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腎子
藥材名稱:鏽葉新木姜子
名稱出處:《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概況
異名:辣汁樹、大葉樟(廣東《新華本草綱要》),白背樟(廣西)。
基源:為樟科新木姜子屬植物鏽葉新木姜子的枝葉。
原植物:鏽葉新木姜子Neolitsea cambodiana Lec.(N.ferruginea Merr.)
形態:常綠喬木,高8~12m,樹皮紅褐色或黑褐色,小枝輪生或近輪生,幼時密被鏽色絨毛。葉3~5片近輪生,革質,長圓狀披針形、長圓狀橢圓形或披針形,長10~17cm,寬3.5~6cm,先端近尾狀漸尖或突尖,基部楔形,幼葉兩面密被鏽色絨毛,後漸脫落,葉脈羽狀或近似遠離的離基3出脈,側脈4~5對,在兩面均突起,葉柄長1~1.5cm,被密鏽色絨毛。花單性,雌雄異株,傘形花序多個簇生於葉腋或枝側,總苞片4,互動對生,每個花序有花4~5朵,花被裂片4,2輪;雄花:花被片卵形,能育雄蕊6,3輪,第3輪花絲基部有1對腺體;雌花:花被片條形或卵狀披針形,退化雄蕊基部有柔毛,子房卵圓形,柱頭2裂。果實球形,直徑8~10mm,果託扁平盤狀,果梗長約7mm,有柔毛。花期10~12月,果期於翌年7~8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850頁.圖1700)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00~1000m的山谷、土坡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中或溝谷常綠林中。分佈於中國江西、福建、湖南、廣東、海南、廣西。柬埔寨、寮國也有。
藥性
主治:樹葉:外敷治瘡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