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宣言

[拼音]:siyanshi

詩體。“四言”指四字組成的詩句。四言詩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寫成的詩歌。在上古歌謠及《周易》韻語中,已有所見,到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雖雜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而基本上是四言體。所以四言體盛行於西周。春秋時期,戰國時期,除楚辭外,其他詩作出現不多。西漢時期四言詩不少,如《易林》一書,雖為繇辭,但富有詩意,幾與《詩經》併為四言詩矩。明代楊慎大加稱譽,嘆為“古雅玄妙”。西漢一朝雖也有五言體興起於民間歌謠,但文士之作,大體還是用四言體。韋孟的《諷諫詩》可為代表。劉勰曾譽之為“繼軌周人”之作。但東漢之後,五言詩很快取代了四言詩的地位。鍾嶸《詩品序》說,時人對於四言,“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習焉。五言居文詞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這以後,傳世的四言體確實不多,佳作更少。比較能繼承《詩經》遺風,稱得上四言正體的,是曹操《步出夏門行》、《短歌行》與陶淵明《停雲》諸作,篇中分章,反覆吟詠,是“惟能辭意融化而一出於性情六義之正者”(吳訥《文章辯體序說》)。此外,嵇康的《幽憤詩》,以至韓愈的《元和聖德詩》、柳宗元的《平淮夷雅》,也有一定成就,曾被認為“詞嚴氣偉,非後人所及”(《文章辯體序說》)。宋代胡一桂亦工四言詩,但比起《詩經》中的珍品,詩味大不相同,而且篇幅較長,又不分章,所以有稱之為四言變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