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圭歷史

[拼音]:fuhe zhidao

[英文]:combined guidance

對導彈在飛行過程中採用兩種以上制導方式的制導系統。主要目的是提高制導精度,在命中精度相同的條件下,其作用距離比單一制導的作用距離更遠,並可以增強導彈的抗干擾能力。

任何一種制導方式都有它的優缺點,採用複合制導可揚長避短,更好地滿足作戰要求。如慣性制導的優點是彈上裝置簡單,不易受外界干擾,但制導精度隨射程的增大而降低,特別是攻擊活動目標時誤差更大。而尋的制導一般作用距離較短,但制導精度較高。兩者結合運用,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導彈的命中精度。

複合制導通常有以下型別:

(1)自主-尋的制導。如法國的“飛魚”反艦導彈,發射後先按裝定的程式或慣性制導飛行,接近目標時轉為尋的制導。

(2)遙控-尋的制導。如美國的“波馬克”地空導彈,飛行中段用無線電指令制導,末段用尋的制導。

(3)慣性-遙控-尋的制導。如瑞典的RBS-15反艦導彈,飛行中段用慣性制導。而在整個飛行過程同時用無線電指令修正其飛行路線,末段用尋的制導,④慣性-地形或慣性-地圖匹配製導。如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整個飛行過程都用慣性制導,中段用地形或地圖匹配修正誤差。

(5)主動尋的-被動尋的制導。如美國的“黃蜂”空地導彈,發射後先用主動尋的制導,末段轉為被動尋的制導。

此外,還有其他複合制導形式,如美國的“三叉戟-Ⅱ”潛地導彈用慣性制導加星光制導;“不死鳥”空空導彈發射後先用半主動尋的制導,末段轉為主動尋的制導。

複合制導系統比較複雜,彈上裝置體積大,成本較高,因元器件多而降低了系統的可靠性。隨著慣性器件、光電器件、微型計算機、微波技術、資訊處理和傳輸技術的發展,複合制導系統的小型化、低成本、高可靠性問題正逐步得到解決,並將得到愈來愈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