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可勒爾家族

[拼音]:jiazhiguan

[英文]:values

主體對客觀事物按其對自身及社會的意義或重要性進行評價和選擇的標準。對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具有一定的導向或調節作用,使之指向一定的目標或帶有一定的傾向性。

特性

一般認為,價值觀具有以下特性,即①主觀性:價值觀是個人對一般事物的價值進行評價時所持有的內部標準和主觀觀念。

(2)選擇性:價值觀是經過選擇獲得的。這種選擇必須是自由的而不是被迫的;是從可選擇範圍內進行的,選擇時必須同時具備其他可選擇的內容;是經慎重考慮後的選擇。

(3)穩定性:價值觀是個體具有的一種相對持久的信念,個體用這個信念可以判斷某種行為方式或結果狀態的好與壞、適當與不適當、對與錯等等,這種較穩定的信念可使個體的行為都一致地朝向某一目標或帶有一定的傾向性。

(4)社會歷史性:個人價值觀是習得的,是長期社會化和內部化的結果,不同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使人們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因此價值觀總是對時代精神的反映。

(5)發展性:價值觀的重要性程度是發展變化的、相對的,不同心理水平的人,尤其是形式思維能力不同的人所持的價值觀是不同的。隨著人們各方面的成熟、對社會問題理解的加深,各種需要和目標都在發生變化,價值觀也在發展變化。

(6)對行為的導向性:價值觀是人們行為的最基本的內部指標,個體價值觀的形成,除了選擇以外,還必須喜愛和讚賞,並按該選擇行事,把它作為生活方式反覆履行,因此它是指導各種行為的標準,對行為決策起著指導作用。

(7)系統性:價值觀不是孤立地、單個地存在著的,而是按照一定的邏輯和意義聯結在一起,按一定的結構層次或系統而存在的,單一的價值觀只有處在整個價值系統中時才能顯示出作用和意義。

研究概況

早期的價值觀研究多為人類學家所從事。他們採用訪談法、自然觀察法、自我陳述法及個人和文化產品(信件、日記、報紙等)的內容分析法進行研究。由於他們把價值觀理解為每個人自己對於“美好生活”的觀念,因此,他們的研究混入了興趣、態度、觀念等內容,不能算作單純的價值觀研究。1945年之後,有些心理學家及受過心理學訓練的人類學家便開始編制比較標準化的問卷或量表,以大量施測或調查的方式來研究不同民族、國家、社會或團體的價值觀。較著名的研究如G.奧爾波特等人的價值觀研究、M.莫里斯的生活方式問卷、M.羅基奇的價值調查表等。

價值觀研究

奧爾波特-弗農-林賽量表(1931,1951,1960),用以測量6種基本價值觀的相對力量。該測驗是根據德國哲學家E.施普蘭格爾區分的 6種理想價值型編制的。它們是:理論的(重經驗、理性)、政治的(重權力和影響)、經濟的(重實用、功利)、審美的(重形式、和諧)、社會的(重利他和情愛)及宗教的(重宇宙奧祕)。施普蘭格爾認為,人們的生活方式朝著這6種價值觀方向發展。6種價值觀念的絕對劃分並不表示有這6種典型人物存在,分類只是為了更好地理解。事實上,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具有這6種價值觀,只是核心價值觀因人而異。

生活方式問卷

莫里斯於1956年提出,共包括13種生活方式,分別用13段長短相近的文字描述,各種生活方式所強調的內容不同,其重點是:

(1)儲存人類最高的成就。個人參加其社群中的群體生活,其目的不是為了要改變它,而是為了要了解、欣賞和儲存人類所已成就的最好的東西。

(2)培養獨立性。一個人必須避免依賴他人或外物,生命的真諦應從自我中體驗。

(3)對他人表示同情和關切。以對他人的關懷和同情為中心,溫情是生活的主要成分。

(4)輪流體驗歡樂與孤獨。在美好的生活中,孤獨與群處都是不可缺少的。

(5)在團體活動中實踐和享受人生。個人應該參加社群團體,享受友誼與合作,以求實現大家的共同目標。

(6)經常掌握變動不定的環境。一個人應經常強調活動的必要,以謀求現實地解決、控制世界與社會所需要的技術的改良。

(7)將行動、享樂與沉思加以統合。

(8)無憂、健康地享受生活。

(9)人生中那些美好的事物都是自然而來,不求而至的,人應該在安靜的接納中等待。

(10)堅忍地控制自己。自我控制是生活的主旨。(11)靜觀內心生活。冥想靜觀的生活才是良好的生活,外在的世界不是人的適宜居所。(12)從事冒險性的活動。(13)服從宇宙的安排。莫里斯讓被試用此問卷來評定對各種生活方式的喜好程度,然後按喜好程度分 7個等級依次確定13個專案的順序。這種方法主要探討的是有關生活方式的價值問題。

價值調查表

羅基奇於1973年提出。他的價值系統理論認為,各種價值觀是按一定的邏輯意義聯結在一起的,它們按一定的結構層次或價值系統而存在,價值系統是沿著價值觀的重要性程度的連續體而形成的層次序列。他提出了兩類價值系統:

(1)終極性價值系統,用以表示存在的理想化終極狀態或結果,包含的內容有:舒適的生活、振奮的生活、成就感、和平的世界、美麗的世界、平等、家庭保障、自由、幸福、內心平靜、成熟的愛、國家安全、享樂、靈魂得到拯救、自尊、社會承認、真正的友誼、智慧。

(2)工具性價值系統,是達到理想化終極狀態所採用的行為方式或手段,包含的內容有:有抱負、心胸寬廣、有才能、快活、整潔、勇敢、助人、誠實、富於想象、獨立、有理智、有邏輯性、鍾情、順從、有教養、負責任、自控、仁慈。羅基奇的價值調查表中所包含的這18項終極性價值和18項工具性價值,每種價值後都有一段簡短的描述。施測時,讓被試按其對自身的重要性程度對兩類價值分別排序,將最重要的排在第1位,次重要的排在第2位,依此類推,最不重要的就排在第18位。用這個量表可以測得不同的價值在不同的人心目中所處的相對位置,或相對重要性程度。羅基奇的量表的優點在於,它是在一定的理論框架指導下編制而成的,其中包括的價值專案較多且簡單明瞭,便於被試掌握,施測也容易。並且,這種研究方法是把各種價值觀放在整個系統中進行的,因此更體現了價值觀的系統性和整體性的作用。

當前關於價值觀的研究還集中在有關青少年價值觀的發展變化及教育方面。這方面的研究所涉及的課題概括起來有:

(1)關於青少年價值觀性別差異的研究;

(2)價值觀與其他因素(包括智慧、自我過程、道德判斷與推理、性別角色、社會關係、擇業過程以及行為方式等)關係的研究;

(3)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價值觀的跨文化研究;

(4)關於青少年價值觀的社會化研究;

(5)價值觀的教育問題。

道德價值觀

價值觀的最基本的形式。研究者認為,價值觀對於人的道德行為起著統領的主導作用。道德價值觀就是人們關於自身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對於社會和人的意義的衡量,它由特定的內容組成,並按照特定的形式構成一個獨特的完整結構。道德價值結構的形式是以認知能力為基礎的,但又不是認知能力,也不是認知能力在道德範疇中的簡單應用,它具有自己的獨特性和完整性。道德價值結構的內容直接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價值觀念通過成人講授、強化、認同、觀察學習等方式而形成,之後又受經驗、平衡化、道德價值結構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而使其價值高低不斷髮生變化。當一種或幾種價值觀念一致時,個體就遵循它發生行為;不一致時,就要通過增加新價值觀念或改變現有價值觀的價值高低來減少或消除失調。幾種價值觀協調後就可共同支配個體的道德行為,也將協力應付以後不斷出現的新價值觀。這樣,個體就逐漸形成和發展了一個統一的道德價值結構。原有的道德價值結構和新出現的價值觀之間存在著同化和順應過程,通過這種“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不斷反覆,道德價值結構就被推向更高的階段。一個統整的道德價值結構的發展經歷了原始、習俗、原則三種水平。習俗和原則水平的發展是與原始水平上的兩種傾向──功利主義和移情相聯絡的。這兩種傾向導致兒童向不同的方向發展。從功利主義到遵守法紀和社會習俗,這以外界壓力為基礎;原始的移情與高階形式思維能力結合後,就發展出原則性的道德價值結構。道德價值結構的發展機制是以認知功能和社會交往的發展為基礎的,認知功能是在成熟、經驗和平衡化作用下發展的,而社交型別和範圍是在個體的社會實踐活動中不斷變化的。

參考書目

M.Rokeach,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Free Press,New York,1973.

G.W.Allport,P.E.Vernon and G.Lindzey,Study of Values,3rd ed.,Houghton Mifflin,Boston,1960.

參考文章

十八大報告中24字核心價值觀是什麼?中國政經為什麼說為民是領導幹部價值觀的根本取向?中國政經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是什麼?中國政經領導幹部的核心價值觀的核心要素包括哪些?中國政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什麼?中國政經什麼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中國政經環境價值觀環保百科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概括?中國政經包括“價值觀”的名言名句(一)名言名句含有“價值觀”的名言段落_100字(27個)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