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行政原則

[拼音]:Li Yuanhong

北洋政府總統。字宋卿。湖北黃陂人。1864年10月19日(清同治三年九月十九)生。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1888年入海軍服役。1894年,參加中日甲午海戰。所乘戰艦被擊沉,漂浮海上,獲救生還。戰後投靠署理兩江總督張之洞,頗受器重。1896年,張回湖廣總督本任,黎隨之到湖北,參預訓練新軍。曾三度赴日本考察軍事。1906年任陸軍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領,率部參加彰德新軍秋操。他一貫懼怕和敵視革命,為了防止湖北新軍中的革命活動,下令開除大批革命士兵。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黎見大勢已去,便躲藏起來。發動起義的普通士兵和下級軍官,為了擴大影響和提高革命軍的聲望,推舉黎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省大都督。黎被迫服從,但仍意存觀望。漢口、漢陽光復,各國領事宣佈“中立”,黎才宣告就職。

1912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黎當選副總統,仍兼鄂督。為了從事政治活動,發起組織“民社”,自任理事長,反對同盟會和南京臨時政府,擁護袁世凱取代孫中山。2月,南北和議成功,袁世凱出任總統,黎又膺選連任副總統。後又被推為共和黨和進步黨的理事長。黎在湖北實行恐怖統治,勾結袁世凱殘酷鎮壓湖北的革命黨人,殺害武昌起義功臣張振武、方維,製造了震驚全國的“張方事件”。1913年支援袁鎮壓孫中山發動的二次革命。同年10月,袁世凱、黎元洪分別當上正副大總統,12月,袁將黎從武昌接到北京,住進南海瀛臺,並與之結成兒女親家,實際上置黎於監視和控制之下。黎又支援袁解散國會,破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兼任御用的參政院院長。但黎對袁世凱復闢帝制採取抵制態度,1915年12月,袁以中華帝國皇帝名義下達第一個封爵令,冊封黎為武義親王(當時最高的封爵),黎斷然拒絕。

1916年6月,袁世凱死,黎繼任大總統,宣佈恢復約法,召集國會。但實際權力則為國務總理、皖系軍閥段祺瑞所掌握,段視總統如同傀儡。黎不甘於受段擺佈,聯合反段派議員、官僚共同對抗,形成“府(總統府)院(國務院)之爭”。1917年在對德宣戰問題上, 黎、 段矛盾公開爆發,黎下令免去段國務總理和陸軍總長職務。皖系各省督軍紛紛宣告獨立,以示對抗。黎在無可奈何中,電召軍閥張勳入京調解。張勳乘機擁戴清廢帝溥儀復辟,黎逃往東交民巷日本使館避難,並電請副總統馮國璋代行大總統。段祺瑞利用全國反對張勳復辟的強烈要求,在天津馬廠起兵,迅速擊敗張勳,重任國務總理,黎被迫引咎辭職。

1922年6月,直係軍閥曹錕、吳佩孚趕走皖系總統徐世昌,請黎復職,意在以黎過渡,再擁曹為總統。黎復任總統後,無實權,又成了直係軍閥手中的玩偶。曹錕就位心切,仍採取各種手段逼黎讓位。1923年6月,黎再度辭職,退出政壇,移居天津。後黎曾妄圖東山再起,但組織政府計劃流產。黎晚年任中興煤礦董事長,購置地產,投資實業。1928年6月3日病死於天津。

參考書目

李新等主編:《民國人物傳》第2卷,中華書局,北京,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