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埃羅·巴列霍,A.

[拼音]:Lubinsitan

[英文]:СергейЛеoнидoвичРубинштейн (1889~1960)

蘇聯心理學家、哲學家。1889年6月19日生於敖德薩,1960年1月11日卒於莫斯科。1913年在德國馬堡大學獲博士學位;1924~1945年任俄羅斯社會主義共和國教育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1943年被選為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1945年被選為俄羅斯社會主義共和國教育科學院院士;1945~1949年任蘇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1945~1960年任蘇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心理學部主任。

魯賓斯坦在科學研究中主要研究心理學中的哲學問題。從20世紀30年代起,他說試圖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基礎改造傳統的心理學體系。1934年發表論文《卡爾·馬克思著作中的心理學問題》,1935年出版《心理學原理》。他在1940年出版的《普通心理學原理》一書概括了十月革命後蘇聯國內外心理學研究積累的材料,因而獲國家獎金。魯賓斯坦把馬克思主義關於活動的概念引入心理學,提出了意識和活動的統一原則,即認為意識是在活動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同時對活動起著控制和調節作用。他根據這個原則批判了內省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派把意識和活動割裂開來研究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觀點。他在理論研究的同時,對記憶、知覺、言語、思維展開了一系列實驗研究。晚年,他把辯證唯物主義的決定論原則,即認為外部原因通過內部條件而起作用的原理,作為自己的哲學理論的核心。他根據這個原則在自己的著作中揭示了心理過程中外部的東西和內部的東西的辯證關係,指明心理的東西在物質世界普遍聯絡中的位置。他的主要著作除《普通心理學原理》外,還有:《存在和意識》(1957)、《思維和它的研究道路》(1959)、《心理學的原則和發展道路》(1959)、《普通心理問題》(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