檫樹
藥材名稱:伏毛山豆根
名稱出處:《新華本草綱要》
概況
異名:臺灣山豆根(《臺灣熱帶植物彩色圖鑑》),苦蔘(雲南)。
基源:為豆科山豆根屬植物伏毛山豆根的根。山豆根屬全世界約5種,中國約4種。
原植物:伏毛山豆根Euchresta horsfieldii(Leschen)Benn.(Euchresta formosana(Hay.)Ohwi)。
形態:常綠陰生小灌木,枝、葉鮮綠,有光澤。單數羽狀複葉具長柄,小葉7~9,對生,長橢圓形或倒長卵圓形,先端銳尖,紙質。總狀花序頂生,被褐色毛;萼筒狀,萼齒淺;花冠白色;旗瓣無柄,先端微凹;翼瓣與龍骨瓣小刀形;二體雄蕊,子房有柄,莢果寬橢圓形,長約2cm,碧黑色,種子1,長圓形,花期3~4月,果期7~8月。(圖見《臺灣熱帶植物彩色圖鑑》.第1冊.圖1570)
生境與分佈:生於林下陰處。分佈於臺灣、雲南。
藥性
性味:苦,寒。
功效:清熱解毒,止痛。
主治:腸炎腹瀉,腹痛,胃痛,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 記憶深處的杏花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