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胭脂魚

[拼音]:kafei

[外文]:Coffea;coffee

茜草科的1屬,原產非洲中部和北部熱帶地區,公元前500多年阿拉伯人開始種植,最初只是生嚼,公元890年第一次製成飲料,18世紀中葉咖啡樹已廣泛栽培於歐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栽培咖啡也有100多年曆史。

咖啡樹為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對生,稀3片輪生,托葉闊,不脫落,花白色或淡黃色,稀呈玫瑰紅色,通常芳香,簇生於葉腋內排成聚傘花序,有時單生。漿果球形或長圓形,肉質,內有種子(咖啡豆)1~2粒。咖啡豆含有蛋白質、粗脂肪、澱粉等營養成分,除作飲料外還可提取咖啡鹼,在醫藥上作興奮劑、強心劑和麻醉劑用。果肉有豐富的糖分,可以釀酒和製造酒精。

全世界的咖啡種類70餘種,中國主要栽培的有3~5種。

(1)小粒種,又名阿拉伯咖啡,原產衣索比亞,中國臺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四川有栽培。灌木,高4~6米,基部分枝多;葉薄革質,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全緣或呈淺波狀,頂芽為葉綠色或古銅色,故有綠頂咖啡和紅頂咖啡之稱。花白色,果實多而較小,種皮較厚,容易與種仁分離。品種較多,品質優良,氣味醇香,產量中等,耐寒,耐旱,但抗病力弱。

(2)中粒種,又名甘弗拉咖啡(見圖),原產非洲剛果熱帶雨林內,在南北緯10°之間的低海拔地區均有分佈,主要產區為東南亞各國。中國主要栽培於海南島,雲南西雙版納曾有少量種植。常綠小喬木,高5~8米,分枝高,葉片大,厚紙質,卵狀長圓形或披針形,邊全緣或呈淺波狀。花白色,有時微紅,結果多。果扁圓形或橢圓形,成熟時紫紅色,果皮、果肉、種皮均較薄,種皮與果皮不易脫落。本種根淺不耐旱,枝條柔弱,最忌大風,但抗病蟲害能力強。產品味濃而香,刺激性較強。

(3)大粒種,又稱賴比瑞亞咖啡,原產非洲西海岸賴比瑞亞的低地森林,廣植於熱帶低海拔地區,中國海南島有少量栽培。常綠喬木,高達10米,枝條擴充套件。葉厚革質,大型,橢圓形,倒卵狀橢圓形,邊全緣。花白色,結果少,一般一節只有3~6個。果實大,成熟時淡紅色,果皮和果肉硬而厚。主根粗長,耐旱,抗風,抗寒力較強,但抗病力弱,最易感染葉鏽病。產品味濃而熱,刺激性大,品質較差。

咖啡的栽培方法分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有性繁殖即用種子繁殖後代,變異性大,單株產量差異懸殊;無性繁殖後代,變異性小,能保持母樹的優良性狀。

參考文章

為什麼巴西素有“咖啡王國”之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它的經濟發展有何特點?地理學為什麼孕婦忌飲咖啡?飲食為什麼心絞痛患者不宜飲用濃茶和濃咖啡?飲食為什麼心肌炎患者不宜飲用濃茶和咖啡?飲食為什麼咖啡與酒相剋?飲食咖啡有哪些營養功效?飲食柑桔咖啡豹蠹蛾的防治方法果樹園藝盆栽咖啡樹的注意事項觀賞園藝為什麼說咖啡、飲料水不等於飲水?常識咖啡的由來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