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儀器

[拼音]:X shexian

[英文]:X-ray

X射線於1895年為 W.K.倫琴發現,開始不知其本質,故稱為 X射線。現已知X射線為波長大約為10-5~103┱的電磁輻射,X射線的長波端與紫外線譜的短波端重疊,短波端與γ射線譜重疊。

X射線有強穿透力,波長愈短,穿透力愈強。故稱長波的X射線為軟X射線,短波的X射線為硬X射線。X射線能引起熒光和照相乳膠感光。在醫療中廣泛應用X射線作人體的透視,在工業中用作零件探傷。另一方面,大劑量X射線長時間對人體的照射則是有害的。

X射線通常是由高速電子在真空中撞擊靶而獲得的。在這種過程中電子突然減速,其一部分動能即轉變為光子能量。這種輻射叫軔致輻射。所得X射線譜為連續X射線譜。此連續譜在短波端有一極限,因為X光子的能量最大隻能等於入射電子能量。設加速電子的電壓為V,則電子能量為eV。令vm代表X射線最大頻率,則應有hvm=eV。現在建成許多高能電子加速器,因此由軔致輻射所得X射線波長可以極短。

伴隨軔致輻射的連續譜,還可以同時觀察到分立的X射線譜線。這是靶原子電子躍遷到內層空穴而發射的譜線。通常稱之為標識X射線,它們是隨靶元素而異的。

X射線波長短,一般是利用晶體的點陣衍射來測定其波長的。X射線可用照相感光、電離計數器、閃爍計數器、半導體電離計數器等器件檢測。

參考書目

褚聖麟編:《原子物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79。

R.Eisberg and R.Resnick, Quantum Physics of Atoms,Molecules,Solids,Nuclei and particles,Wiley, New York,1974.

參考文章

X射線結晶學X-rayCrystallography地球科學X射線天文學天文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