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講與單頭

[拼音]:Pangpei bihua

[英文]:Wall painting in Pompeii

羅馬時代的壁畫。龐培是羅馬古城,公元79年由於維蘇威火山爆發而掩埋,1748年後重新被髮掘出來,許多壁畫儲存如新。其他地方的羅馬繪畫由於年代久遠而湮沒,通過龐培壁畫可以瞭解羅馬繪畫的概況。由於1世紀前羅馬人崇尚希臘文化,仿效希臘美術,通過龐培壁畫也可以推想已經失傳的希臘壁畫(見彩圖)。

羅馬共和時期開始東征西討,財富流入,貴族和富有的平民都競效奢侈,營造邸宅、別墅,壁畫也就興盛起來。

法國考古學家馬奧把龐培的建築裝飾壁畫劃分 4種樣式。這4種樣式在羅馬其他地區也能找到對應的作品。

第1樣式又稱裝飾泥灰樣式,是在牆面上用泥灰砌塑各色大理石建築構件,並鑲以細石條,做成假門等,打破了內部牆面的平板和單調。牆面的顏色塗以深紅、黃、黑、白等,色彩強烈而單純。這種樣式流行於公元前2~前1世紀初,源自希臘和地中海東部海岸。

第2~3建築樣式都是要擴大建築內部空間而製造一種幻境,不同於第1樣式注重建築本身的完整性。第2樣式又稱建築樣式,主要是畫出質感真實和透視感準確的建築結構,如柱子、簷口等,造成錯覺,在建築結構留下的空間部分,描繪海洋、原野、房舍和人物,筆法自由,景物顯得有生氣,形體和色彩極端寫實,使牆面好像開了窗,狹窄的室內變得寬敞而舒展。祕儀莊壁畫代表著第 2樣式的前期風格。祕儀莊廳堂的四面上、下兩邊畫著建築裝飾,中間畫有一個連續的舉行儀式的場面。紅色背景,用明亮的黃色畫人物。這是一個供奉酒神巴庫斯的神祕儀式的記錄。公元前 1世紀中建築裝飾逐漸纖細、華麗,色彩並用紅、綠、金色,構圖繁複化,寫實不再強調。再往後,描畫的臺基、圓柱、簷口更加單純化,空間感近乎消失,向裝飾樣式過渡。

第 3樣式又稱裝飾樣式。已無幻覺透視空間和寫實的窗景。纖巧華麗的柱子,畫得像金屬蠟燭臺,所以又稱燭臺風格。植物裝飾佔很大比重。由於對埃及的征服,在壁畫中常採用埃及的母題(獅身人面像、紙草花等)。在整個牆壁上鑲有一些小幅畫,畫著神話故事、日常生活、喜劇或靜物。某些區域性嵌以細石,做成裝飾紋樣。第3樣式在牆面裝飾方面臻於完美,百年紀念之家、龐帕紐斯·海拉斯之家等都是這種樣式的代表作。

第4樣式是第2樣式的發展,又稱幻想建築樣式。不重透視,造型也不太寫實,只是利用想像組合建築的構造成分。色彩極其豪華,採用黑、赤、金、褐、淺藍等,在鮮亮的色彩底子上常畫有裸體像,還有少數的植物、鳥禽間雜於建築裝飾之內。奇異的結構和華麗的色彩,造成了牆面的浮動感,在浮動的牆面中卻劃出方塊,畫有神話故事,好像是一個大鏡框嵌置在牆面上。

龐培壁畫樣式的變化,反映了裝飾思潮的變遷和不同的外來因素的影響。

龐培壁畫的繪製風格比其裝飾樣式更富有變化。從畫法上來看,第1種是側光重影的光線造型。比如海克拉努姆城的一幅靜物壁畫,畫著折斷的一枝桃樹和一個玻璃缸,桃子和玻璃缸的體積感和質感全靠左上方光源造成的明暗投影而得以體現。第 2種是線描造型。如龐培出土的壁畫殘片《巴庫斯和維蘇威火山》中的灌木、巨蛇。還有許多建築結構和裝飾花紋也是用勾線的方法描繪的。第3種是平光立體造型,祕儀莊裡的人物形象就是用這種手法塑造的。這種方法並不考慮光源的方向,而是利用色調層次的變化造成體積感。第 4樣式中的那些裸體像,也是採用這種手法。第4種是印象主義畫法。所謂印象主義畫法又稱空氣氛圍感繪畫,是羅馬畫家獨創的一種手法。用顫動的筆觸描寫鄉村、港口、海島以及小型人物,筆致瀟灑,寫意性強。畫面整體效果頗像印象派畫家描寫天光水色的作品,所以由此稱呼。印象主義風格始於第2樣式末期,許多小型畫都是運用此法,而且在廣大的羅馬帝國範圍內都曾流行,如羅馬城的壁畫殘片《奧德修斯歷險》就是一幅典型的印象主義畫法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