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

[拼音]:Xinyou Zhengbian

1861年(咸豐十一年)咸豐帝病死後,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奕?發動的一次宮廷政變。以時在夏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變祺祥年號而稱“祺祥政變”,亦稱“北京政變”。

1860年,英法聯軍進逼京師,咸豐帝逃亡熱河(今河北承德)。恭親王奕?奉命為欽差便宜行事全權大臣,與英、法等國議和,簽訂《北京條約》。其間,奕?不但得到外國的支援,而且在朝廷中結成自己的勢力集團,其重要成員包括大學士桂良、戶部左侍郎文祥、禮部侍郎寶鋆、大學士周祖培,兵權在握的僧格林沁、勝保也與他合作。1861年8月21日,咸豐帝病危,立六歲長子載淳為皇太子,任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御前大臣景壽、戶部尚書肅順及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為顧命大臣。次日,咸豐帝病死,肅順等即以贊襄政務王大臣的名義總攝朝政。9月4日,定明年改元祺祥。八大臣不讓奕?分享權柄,僅命他在京辦理一切事宜,時載淳生母慈禧太后和東宮慈安太后與八大臣爭權,心懷不滿,召醇郡王奕(慈禧妹婿)密商罷斥肅順等人,並與在京的奕?聯絡。9月5日,奕?奉太后召趕至熱河,參與密謀。旋促御史董元醇出面奏請兩太后“權聽朝政”,在贊襄政務王大臣八人之外,更派親王一二人(意在奕?、奕)參政。9月15日,朝廷會議董折,辯論激烈。八大臣稱讚襄皇帝不可聽命太后,決定對董折發詔駁斥。

1861年10月26日,慈禧、慈安兩太后偕幼帝載淳與載垣、端華等離熱河回京。肅順、奕等護送咸豐帝靈柩後發。兩太后抵京後,即召見先行返京的奕?,部署對策。11月2日,奕?示意大學士賈楨、周祖培等再次奏請兩太后“垂簾聽政”,勝保亦上奏附合,並請以近支親王輔政。當日太后下詔,歷數載垣、端華、肅順等罪狀,稱上年海疆不靖為在事王大臣籌畫乖方所致,而其與外不能盡心和議,使朝廷失信各國,皇帝避走熱河。並令載垣、端華、肅順解任聽勘,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退出軍機處。不出一日,又下詔將肅順等三人革職拿問。11月3日,任命奕?為議政王,掌管軍機處,桂良、沈兆霖、文祥、寶鋆併為軍機大臣。7日,下詔廢祺祥年號,以明年為同治元年。次日,再下詔命載垣、端華自盡,斬肅順於市;景壽、匡源、杜翰、焦祐瀛皆革職,穆蔭革職後發往軍臺。隨後,又清除了贊襄政務王大臣的黨羽。11日,同治帝載淳正式即位。從此,慈禧、慈安兩太后開始垂簾聽政。但實際上,慈禧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權力,歷時四十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