縫縫補補著。臨走時,她的兒子換上了母親連夜趕製的長衫,被母愛包裹著,伸手觸控那細細密密的針腳,不禁潸然淚下,淚溼雙眸,將母親瘦弱的身體緊緊擁抱著,草兒也在一旁頷首觀望這感人的一幕,微微晃動的身體似是在為此感動。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繁花似錦,花開滿枝,你會駐足欣賞那瞬時的美,待到殘花落盡,滿樹枯枝,你是否還會停下腳步,想象那些繁華短暫的花兒的歸宿?當她們容顏憔悴,花老珠黃,顫顫巍巍地從枝頭凋零,她們沒有為自己短暫的盛開而怨恨,她們沒有為逝去的俏麗容顏感到悲愴,反而鼓足了力量重新投入土地媽媽的懷抱,等待著與大地融為一體,等待著化作養分,等待著來年春天新的花蕾含苞待放。

我最喜歡背誦的古典長詩是《春江花月夜》,老師說詩人張若虛僅以一首作品,就躋身於文學大家的行列,實在了不起。他說,當年聞一多先生讚歎道:“在這首詩面前,一切的讚歎都是饒舌,幾乎是褻瀆。”當我背誦到最後:“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我似乎覺得,這首名詩隱藏著一個大的祕密,誰破譯了這個祕密,誰就掌握了開啟詩的奧祕之鑰。

唐詩宋詞,數不清的詩篇等待著你的閱讀;浩渺詩海,等待著你的遨遊;無數詩歌,靜候你的品讀。

含羞草的奧祕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466字

在生活中有害羞的小姑娘,而在植物王國中竟然也有害羞的小草。哈哈!你們已經猜到了吧,那就是—含羞草。

陽光明媚,春意盎然,在這個鳥語花香的季節裡,我無意發現一種草—含羞草。它全身青翠欲滴,從遠處看,彷彿就是一片片“迷你”芭蕉葉,一陣微風吹來又似一隻只小船泛在湖面上,特別惹人喜愛,所以我便忍不住地摸了摸,頓時我驚奇地發現含羞草的葉子竟然捲起來了,活像一位少女害羞地遮擋著自己的面頰,於是我便開始探索起來,每天都去仔細觀察,但是終究沒有滿意的收穫,看來得去請教電腦專家了。

經過一番查閱,我終於有了眉目。

有的人說含羞草分佈在南美洲的巴西,因經常有狂風暴雨所以為了保護自己,只要一觸控它,自己就會捲起來。但是根據生物現象解釋:含羞草的葉柄基部有一個薄壁細胞組織叫“葉枕”,它對外界特別敏感,當觸控它的時候,葉枕裡的水分便從上面向兩側流淌,就像洩了氣的氣球癟了下去,上部又像打足氣的氣球往外鼓。

哦,原來是這樣,看來植物王國還有許多奇妙的問題等待我們去探索,而我有幸獲得了植物奧祕的鑰匙,去開啟植物王國世界的大門。

我的發現水的奧祕 篇10

國小四年級作文 ,496字

有一天,我在家閒得無聊,就拿了已盛滿水的杯子和存錢罐的硬幣,一個一個往水裡投錢。才開始我以為投不到幾枚硬幣水就會溢位來,出乎意料的是,水已經超出杯口幾毫米了,竟然沒有溢位來。我驚喜萬分,準備在爸媽面前炫耀炫耀。

我神祕地來到爸媽房間裡,得意洋洋地說:“你們看好啦,我變個魔術給你們看。”誰知,才放了五枚硬幣水就溢位來了。咦?剛才是怎麼做到的?現在怎麼又做不到了呢?爸媽幸災樂禍地說:“哈哈,魔術變不起來了吧,自己再練練吧。”於是,我帶著心中的疑問,來到圖書館查閱資料。

哦,原來是這麼回事:水不但有壓力、浮力,竟然還有張力,這就是水能超出杯口的關鍵所在,投硬幣的時候,硬幣必須與水面垂直,不能打破水錶面的平衡。這就是神奇的水。這回,可以好好耍耍爸媽了。

回到家,我準備好材料,喊爸媽過來了,說:“你們猜猜,這滿滿一杯水能投幾枚硬幣?”爸爸說是五枚,媽媽說是十枚。“十一枚……二十枚,哈哈,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爸媽看了水都超過杯口了,還沒溢位來。看看爸媽一臉茫然的樣子,我開始當起了小老師,滔滔不絕地講起了其中道理。

瞧,生活中處處是學問,只要用你的火眼金睛去觀察,一定能發現意想不到的奧祕。

口香糖的奧祕 篇11

國小四年級作文 ,531字

我非常喜歡嚼口香糖,因為口香糖很有嚼勁,而且剛入口的時候滿是甜味,不僅如此,它還可以吹泡泡玩。可是,口香糖是誰發明?怎麼製作的呢?

我有一本書給了我答案,這本書是《世界上最酸甜可口的化學書》,書中告訴我們,發明口香糖的是一個美國發明家托馬斯亚當斯。

原來,在墨西哥等中南美地區,可以見到一種叫人心果樹的常青樹。後來,該處的人們知道了收集人心果樹的樹液後蒸煮,即可獲得黏糊糊的物質,這種物質就是糖膠樹膠。當時人們嚼這個,無非是為了趕走蟲子,消除口中異味。

後來,有名墨西哥軍人桑塔安納被流放在美國的某個島嶼,臨走時帶了一塊糖膠樹膠,他沒事喜歡咀嚼毫無滋味的糖膠樹膠。這一情景正好被美國發明家托馬斯亚當斯看見。亞當斯想要用糖膠樹膠開發出一種可以代替橡膠的產品,但實驗後發現,做出來的產品在彈性方面遠遠不及橡膠。

剛開始的時候,亞當斯將甘草放入糖膠樹膠裡面,賣這種散發著甘草氣味的口香糖。後來,口香糖在形狀和味道兩個方面有很大改進,出現了很多種類。如:散發薄荷香的口香糖,添加了散發出水果香的物質後製成的“黃箭”口香糖等著名品牌。

今天我瞭解了口香糖的奧祕,使我懂得了在生活中只要細心觀察,勤于思考,就能夠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蘋果變色的奧祕 篇12

國小四年級作文 ,669字

“孩子,累了吧,吃個蘋果解解乏。”放學時,爸爸像變魔術似的遞給我一個削好的蘋果。我小心翼翼地開啟包裝袋,哇,乳白色的蘋果果肉竟然變成了茶色!

“爸爸爸爸,變了色的蘋果能吃嗎?蘋果為什麼會變色?”爸爸神祕一笑:“我們回家做個科學實驗吧。”

心中的好奇像小鹿一樣撞擊著我的心胸,我迫不及待地按爸爸的指示拿來三個碗和一個蘋果。爸爸先是把蘋果削好,切成三塊。再把第一個放在空碗裡;第二個放在盛著自來水的碗裡;第三個碗裡也有水,但是,爸爸在水裡添了黃豆大小的鹽,再把最後一塊蘋果放在裡面。

我趴在桌子上,耐心地等待著變化。5分鐘……10分鐘……20分鐘……就在我等得不耐煩時,爸爸大叫:“瞧一瞧,蘋果有動靜嘍!”我急忙轉過身來,像研究人員似的觀察三塊蘋果的細微變化:第一塊蘋果已然變成了茶色,而第二塊、第三塊完好如初。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來第二塊品嚐。“你再嚐嚐第三塊!”爸爸站在我身邊微笑著。“哇!真是鮮美可口,用鹽水泡過的蘋果比第二塊好吃!”我欣喜若狂地叫了起來。

“這是怎麼回事呢?”我繼續追問。爸爸見我如此愛刨根問底,便把其中的奧祕告訴了我:“這種現象叫氧化—果肉裡有一種叫酶的物質,與空氣中的氧氣結合,就會產生一種叫氧化酶的物質。它附在蘋果的外表,顏色就會發生變化了。”

“哦,我明白了。”我腦洞大開,“只要將蘋果與空氣中的氧氣分離,就不會變色了。”

“對呀,就是這個道理。你不僅善於觀察,還能開動腦筋,真不愧是我的女兒!”爸爸笑眯眯地撫摸著我的頭誇獎道。

生活中有許多奇怪的現象。只需我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就可以解開它的奧祕!

書中的奧祕 篇13

國一作文 ,614字

書是我們的夥伴,我們的益友。我們可以在書中瞭解世界的奧祕,瞭解一些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我們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比在玩耍中更多的快樂。無論在何時,書總會靜靜地陪在我們的身邊,分享我們的喜悅,撫慰我們的心靈。

不久前,媽媽給我買了一本《狼王夢》,一拿到這本書,我便興致勃勃地看起來,陽光斜照在書頁上,帶我走進了狼的家園。這是關於一隻母狼為了讓自己的後代成為狼王而與鷹同歸於盡的故事。故事的內容引人入勝,彷彿那一隻母狼就在你面前一樣,那麼威風凜凜。自從有了這本書,我便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從此讀書便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春意盎然的早晨,在明媚的陽光下;在炎熱乾燥的中午,在輕風的吹拂下;在寒冷的黃昏,在白茫茫的雪地上,我欣賞著一本又一本好書。

一天,我正在吃飯,弟弟在一邊兒玩弄著我的一本書,他一個不小心,便把我的書掉在了地上,書脊被蹭破點皮。見此情景,我對弟弟又吼又叫的。我拿起我的書,關上房門,把書脊整好,我的心情漸漸平復,想起剛剛因為一本書而大發雷霆,便覺得很不應該,因為一本書對自己的弟弟和媽媽發脾氣,實在是不應該,我出去對他們道歉,他們並沒有責怪我。媽媽對我說:“喜歡讀書是好事,可是不要因為一本書而傷害了親人,也傷害了自己。以後要合理地安排時間看書,不要太過於專注而傷害了自己的眼睛。”

書,是身邊的密友,最忠實的夥伴,它們會時刻陪在我們的身旁。“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了書,人們才會不斷進步,走向人生的巔峰!

螞蟻的奧祕 篇14

國小四年級作文 ,699字

通過觀察和了解,我從螞蟻的身上看到了團結的力量。遇到困難時,只要團結一致,有什麼困難我們解決不了的呢?

夏天的早晨,微風輕拂。我蹦蹦跳跳地來到了外公家的後院。後院里長滿了綠油油的青菜,但今天我發現青菜們失去了往日的神采,青菜葉上出現了很多的小洞洞。

我俯下身子,仔細觀察,原來是許多可惡的毛毛蟲。只見它們正躲在青菜葉背面津津有味地吃著青菜呢!身體又肥又綠,肚子都快吃圓了。

我火冒三丈,二話沒說,抓起一隻毛毛蟲就往路上一扔,並大步走過去想踩死它。

這時,我突然發現一隻螞蟻向它爬來,先圍著毛毛蟲轉著圈,轉了兩三圈,然後迅速返回洞裡。沒過多久,從洞裡出來了五六隻螞蟻,它們陸續向毛毛蟲爬去。

它們咬著毛毛蟲,拼命往洞裡拖,毛毛蟲不停地扭動著身體,想掙脫螞蟻,但沒能成功。

那螞蟻呢?不管它們怎麼用力拖,可是依然不能撼動這個龐然大物!這時,一隻螞蟻又爬回洞口,跟洞口的一隻螞蟻碰了一下,那隻螞蟻就立刻返回洞裡。

不一會兒,洞裡又爬出一大群螞蟻,終於在它們的齊心協力下,順利地把毛毛蟲拖回洞裡。

沒想到,螞蟻那麼渺小,卻能拖動比它們大得多的毛毛蟲,這太神奇了!它們是如何發現食物,如何傳遞資訊找來同伴幫忙的?我決定回家找媽媽問個明白。

原來,螞蟻觸角上分佈有大量的嗅覺感應器,它們就是用這些感應器來尋找食物,一旦發現食物,它們用轉圈觀察的方法,確認自己能不能獨自拖走,若拖不動,便會爬回洞裡找幫手,並在路上留下分泌物,方便同伴能找到食物。特別的是,它們頭上的“天線”只要碰在一起,就能傳遞給同伴資訊。

通過觀察和了解,我從螞蟻的身上看到了團結的力量。遇到困難時,只要團結一致,有什麼困難我們解決不了的呢?

貓吃草的奧祕 篇15

國小四年級作文 ,461字

我家的小貓咪—咪咪一向很喜歡吃魚,肉等食物,我從來沒看見過咪咪吃一些“奇怪”的東西,不過有一天,發生了一件讓我很吃驚的事情。

有一次,我放學回家,發現咪咪正伸長了脖子,瘋了一樣地吃草(牛頓草),這可把我給嚇壞了。我不知道咪咪怎麼了,就趕緊去問爸爸,爸爸摸摸頭,說:“這個啊,我也不知道啊。”於是我又去找我們家的“智多星”—哥哥,可哥哥也不知道,他想了想說:“咪咪吃草,一定有什麼原因吧。”

哥哥帶著我查了百科全書,我們才知道答案,原來咪咪吃草真的是有原因的,因為它吃了這種草,就是為了把誤吃的不乾淨的食物給吐出來。

為了驗證書上的結論是否正確,我和哥哥還做了一個小實驗,我們把過期的牛肉乾放在咪咪的面前,咪咪先聞了聞,可能覺得不錯,又伸出舌頭舔了舔,接著吃了下去,吃完了就搖了搖尾巴去別處玩了。中午我們吃過飯,我發現咪咪又在狼吞虎嚥地吃草,就趕緊叫來哥哥,我們發現咪咪吃完草沒多久,就吐出了中午吃的牛肉乾。果然,書上說的是真的。

大千世界,真實無奇不有,只要我們認真發現,都能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

毛毛蟲的奧祕 篇16

毛毛蟲的奧祕作文80 ,773字

一場大雨過後,天空像藍寶石一般格外潔淨。我從家裡跑出來,在小區裡面玩耍。

忽然,我看見,一簇溼漉的樹叢裡,有一條短短的、細細的、棕色的、身上都是毛的小蟲子。我不曉得這是一條有毒的毛毛蟲,只看它外表挺漂亮,就按納不住好奇的心情,伸手摸了一下。那“漂亮的小蟲”就貼在我手上了。我蹲在地上看。可沒過幾秒,手心便又痛又癢。我覺察出不對勁,急忙重重地甩了甩手,把毛毛蟲甩到地上。可我的手心越來越痛,越來越癢。我找到一個水源,清洗痛癢的部位。真是不洗不知道,一洗嚇一跳,只見整隻手都佈滿了紅色的點,碰一下就疼得鑽心。我連忙停止清洗,跑回家去,當然也不會忘了在“漂亮的小蟲”上踩一腳。

回到家,我向爸媽說了事情的經過。爸爸二話不說,立刻到臥室打開藥櫃,拿出一瓶清涼油給我抹上。我感覺好了一些。爸爸跟我說這是毛毛蟲,會蟄人。但到底怎麼蟄人,他也不清楚。我於是開啟電腦,查詢資料,才知道了其中的奧妙。

毛毛蟲,鱗翅目,具有3對胸足,尾足和腹足在多有5對。蟄我的毛毛蟲叫“盜毒娥”,是毛毛蟲中遍佈較廣的一種。身上有毒毛,比針尖還細。毒毛本身無毒,但毛裡貯滿了毒液。當你不小心碰到毛毛蟲時,毛毛蟲身上的毒毛就會刺入你的肌膚,然後毒毛尖端折斷,毒草液注入肌膚裡,使你感到像針刺一樣又痛又癢,非常難受。而被毛毛蟲蟄了用水洗是絕對不行的,因為這樣會使毛毛蟲扎到身上的毒毛擴散,疼痛的面積增加。另外,雖然毛毛蟲的毒毛脫離蟲體後就沒有生命了,但毒素依然存在,它可以飄到很遠的地方,危害人類的健康。

如果在城裡被蟄,可以回家在傷口上塗牙膏、清涼油或肥皂,這些方法都有一定效果;若是在野外被蟄,千萬不要慌張,用塑料等讓毛毛蟲蟄不過去的物體,把毛毛蟲撿起來,用力擠,把毛毛蟲的汁擠出來滴在被它蟄到的地方就可以了,因為毛毛蟲體內的汁就能解它毒毛上的毒。

哦,原來毛毛蟲身上有這麼多奧妙!

螞蟻的奧祕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552字

星期六,我寫好作業後覺得很無聊,就趴在視窗往下看。多虧我有一雙“千里眼”,看見桂花樹下滿是桂花,有一些桂花竟然在動。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迫不及待地跑下樓。隨後,我那顆懸起的心終於放下了—原來,那會動的桂花下有一群螞蟻。

這時,我突然對螞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跟著這群螞蟻,它們帶著我來到了一顆掉落在地的糖果面前,這顆糖果上已經爬滿了螞蟻,大的、小的、紅的、黑的、有翅膀的、沒翅膀的、長的、短的、觸角長的……正當我看得入迷,我突然發現一隻紅螞蟻的觸角和另一隻紅螞蟻的觸角碰在了一起。“這倆螞蟻是找物件?”我暗自想。哦,不是在找物件,是在交流。你聽,它們好像在說:“前方10釐米有食物,我們快去通知夥伴,一起搬走吧!”接著,我又看見這兩隻螞蟻和別的小螞蟻也碰了碰觸角。就這樣,訊息一傳十、十傳百,一直這麼傳了下去,更多螞蟻匆匆趕來和同伴們一起搬食物。

看,更精彩的還在後面—那顆糖果因為小螞蟻們的團結合作,竟然動了一點兒。與此同時,還有其他螞蟻正在傳送訊息,尋找同伴幫忙。糖果離蟻巢越來越近。我就這樣一直看下去,直到糖果掉進蟻巢為止。再抬頭時,天已見黑。

通過這次觀察,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螞蟻之所以能成功地把糖果運回家,那是因為螞蟻們的團結合作和友愛,它們的這一品質可真值得我們學習!

大自然的奧祕 篇18

國小五年級作文 ,821字

大自然是富有生機!

在一片生機勃勃的草地上,冒出了幾株新生命—芬芳且頑強的小花,瞧!那幾株小花開得多麼鮮豔:淡紫色的花瓣格外養眼,形狀像雪花一樣,彷彿是天空的小天使降落到人間來。這幾株小花交雜在破土而出的稠密的小草中,很能體現出它有多麼的與眾不同。

草坪中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嬌豔美麗的紫色“雪花”呢?我向種下這片“綠色”的環保衛士們詢問,可是令我驚訝的是他們告訴我並沒有在這片土地上種下什麼紫色“雪花”,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奇蹟吧!

前些天,我拎著小水壺唱著歡快的歌來到那這片草地上,驚奇地發現:那些久久不肯出土的種子,竟伴隨著一條條紫色的藤蔓發出了新芽。小芽有點枯萎,大概是因為我經常沒空搭理它們,更不在乎它們什麼時候發芽的緣故吧。看著那一棵棵沒有生機的小草,我的心裡有些涼意,但一想到了阿姨們的話:“菲菲呀!我們知道你一有空就會替阿姨們照顧這些新生命的,對不對?”我就在心底暗自發誓:一定要幫阿姨們把這些種子培育好,讓他們茁壯地成長!可是,現在我卻違背了我的使命,想到這裡,一個想法從我腦海中跳出來:我並沒有對它們澆水,施肥,但是為什麼它們會衝出泥土,向我炫耀:“看,沒有你我也能照樣衝破阻礙,享受如此美好溫暖陽光。”我決心解開這個謎團。

我先找了一塊肥沃的土地,在上面撒了一些種子。我還發現有時鄰家的小孩會到這片地上玩耍,心想小朋友們肯定會帶一些零食和水,當朋友把不吃的零食扔在地上,也就成了上好的肥料,當小朋友把不喝的礦泉水扔在地上,裡面的水就會流淌出來,為種子輸送水分。原來,種子就是以這種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從而發出嫩芽的。

望著眼前乾枯的小草,我忙把水壺裡的水澆灌在草坪上,小草吮吸著雨水的營養,一點一點碧綠起來。一陣微風出來,我彷彿看見小草在朝我微笑。至於那些小花嘛,那是老師發給我的小花種,結果一不小心袋子漏了,花種就落到了草坪裡,結果它們生根、發芽、開花了。

大自然是奇妙的,也許在逆境中成長,才能真正的長大。

水的奧祕 篇19

國小五年級作文 ,595字

當我們輕輕擰開水龍頭的時候,潔淨的自來水“嘩嘩”地奔湧而出。這時,水離我們是那麼近,而每當問起自來水是怎樣流進千家萬戶的時候,它又似乎離我們那麼遠。水,神祕而寶貴的資源,究竟藏著怎樣的“奧祕”?

我懷著滿腔的敬畏與好奇,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了自來水廠,探祕自來水是如何“自來”的。

抵達自來水廠後,我們向工廠的車間走去,熱情的工作人員把我們帶到了自來水加工第一站—絮凝池。在這裡,我們看到了自來水的“原始面貌”,這渾濁的水是如何變成我們的生活用水的呢?看著一池渾黃汙濁的原水,我對水廠的處理加工程式更為好奇了。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第二站。放眼望去,這裡開闊得很,一個個正方形的池子映入眼簾,裡面的水緩緩地流動著,渾黃的水逐漸變得潔淨。“這是幹什麼?”我好奇地問工作人員。她指著眼前的池子告訴我:“這裡是沉澱池,水經過沉澱去除雜質,開始變得乾淨了……”我聚精會神地聽著,邊觀察邊驚歎:淨水技術真神奇呀!

最為神奇的是水加工的第三站。在這裡,初步處理的水又被進行了過濾,變得澄清透明瞭,跟我們所見到的自來水幾乎沒有差別。但是講解員阿姨告訴我們,這還不是最終的自來用水。自來水加工的第四站就是消毒,淨化後的水還要被送到“消毒間”進行臭氧消毒,這樣才能保證自來水健康、無害。

參觀完自來水廠的加工淨化過程,我不禁深深感嘆:看似習以為常的自來水,來之不易啊!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自來水。

螞蟻的奧祕 篇20

動物作文 ,613字

我一直有個問題:螞蟻那麼小,還要到處搬家,它不會迷路嗎?

我嘗試找到一隊螞蟻,拿一個石頭,擋到它們前面去,沒想到,它們繞過石頭,依然向原來的方向前進。我又用一個筒狀的圍屏把它們罩住,使它們不能看到周圍的景物,只能看見天空,結果螞蟻還是按照原來的路線前進。我又用一塊水平的橫板,擋在回巢螞蟻的上方,而且放得很低,使它們不能看見天空和周圍的景物,這時,它們開始胡亂地爬行了。我在螞蟻爬過的路上,用手指橫劃一條線螞蟻在劃線的地方好像迷失了方向,一時不知該往哪兒走,發生短時間的混亂,但最終又回到它們走過的路上繼續前行。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向電腦求助。原來螞蟻的腹部能分泌出一種稱為追蹤素的物質,通常螞蟻出洞時,都很有鐵序地排成一縱隊前進,前面螞蟻分泌出追蹤素,邊走邊釋放在路上,留下痕跡,後邊走的螞蟻聞到這種氣味,就能緊緊地跟上,即使有個別的螞蟻暫時掉隊,也能沿原路前進,不會迷路,這種追蹤素的氣味就形成了它們前進的路標。回來的時候,仍按此路標返回洞內。如果某隻工蟻發現食源後,即在回來的路上邊走邊釋放追蹤素;如果沒有找到食物,它爬過的地方就不留下追蹤素。因此,食物越豐富,被引來的螞蟻越多,路上留下的追蹤素也越多。追蹤素是一種易揮發的物質,只要不加強就很快會消失。而且追蹤具有群體特異性。因此,不會和其它巢和其他各類的螞蟻混淆。

哦,原來小小的螞蟻都有這麼多奧祕,看來必須要留心身邊的每一處,仔細觀察才能發現奧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