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瀉葉
藥材名稱:鷓鴣菜
名稱出處:《漳浦縣誌》
概況
異名:美舌藻(《孢子植物名稱》)。
基源:為紅葉藻科鷓鴣菜屬植物鷓鴣菜的全藻體。
原植物:鷓鴣菜Caloglossa lepneuni(Mont.)J.Ag.(Delesseria leprieurii Montangne),又名巖衣、巖頭菜(浙江),蛔蟲菜、魯地菜(福建),烏菜、石疤(廣東)。
歷史:最初見於福建《漳浦縣誌》:“鷓鴣菜生海石中,散碎,色微黑,小兒食之,能下腹中蟲。”其後在《閩書》及《綱目拾遺》都有記載。但鷓鴣菜一名過去曾被日人誤用於海人草Digenea sirnplex(Wulf.)C.Ag.故應注意不要與其混淆。
形態:藻體暗紫色,乾燥後變黑,叢生,高1~4cm,葉狀,扁平而窄細,寬在1mm上下,不很規則的叉狀分枝。節間為狹長的橢圓形,節部縊縮。葉片的中央部分有連綿的長軸細胞延伸至頂端,形成顯明的中肋;中肋的分枝點常生出一些次生副枝,有時也能長出毛狀根。四分孢子囊集生於枝的上部。囊果球狀,生於枝的分枝點的上部或枝的中肋的內面。(圖見《中國經濟海藻志》.圖版X·84)
生境與分佈:生於溫暖地區河口附近的中、高潮帶的岩石上,防波堤以及紅樹皮的陰面。分佈於中國浙江、福建、廣東等沿岸。日本、馬來群島、太平洋東岸、玻里尼西亞、澳洲、紐西蘭、大西洋西岸的溫暖地區、印度洋。本種為泛亞熱帶性海藻。
生藥
採集:4~9月採收,洗淨,除去雜質,鮮用或晒乾。
藥理
①驅蛔作用 美舌藻煎劑在玻皿內可殺死蚯蚓,能使蚯蚓及豬或人蛔蟲先興奮後抑制,5%本品的生理鹽水溶液可使豬蛔蟲抑制乃至麻痺[1,2]。驅蛔有效成分為水溶性物質,持久的高熱可致部分破壞,甚或失效,幹品久貯也可降低藥效[3]。 ②降壓作用 美舌藻煎劑10g/kg ig,對大鼠、麻醉貓及兔均有降壓作用,0.02~0.9g/kg im,iv及ip對麻醉貓及兔均有降壓作用,0.5g/kg iv,對慢性腎型高血壓犬也有降壓作用,以5∶1000濃度給離體兔耳及蛙下肢灌流,可增加灌流量,表明有直接擴張血管的作用[4]。 ③殺蠅作用 本品具有殺蠅作用,發黴的美舌藻較新鮮美舌藻強,認為可能是發黴後變質產物或黴菌所致[5]。 ④其他作用 水浸濃縮液能抑制離體蛙心;能興奮離體兔腸,引起節律性、甚至強直性收縮[3]。
參考文獻
[1] 藥學學報 1965;12(10):631。
[2] 福建醫學院學報 1960;(3):105。
[3] 溫州醫學院學報 1964;(1):8。
[4] 福建中醫藥 1989;20(1):47。
[5] 溫州醫學院學報 196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