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1900~1995.2.6)

[拼音]:Yao Xie

近代文學家。字梅伯,號復莊,又自署野橋、東海生。浙江鎮海人。道光十四年(1834)中舉,此後多次入京會試不第,長年奔走在蘇州、杭州、寧波一帶,“作文寫畫藉以自給”(董沛《姚復莊先生墓表》),清苦困頓。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國侵略軍侵入鎮海、寧波等地,他過了一段難民生活。

姚燮博學多才,讀書“自經傳子史至傳奇小說,以旁逮乎道藏空門者言,靡不覽觀”(徐時棟《姚梅伯傳》),文學上也有多方面成就。他是甬東著名詩人之一,對當時民族矛盾、社會矛盾都有深切感受,但仕途蹭蹬,懷抱不伸,因而心中積鬱皆發之於詩文。今存詩至道光二十六年止,共3400餘首,具有較充實的現實內容。他從早年起便陸續寫下不少反映人民困苦和統治階級殘酷壓榨的詩篇,如《誰家七歲兒》、《賣菜婦》、《罾婦行》等,其中展示出人民被迫鋌而走險的嚴重危機:“旅舶守關停市易,貧漁掠海抗官僚。”(《歲暮四章》)鴉片戰爭時,他身處浙東前線,除歌詠抗敵英烈、指斥清軍腐敗外,突出描寫了英軍入侵給各階層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如《驚風行》、《哀東津》、《北村婦》、《杭州商》等。而《太守門》等,則揭露了侵略軍奸狡橫虐的面目。此外他還有一些故事詩,如《雙鴆篇》、《遼女辭》等,反映了一定的社會問題。至於抒發窮困落拓之感,描狀所歷山水,則是集中常見的主題。他曾說“生平覽山水,不遺纖瑣端”,鴉片戰爭後遊四明山寫下的約60首詩,熱情地歌頌了祖國壯麗山河。

姚燮自言其詩是“自寄其性情”(《復莊詩問總目自跋》)。藝術上要求“因其獨到心,著為獨道辭”(《讀書觀海衛回龍庵覽景興懷》)。所以他的詩有追求獨得、獨創的努力。一般說來,樂府體敘事詩平易質樸,歌行清麗流宕,五言古詩遣詞造語多峭勁生新,總的風貌則是“氣骨雄健,思力沉著”,“情韻婉轉”(張際亮語)。

姚燮又是著名的駢文家,曾選輯《皇朝駢文類苑》,他認為駢體文自唐以後,“非排比平通,墨守制誥之體,即敷衍卑陋,規公牘之辭”(《與陳雲伯明府書》),所以取法漢魏六朝。他的駢文能得漢魏的氣勢,六朝的情韻,句法也不拘於四六,偶句長短不一,錯落相間,既富變化,又利於自由揮灑,能於整飾流麗中見真情實感。如《陳桐屋明經春明集序》、《揚州寄湯海秋郎中書》等。

姚燮又工詞。他承襲常州詞派詞論,主“意內言外”,重視詞有真切內容。他的詞都是涉世寄感之作。雖題材不夠廣闊,卻是真實的感受。藝術上則不事雕琢,趨向自然。他又精繪事,能作人物花鳥,平生畫梅最多。他又是戲曲研究家。《今樂考證》是他的重要曲錄著述,載錄宋元以來雜劇、傳奇作品2000餘種名目,以及道光、咸豐年間流行的一部分地方戲曲目。還有《今樂府選》,選錄 400餘種作品。自撰有《梅沁雪傳奇》、《退紅衫傳奇》,後者譜於京師,“優伶爭演習之,名重一時”(阮亨語)。

姚燮今傳有《大梅山館集》,包括《復莊詩問》34卷,《復莊駢儷文榷》及其二編共16卷,《疏影樓詞》5卷,分別為道光至咸豐年間刊刻。集外詩又有《紅橋舫歌四十六首》(載《蛟川詩系續編》)、《西滬棹歌一百二十首》(載《象山縣誌》),《疏影樓詞續》有傳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