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裡德曼,M.

[拼音]:Lahemaninuofu

[英文]: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 (1873~1943)

俄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1873年4月1日生於俄國諾夫哥羅德的貴族家庭,1943年3月28日卒於貝弗利希爾斯。1883~1885年在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1885~1888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學習,1891、1892年先後畢業於鋼琴系與作曲系。這時,他已顯露出創作才華,作有《第1 鋼琴協奏曲》(1891)及獨幕歌劇《阿列柯》(1892)等。畢業後他在國內外演奏,獲得成功,從事鋼琴教學及莫斯科皇家大劇院指揮。1906~1909年居德國德累斯頓。1909年赴美演出。1910年返莫斯科,1911~1913年任愛樂音樂會指揮。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又在貴族女子中學任音樂總督。1917年十月革命後不久應邀往瑞典演出,從此僑居國外。1918年起定居美國,此後,他主要在歐美各國從事演出活動,長年在國外,對祖國的情況缺乏瞭解,對社會變革也缺乏認識。晚年,尤其是反法西斯戰爭的年代裡,他懷念祖國,常開音樂會募捐獻給祖國。

拉赫瑪尼諾夫的創作主要堅持晚期浪漫主義風格,尤其受П.И.柴科夫斯基影響很深,富於濃郁的情感色彩和悲劇性,形象鮮明,表現強烈,織體繁複,音響厚實,和聲色彩濃重,也常有俄羅斯遼闊的大自然氣息和民歌音調的迴響。作品大多作於離國前,主要是4部鋼琴協奏曲(分別作於1891、1901、1909、1926),大量鋼琴獨奏曲,24首前奏曲(1903、1910),兩首《音畫練習曲》(1911),3部交響曲(分別作於1895、1907、1936)和83首歌曲等。其鋼琴曲技藝精深,充分發揮鋼琴的音響效能及表現力,帶有樂思豐富的幻想性和氣勢巨集大的交響性;交響樂也具有濃烈的色彩;獨唱歌曲富有強烈的俄羅斯民族風格和浪漫詩意。作為卓越的鋼琴家,他的演奏技藝精湛,並具有深刻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尤其演奏自己的作品更為突出,錄製了很多唱片。他改編的不少鋼琴曲也富於創造性和形象性。除上面提到的作品外,比較重要的還有根據德國象徵主義畫派A.伯克林同名畫作曲的交響詩《死島》(1909)、合唱交響曲《鐘聲》(1913)以及鋼琴與管絃樂隊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193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