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斷層

[拼音]:Weidixi shiji

[英文]:Wittig reagent

系統命名為亞烷基三苯基磷烷。為一種極有用的有機合成試劑。1954年由E.G.維蒂希製得,是首次發現的第Ⅰ、Ⅱ主族之外的元素有機化合物。由於它在合成碳-碳雙鍵化合物中的重要作用,他和H.C.布朗共獲1979年諾貝爾化學獎。

維蒂希試劑可用兩種共振式表示:

前者稱葉林,後者稱葉立德(R′、R″為不同的烷基)。葉林結構表示分子的極性小,在磷外圍有10個電子,意味著磷的 d軌道也參與了成鍵;葉立德結構表示分子是極性的,偶極矩較大,這是維蒂希試劑起反應的主要原因。維蒂希試劑可在溶液中通過適當的鹼作用於鹵化烷基三苯基膦而製得。

維蒂希試劑與羰基化合物反應時,可把

轉化為

,而羰基原有的氧則轉移到磷上,使三苯基膦的衍生物變成(C6H5)3PO。這一反應稱為維蒂希反應,對合成碳-碳雙鍵化合物極為有用。

維蒂希試劑的其他形式有亞烷基改變為帶含氧官能團的亞烷基的, 也有磷上的苯基改變為烷氧基的。 當

與鹼作用得到

形式的維蒂希試劑以後,由於α-CH兩邊都有吸電子基團,使負碳離子比較穩定,因而降低了它的化學活性。例如,甲氧羰基亞甲基三苯基膦往往難與酮發生維蒂希反應。

硫代替磷生成的維蒂希試劑有下列兩種:

第一種是從亞碸衍生出來的,第二種是從鋶衍生出來的(見鋶鹽)。亞碸葉立德也是由於有吸電子的氧在負碳離子附近而使活性降低,同時它與羰基反應的產物與磷葉立德不同,即羰基上的氧不會轉移到硫上,亞甲基

和羰基加成而得環氧衍生物。硫葉立德也有類似的反應,而且較為活潑,能把亞甲基加到碳-碳雙鍵上,組成三元碳環。

砷葉立德

(Ar為芳基)中由於砷的電負性小,吸電子力量弱,負碳離子的活性大。中國化學家黃耀曾等曾利用砷葉立德進行維蒂希反應,發現它能與醛或酮反應,從RCHO出發,可以得到高產率的RCH匉CHCOR′。他們還應用砷葉立德製得了環丙烷產物。

參考書目

R. A. Raphael, et al., Advances in Organic Chemistry,Vol.1,Interscience,New York,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