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夫曼規則

[拼音]:Faguo

[英文]:France

全稱法蘭西共和國。位於歐洲西部。西臨大西洋,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英吉利海峽)和加來海峽(多佛爾海峽)與英國相望,東北和東面同比利時、盧森堡、聯邦德國、瑞士、義大利、摩納哥接壤,東南濱地中海,西南同西班牙、安道爾相鄰。全國第一大島科西嘉島在大陸東南地中海上。全國面積55.16萬平方公里,為歐洲僅次於蘇聯的第二大國。人口5506.1萬(1985)。全國分為96個省。首都巴黎。

自然地理

地形

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全國大陸部分平均海拔342米,海拔低於250米的面積佔3/5。250米等高線大致將全國分為西部平原、丘陵和東部高地、山地兩大部分。在地質構造上,法國分屬海西構造和阿爾卑斯褶皺山地兩大單元,前者包括沉積盆地(巴黎盆地、阿基坦盆地)和古地塊(孚日山、阿登山、阿摩裡卡丘陵、中央高原),後者是指東部的年輕山地侏羅(汝拉)山、阿爾卑斯山和谷地,以及比利牛斯山地。兩者的分界線比250米等高線略偏東,大致從地中海西岸的努瓦爾山起,經塞文山、中央高原東側向東北經沙羅萊山、朗格勒臺地,直到阿爾薩斯圓頂山, 呈“S”形構造基線。中央高原形成於石炭紀初期,後經風化侵蝕、抬升而成塊狀山地,平均海拔715米,中部和東南部地勢最高,桑西山海拔1886米。第三紀的火山活動使中部有熔岩臺地分佈。有鈾、氟石、鎢、鉛、鋅和煤等礦。中央高原是法國多條河流的分水嶺,由此向四周形成輻射狀水系。東北部的孚日山和阿登山地也為古老山地。孚日山東坡陡峭,西坡和緩,呈地壘狀,海拔500~1000米,阿登山地無明顯山脊,一般海拔300米左右;洛林地區是法國最重要的煤、鐵產地。西北部阿摩裡卡丘陵為古老結晶岩與古生代沉積岩兼有的地區,地貌為長丘和谷地相間,地勢不高,平均海拔約100米。在古老變質岩區有鈾、鉛、鋅礦分佈,沉積型鐵礦也較重要。東部的侏羅山和阿爾卑斯山呈南北走向,前者海拔較低,僅1000米左右;後者地勢高峻,海拔達3000米,位於法、意邊境的主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阿爾卑斯山區有無煙煤。比利牛斯山地呈東西走向,橫貫法國西南邊境,是法國和西班牙的天然界線,一般海拔2000米,中段最高。山區有鐵、鉛、鋅、錳、鋁土礦等。北部是地勢低平的巴黎盆地,平均海拔178米,盆地中心僅26米,邊緣有300米左右的丘陵。盆地有中生代至第三紀的沉積,第三紀末緩慢隆起成陸,北部是重要的煤礦區。西南部阿基坦盆地平均海拔 135米,盆地向比斯開灣敞開,向東逐漸收縮,直至中央高原邊緣。盆地北部在中生代至第三紀有淺海沉積,南部中生代至第三紀為一山前坳陷,是法國主要的油、氣資源產地,沿海也產鹽。處於中央高原和阿爾卑斯山地間的索恩-羅訥河谷地為一南北向谷地,羅訥河三角洲為主體的沿海地區地勢低平。

氣候

法國地處中緯度大陸西岸,常年受西風影響,除地中海沿岸地區和海拔較高的山區外,大部地區為冬溫夏涼、常年有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0~10℃,最熱月(7月)15~25℃,氣溫年較差通常在15℃左右。大部分地區年平均降水量 500~1000毫米,平均雨日達120~180天,降水季節分配比較均勻。氣候條件對於農業、牧業的發展比較有利。受緯度、海拔和離海遠近等因素影響,氣候的地區差異仍較明顯。西部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溫和,夏季涼爽,年降水量豐富,日照時間少(佈雷斯特年降水量1129毫米,平均年雨日200天,冬夏溫差僅10℃左右)。本區牧草生長條件好,是法國最主要的畜牧區。東部受海洋影響減小,氣候帶有中歐型的特色,冬季較冷,夏季較熱,氣溫年較差較大,霜期長,夏雨多(斯特拉斯堡氣溫年較差19.6℃,年降水量750毫米)。本區農業生產更為多樣性。地中海沿岸以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溼潤為特徵,日照強烈,雨日較少,無霜期長(馬賽1月平均氣溫5.5℃,7月23.3℃;年降水量546毫米,日照2800小時左右),形成獨特的地中海作物區。山區降水量多,常有冰雪,年平均氣溫較低,牧業在農業中佔重要地位。

河流

法國的河流分屬大西洋和地中海兩個水系,大致以中央高原為中心,呈放射狀分佈。由於受地形、流域面積、流經地層的性質以及降水的季節分配和性質等因素的影響,不同水系河流的水文性質亦有差異。屬於大西洋水系的河流主要分佈在自西南部的巴斯克至東北部的孚日山一線的西北,重要的河流有索姆河、塞納河、盧瓦爾河、夏朗德河、加龍河和阿杜爾河等。一般來說,這些河流有較廣的流域面積,河流縱剖面較平坦,流經的地層以中生代的灰巖、砂岩為主,河水易於滲透,大部地區河流的流量不大,但變化較有規律,無嚴重枯水季節,秋冬季節水位更為穩定。屬地中海水系的河流多在上述一線的東南,以羅訥河為代表,河流縱剖面坡降大,單位流域面積的流量比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供水來源多樣,流量變率也大,降水的季節分配懸殊,一些河流有枯水期。

盧瓦爾河是法國第一大河,全長1020公里,流域面積12.1萬平方公里。源自南部的塞文山,穿過中央高原,落差較大,水力資源豐富,南特以下為一長而寬的河口灣,直通比斯開灣。 可通海輪。塞納河雖僅長776公里,流域面積7.8萬平方公里,但水位平穩,且橫貫全國最重要的經濟發達地區,航運價值居全國首位。加龍河是西南地區的大河,源於比利牛斯山東段,包括與多爾多涅河匯合後的吉倫特河,全長650公里,流域面積5.6萬平方公里。河谷地帶有果樹、葡萄等園藝作物。羅訥河為法國第二大河,水量大,水流急,水力資源豐富,為法國南部地區經濟發展提供運輸、動力、灌溉等方面的條件。流經法國的國際河流(如萊茵河、摩澤爾河、默茲河、埃斯科河)主要在東部和東北部。

居民

法國在西歐諸國中屬於人口密度較低、增長緩慢的國家之一。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約 100人。近200年人口增長緩慢,其中兩次世界大戰直接造成了人口的減少;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直保持持續的低增長率,1981年自然增長率4.6‰。戰後人口增加數量中有1/3是外國移民,約400萬,佔總人口8%。

人口的年齡構成,據1983年1月1日普查資料,20歲以下佔29.6%,20~59歲佔52.6%,60歲以上佔17.8%,顯示了老齡化的特點。 平均壽命,女性78.5歲、 男性70.2歲(1981)。

城市人口增長快。19世紀中期,全國城市人口僅佔1/4,1980年已達77.9%;19世紀初,除巴黎有50萬人口外,超過10萬人以上的城市僅馬賽和里昂。現有城市中除巴黎為特大城市、馬賽為大城市外,全國超過10萬人口的中小城市有35座。

全國勞動力約佔總人口2/5。從業人口中,第一產業佔10%,較戰前(約1/3)顯著下降;第二產業不到40%;第三產業佔50%以上。

人口分佈以巴黎區西半部、北部傳統工業區、里昂工業區、羅訥河下游和東北部貝爾福省較集中,平均每平方公里在 200人以上。西南沿海、中央高原南部、比利牛斯山區和南部阿爾卑斯山區人口密度較低,其中洛澤爾、上阿爾卑斯和下阿爾卑斯省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20人。

居民中,法蘭西人約佔90%,邊境地區有布列塔尼、巴斯克、科西嘉、佛蘭芒等少數民族。法語為國語。居民多信奉天主教。

領土形成和經濟開發過程

公元前法國境內曾是高盧人長期生活的地方,當時這裡即稱為“高盧”。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移此定居,主要從事農業。481年建法蘭克王國,形成墨洛溫王朝。強盛時期,版圖北達北海,東至易北河和多瑙河,南部包括義大利的一部分,西南至埃布羅河。843年形成東、西法蘭克,西法蘭克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法國範圍。987年建立卡佩王朝後,改國名為法蘭西王國。直至16世紀初,經歷從封建割據到政治統一的過程,成為歐洲的一個強國。其間的十字軍東征、英法百年戰爭,對法國統一交通、商業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但戰爭帶來的破壞也極大。16~18世紀,是法國從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的時期,農業、手工業和海運交通均有所發展,商業活動在西歐居領先地位。同時掠奪海外殖民地的活動也很活躍。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掃除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障礙,並發表《人權宣言》,1792年廢除君主制,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804年拿破崙稱帝,建立第一帝國,並對外擴張,不僅使經濟發展受到嚴重損害,還使 100萬人死於戰亂,因而在19世紀的前20多年,法國經濟處於停滯和破壞之中,產業革命也受政局動亂和戰爭的影響。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並作了鉅額賠款,使法國經濟受到較大打擊。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期是法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重要時期,但直至20世紀初,法國與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比,經濟發展遲緩,工業規模較小,消費品產業佔優勢。19世紀末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殖民地面積相當於本土的20倍,資本輸出空前增長,成為“高利貸帝國主義”。第一次世界大戰使經濟蒙受巨大損失,但同時收回了阿爾薩斯和洛林。戰後利用這裡的鋼鐵、紡織、化工和機器製造業,以及鐵礦和鉀鹽資源加速了經濟的發展。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在法國爆發較遲而延續最久,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還未恢復到1930年的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戰又使經濟遭受嚴重破壞。戰後,特別是50年代起,工業大幅度增長,新工業部門相繼發展,新城鎮不斷湧現,加速了對港口和落後地區的整治與開發,開展了以工業為中心的分散化運動,使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農業生產也有很大發展,畜牧業產值略高於種植業,形成了巴黎盆地、阿基坦盆地的耕作區,布列塔尼、諾曼底、中央高原和山區的畜牧區和地中海沿岸的多種經營區。

經濟地理

法國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1983年國內生產總值達5149億美元,在資本主義各國中居第四位,人均產值9961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工業生產的平均增長率較高,農業生產居西歐各國首位。就經濟型別而論,法國是一個以工業為主導、工農業都很發達的國家。工農業生產的壟斷程度有較快的發展,但中小企業和中小農場在生產中仍有重要的地位。法國東部與西部之間在經濟結構和水平、人口密度、城市化程度、社會職業構成以及由此產生的教育、生活水平等各方面均存在明顯的差異。以塞納河口至羅訥河三角洲一線為界,西部佔全國面積一半以上,人口則不足2/5,農業佔相當重要的地位,工業化水平較低,僅侷限於少數工業中心;東部面積不到全國的一半,人口占60%以上,集中了全國最重要的工業區,第三產業佔重要地位,擁有眾多的城市和重要的港口,交通運輸業發達。地區經濟的這種差異,與東部地區煤、鐵、鉀鹽、鋁土礦和水力資源較為豐富,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有關,而巴黎、里昂等城市雖無資源,但是重要的消費區,並有熟練勞動力和良好的交通運輸網,發展成擁有多種工業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工業

工業部門齊全,以機械、冶金、化工、電子電器為主,紡織、服裝、化妝品和食品等部門也很著名。1982年工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7.7%;工業產品的1/4供出口,佔出口總值的4/5左右。

機械工業為重要的工業部門。汽車工業發展迅速,1982年產汽車308.6萬輛,居世界第四位,有一半供出口,雷諾、普吉奧-雪鐵龍-克萊斯勒二大汽車公司均分佈在巴黎附近,並在全國許多地方建有分廠。飛機制造業的生產水平高,有大量出口,以巴黎、圖盧茲為重要中心。造船工業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建和發展起來的,現為世界重要的造船國之一,生產大型油輪和專用船,也製造戰艦,大西洋岸的聖納澤爾-南特為最重要的生產區,其他沿海港市也有造船、修船廠,馬賽是最大的修船中心。電氣和電子工業發展迅速,1981年就業人數達46.6萬,產品主要供出口,巴黎是電子工業最集中的地方。宇航工業僅次於美、蘇,居世界第三位。

冶金工業中,鋼鐵工業水平較高,1983年鋼產量1760萬噸,居世界第七位,是世界主要鋼鐵出口國之一。法國鋼鐵工業發展歷史悠久,原為世界最主要的生產國之一,後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復又發展,除洛林、北部和中央高原周圍原有生產基地外,60~70年代新建了敦刻爾克和福斯臨海鋼鐵聯合企業,構成法國鋼鐵工業的支柱。鋼鐵工業的原、燃料除鐵礦石可部分自給外,焦炭、煤等需依靠進口。特殊鋼在鋼產量中佔有較大比重。有色金屬冶煉以鍊鋁業最重要(法國擁有豐富的鋁土礦藏和水力資源),主要分佈在阿爾卑斯山地南部河谷地區和東比利牛斯山谷地。

化學工業也是法國重要的工業部門之一。以石油化工為中心,利用進口原油生產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塑料、化肥等;利用本國資源,特別是鉀鹽、磷、鐵礦石、食鹽等發展酸、鹼等基本化學工業。前者以馬賽、福斯、勒阿弗爾為主要基地,巴黎、里昂、南錫等是多種化學工業中心。

紡織工業發展較早,也是法國輕工業中最主要的部門,但近年出現衰退。主要分佈在北部、塞納河下游、里昂、巴黎等地。食品工業以釀酒和甜菜製糖、乳品工業為主,是世界葡萄酒、奶油主要出口國之一。

工業發展的動力資源短缺,石油、煤主要靠進口,但天然氣、水力資源尚豐富,電力工業中過去以火電為主,近年核電已佔優勢。1981年火電佔總發電量的34.1%以上。除在燃料地(如北部、洛林)和耗電區建電廠外,還利用進口燃料在煉油廠附近、沿海港口和大河沿岸建廠。1981年水電佔總發電量的25.7%,主要分佈在大河谷地(羅訥河、萊茵河、迪朗斯河)和溼潤山區。1981年核電提供總髮電量的40.2%,除利用本國鈾礦資源外,還從非洲進口鈾礦石。核電站在盧瓦爾谷地、布列塔尼比較集中,全國有核電站10餘座。

農業

與其他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比,農業在經濟中所佔地位相對較重要。農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2%(1982),農業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的8%(1981),農產品出口佔全國出口總值的17%(1980)。目前全國60%的土地用於農業,其中一半以上為耕地。20世紀50年代起,農業迅速發展,70年代以來生產基本穩定,是世界主要的穀物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1982年產穀物4864萬噸,居世界前列,肉類、葡萄、蘋果、甜菜等產量在世界上也有重要地位。

農業生產的集中趨勢較明顯,農場平均規模不斷擴大。據1979—1980年度農業普查,全國有農場126.2萬個,平均規模在25公頃以上;70年代以來,10公頃以下的農場數進一步減少,35公頃以上的農場數逐年增加。大農場主要分佈在巴黎盆地,西部沿海和中央高原的大部分地區以小農場佔較大優勢。

農業結構具有以牧為主、農牧結合、多種經營的特點。畜牧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較快,產值超過種植業,80年代初畜牧業和種植業的產值比重大致保持在55%和45%左右。 全國草地和牧場佔農業用地的2/5以上,此外還有大量的穀物用作飼料。諾曼底、布列塔尼和中央高原是畜牧業最集中的地區。養牛業最重要,主要分佈在西北部和中央高原,豬的飼養以布列塔尼最集中,全國各地農場均有分散飼養。養羊業以土地貧瘠的山區為主。養禽業較普遍,鵝肝是有名的出口品。

種植業中,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大麥為主,燕麥、黑麥、水稻也有種植。小麥主要產於巴黎盆地及加龍河流域,1983年產量243.79萬噸。自推廣雜交品種後,玉米產地已從西南地區大大向北擴充套件,1983年產999.2萬噸,大部用作飼料。經濟作物種類繁多,甜菜、油菜、菸草等較重要。甜菜產量居世界第二位(1980),主產於北部和西北部,多用於製糖。飼用甜菜面積也很大。油菜是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近年來種植面積有擴大。法國是西歐重要的菸草生產國之一,萊茵河谷地和阿基坦地區是主要產地。園藝業發達,尤以葡萄等水果、蔬菜種植模規較大。葡萄種植以地中海沿岸、加龍河下游、盧瓦爾河谷地和巴黎盆地東部最集中。葡萄多用於釀酒,法國葡萄酒在國際市場享有盛名。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和諾曼底盛產蘋果。地中海沿岸還有油橄欖、柑橘等亞熱帶水果作物、 花卉及早熟蔬菜。(見彩圖)

法國海岸線長約3000公里。沿海漁業以大西洋岸的北段較重要,以產鯡魚、馬鮫魚、沙丁魚、金槍魚等為主。1982年海上捕魚量42.7萬噸。

森林覆蓋率為26.4%(1983)。但自然林很少。以濱海松為主的朗德林區是全國最大的林地。其他地區,有的已因畜牧業發展而改作牧場,有的為防止土壤流失和發展旅遊事業,受到較好的保護,並營造了許多人工林。

交通運輸業

法國交通運輸以陸上交通為主,但水、空運輸也較發達。1982年全國貨運中,公路佔46.5%,鐵路佔34.2%,管道佔13.8%,內河佔 5.5%。公路總長78.2萬公里(1982),其中絕大部分為鋪面公路,高速公路達5289公里(1981),巴黎是最大的公路運輸樞紐。鐵路總長7.3萬公里,從60年代以來,營業里程明顯縮短,1982年末為34599公里,但鐵路電氣化程度有很大提高;線路佈局也以巴黎為中心,呈輻射狀分佈。航空運輸相當發達,法國航空公司佔有大部分的業務,巴黎是全國的空運中心,有航線通世界各主要國家。內河航道總長8600公里,其中一半以上為運河,1/4的河道只通250噸以下船隻,可通3000噸以上船隊的河道約1500公里。以建材、石油製品和農產品運輸為主。重要的航道有萊茵河、羅訥河、塞納河、盧瓦爾河、加龍河、北運河、馬恩-索恩運河、馬恩-萊茵運河等,對溝通東西、南北間的交通有重要意義。主要港口年吞吐量約3億噸,以原油、煤、礦石、農產品的運量最大。全國9/10的貨運量由馬賽、勒阿弗爾、敦刻爾克、魯昂、南特-聖納澤爾和波爾多等六大自治港承擔。主要港口大部分為河口海港,其中馬賽是全國第一大港,以石油運輸為主;勒阿弗爾是第二大港,集裝箱和石油運輸居全國首位。

旅遊業

法國的旅遊業也很興盛。全國每年參加旅遊和休假活動的人數佔全國人口一半以上,約有1000萬人去國外旅遊。每年到法國的旅遊者達1500萬。全國參與旅遊活動的以少年和中青年比例最高;從職業看,職員、工人、農民都有,以職員比例較高。主要的旅遊區,除巴黎及其鄰近地區外,還有地中海東部沿岸、布列塔尼和大西洋沿岸地區;山區是主要的夏季旅遊區,北阿爾卑斯山區又是重要的冬季運動場;國家和區域自然保護區也是重要的旅遊地。

地區經濟差異

就全國來說, 存在著巴黎與外省、東部與西部在經濟水平上的顯著差異。1956年,為了協調經濟發展,制訂領土整治計劃和合理配置生產,設立了由22個區組成的“計劃經濟區”。根據法國經濟發展的實際,可分為下列地區:

(1)北部區(包括巴黎盆地和北部低地)。為法國最重要的經濟區,塞納河橫貫巴黎盆地,河網稠密,水陸空交通體系完整,與國內其他地區和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國間的聯絡方便。為全國最重要的集約農業區,主產小麥、甜菜,有集約的牲畜飼養業。沿海的布倫是重要的漁港。本區是法國最大的綜合工業區,巴黎、魯昂、勒阿弗爾等地的汽車、飛機、造船、煉油、化工、輕紡和化妝品工業,都具有全國意義;北部的里爾、敦刻爾克、加來是鋼鐵、機械、化學、紡織工業的中心;敦刻爾克是全國最大的臨海鋼鐵基地。

(2)羅訥河谷地區(以里昂為中心的索恩-羅訥河谷地)。為僅次於北部區的重要經濟區,索恩河-羅訥河南北縱貫,形成重要的通道。谷地土質肥沃,氣候溫暖,是小麥、甜菜產地,並有發達的葡萄、水果種植業。在水力資源基礎上發展起冶金、化學工業,也是全國最重要的合成纖維和絲織業產區,機器製造業也較發達。里昂、聖艾蒂安是本區最主要的經濟中心。

(3)東北區。為採礦(煤、鐵、鉀鹽)和冶金工業為主的老工業區,與盧森堡、比利時、聯邦德國、瑞士接壤,東界萊茵河,與西歐各國的交往方便。在洛林鐵礦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鋼鐵工業在全國有重要地位,紡織、化學工業也較重要。萊茵河谷平原和孚日山地農業生產較發達,種植穀物、葡萄、菸草和發展畜牧業。南錫、斯特拉斯堡是本區重要的經濟中心。

(4)西北區。為重要的畜牧業區,受大西洋影響,氣候溫和溼潤,牧草茂盛,養牛業特別發達,是主要的乳品和肉類供應地,豬的飼養在全國居首位。溫帶水果、蔬菜等園藝業也較有名。沿海是法國主要的漁區,重要漁港有瑟堡、杜瓦訥內、孔卡諾、洛里昂等。工業較落後,南特是本區最大的城市、商港和主要工業中心,有造船、冶金、煉油、食品等部門。雷恩是重要的汽車製造中心。

(5)地中海沿岸區。亞熱帶夏幹氣候,利於發展水果、蔬菜、花卉等園藝作物,特別在羅訥河以西的沿海地帶,葡萄生產專門化程度高,羅訥河三角洲是蔬菜、水果、花卉等集約經營地區。東部沿海是著名的旅遊區。以馬賽為中心的港市區是全國最大的港區,煉油、石油化工、造船、鋼鐵等部門也發展較快;馬賽以西的福斯是法國第二大臨海鋼鐵基地。土倫是法國最大的軍港,並有鍊鋁、造船等工業。科西嘉島是一經濟落後的島區,但戰略位置重要,已列入重點開發計劃。

(6)西南區。為以農業為主的經濟區,主產玉米、小麥,加龍河下游盛產葡萄和葡萄酒,專門化水平較高。拉克是全國最大的天然氣產地。圖盧茲是航空工業中心之一。波爾多作為西南地區的中心,工業化水平正在提高,已有煉油、航空、電子等新興工業部門,並是西南地區的主要港口。

(7)中南區和東部山區。以山地、高原地形為主,農業經營較粗放,農業中畜牧業佔主要地位。在少數城市,現代化工業也有發展,如布林日的軍事工業、格勒諾布林的電子和原子能工業。山區也是旅遊要地。

參考書目

P.潘什梅爾著,漆竹生等譯:《法國》,上海譯文出版社,上海,1980。(P.Pinchemel,La France,Librairie Armand Colin,1970.)

J.Tuppen, TheEconomicGeographyof France,Groom Helm,London,1983.

參考文章

法國梧桐的花語觀賞園藝法國梧桐的栽培技術觀賞園藝法國梧桐的形態特徵觀賞園藝法國梧桐的介紹觀賞園藝公元1978年出生的法國影視明星常識為什麼法國把7月14曰定為國慶日中國史法國政府對白蘭地如何劃分等級,舉例說明?常識法國五大名酒是什麼?常識法國葡萄酒根據法律規定,可分為哪幾個級別?常識法國葡萄酒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品牌?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