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克爾,E.

[拼音]:anshi

[英文]:suggestion

人們為了某種目的,在無對抗的條件下,通過交往中的語言、手勢、表情、行動或某種符號,用含蓄的、間接的方式發出一定的資訊,使他人接受所示意的觀點、意見,或按所示意的方式進行活動。是社會和人際影響的形式之一。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暗示是一種廣泛存在的現象。在某些不宜或無法用正面的、直接的方式,或是用這些方式不易達到目的的條件下,運用暗示方式可以使人不加思索地接受暗示者的影響,收到較好的效果。

特點

在一般情況下,暗示者是主動的、自覺的,相對來說,受暗示者是被動的。在這方面,暗示與勸說是相同的。但暗示不是靠邏輯推理和理論論證,而主要是靠提示,在這方面,它與勸說又有區別。暗示與指示、命令也不相同,它不具有壓力成分,不要求別人非接受不可。因此,所暗示的一般多是比較簡明的思想和行為,而對於複雜的理論思想或事物,只靠暗示是不行的,需要應用教育、說服等手段。至於一些非要別人按一定方式進行的活動,則需要有指示和命令。暗示與模仿既有聯絡也有區別。早期的社會心理學家把模仿、暗示和同情看作群眾心理的三大原質。F.海德認為,當一個人的觀念使他人接受時為暗示;當一個人的情緒使他人感受時為同情;當一個人的行動使他人也要如此做時則為模仿。實際上,無論是思想、感情或行動都可以產生暗示和模仿。兩者的區別在於:

(1)在暗示中,刺激是被控制的,對暗示者來說,雖然通常是以含蓄的和間接的方式,但一般都是有意識的;而在模仿過程中,模仿者的行為可以是有意識的,也可以是無意識的,但被模仿者一般都是無意識的、非控制性的。

(2)模仿者的仿效行為一般都與被模仿者的行為相同或相似,而受暗示者則不一定作出與暗示者類似的行為。

有關研究

德國學者施密根最早研究暗示現象。他於1892年發表《暗示心理學》一書。1903年,俄國心理學家Β.Μ.別赫捷列夫發表《暗示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首先提出“社會暗示”一詞。法國社會學家 G.塔爾德研究了暗示在違法行為的發生和傳播中的作用。G.勒邦則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利用暗示對精神病學進行了研究。美國社會心理學家E.A.羅斯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企圖以“暗示-模仿”這一心理過程來解釋社會生活中人們相互影響的心理現象。這些研究對S.弗洛伊德產生了一定影響,在他的醫療實踐和精神分析學說中,暗示佔有重要地位。

對暗示的實用研究,在宣傳和廣告這樣一些領域中佔有重要位置。在某些場合,如宗教活動中,暗示起著重要作用。在醫療實踐中,廣泛利用暗示來進行心理治療,矯正病人的身心狀態,近年來,也有人研究把暗示應用於教學過程問題。

種類

暗示一般可分為4種:

(1)直接暗示:暗示者有意識地、一般採取直陳式的說明,把某種資訊直接提供給受暗示者,使他迅速而無意識地加以接受。所謂“望梅止渴”即屬此類。

(2)間接暗示:由暗示者憑藉其他事物或行動為中介,把要傳達給受暗示者的關於某一事物或行動的資訊間接地提供給受暗示者,使他迅速而無意識地加以接受。這是一種主要的暗示方法。由於它一般不會使受暗示者產生心理抗拒或其他問題,所以效果往往大於直接暗示。但由於沒有明確地指明涵義,需要受暗示者從事物或行動中來理解所暗示的資訊,因此有時可能不為其所理解。

(3)自我暗示:暗示資訊來自自身內部,自己對自己發出刺激資訊,影響自己對某事物的認知、情緒、意志和行為。所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就是自我暗示的結果。這種暗示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見的,它對一個人的健康、工作和生活起著很大作用。這種作用有時是積極的,有時則是消極的。一般說,社會心理學不研究自我暗示。但在普通心理學、醫學心理學中則有較多研究。

(4)反暗示:暗示者發出的刺激引起了受暗示者的性質相反的反應。反暗示有兩種:一種是有意的反暗示即故意地說反話或採取相反的行動以收到正面的效果;另一種是無意的反暗示,即有意地進行正面的暗示,卻無意地引起了相反的結果。

此外,根據不同的標準還可以作其他的分類:根據暗示產生的結果可以分為積極的暗示和消極的暗示;根據暗示者的狀況可以分為有意暗示和無意暗示;根據受暗示者的狀態,還可以分為清醒狀態下的暗示、催眠中的暗示、自然睡眠中的暗示、催眠後的暗示等。

影響暗示的因素

主要有 3方面:

(1)暗示者的特徵,如性別、年齡、知識、地位、權力、威信、對資訊的信心等,都會影響受暗示者的態度和行動。暗示者的地位和威信越高,暗示的效果也就越大。例如,一位年長的成名醫生和一位年輕的普通醫生對病人作出同樣診斷,但前者對病人的暗示作用會大於後者。如果暗示資訊來源於群體,那麼,這個群體的規模、性質以及它與受暗示者的關係等,也會給受暗示者以不同影響。

(2)受暗示者的特徵,個人的人格特徵與暗示的效果有關。例如,生活經驗豐富、知識水平高的人不易受暗示,特別是涉及一些道德準則時更是如此,即使是在催眠狀態下他們也不是無條件地執行暗示者的影響。而缺乏主見、隨波逐流的人,則容易接受暗示者的影響。從年齡來說,兒童和少年比較容易受暗示。如果受暗示者是某一群體,那麼鬆散的群體比較容易受暗示,高度團結、組織紀律性強的集體則不容易受暗示。

(3)當時的客觀情況,在情況不明時,在困難、混亂的境況中,人們容易受暗示,如學生考試遇到難題時,社會發生動盪時,等等。

參考文章

暗示治療和催眠術是否是一回事神經與精神科什麼是暗示療法?神經與精神科紅斑狼瘡早期症狀 4個徵兆暗示SLE來襲面板科與傳染色斑暗示著什麼面板科與傳染陽痿治療的暗示療法是什麼性知識什麼叫暗示和催眠療法神經與精神科心理暗示對白癜風影響面板科與傳染十個快樂的心理暗示保健養生為什麼暗示療法與催眠密切相關神經與精神科心理暗示與白癜風治療面板科與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