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兵

[拼音]:Shanghai Minzuyuetuan

[英文]:Shanghai National Music Orchestra

中國民族音樂表演團體。成立於1952年,原為上海樂團民族樂隊,1957年獨立建制,改稱現名,擴建成為以民族器樂為主的大型民族音樂表演團體。最初由琵琶與洞簫演奏家孫裕德、指揮家何無奇和二胡演奏家許光毅任副團長,古琴家張子謙、笛子獨奏家陸春齡等為主要獨奏演員。現任團長為龔一,樂隊指揮瞿春泉、馬聖龍。全團有拉弦、彈撥、吹管、打擊樂等演奏員近70名,並擁有閔惠芬(二胡)、俞遜發(笛子)、湯良興(琵琶)、王昌元(箏)和龔一(古琴)等知名的中青年民族器樂獨奏演員。

上海民族樂團在挖掘、整理和介紹中國民族民間的傳統音樂方面,作了長期的努力。該團掌握了中國各個時期和不同地區的多種民族民間音樂風格,尤以擅長表現江南地區的音樂風格著稱。大型民族樂隊合奏是該團的主要表演形式,此外,蘇南吹打、江南絲竹、廣東音樂、 彈撥樂合奏、 小合奏等傳統的和新創的合奏形式,也佔有很大比重。其中,吹打樂《將軍令》、彈撥樂合奏《三六》、江南絲竹《行街》、小合奏《春江花月夜》、琴歌《胡笳十八拍》等,已成為該團經常上演的代表性曲目。在傳統樂曲的改編和古典題材的新創作方面,該團也積累了一批受到音樂界和廣大聽眾好評的演出曲目。如古琴與樂隊演奏曲《瀟湘水雲》、二胡協奏曲《滿江紅》、笛子與樂隊《京調》、琵琶協奏曲《花木蘭》和笛子獨奏曲《秋湖月夜》等。該團創作並演出新的民族器樂作品,如大型民樂合奏曲《東海漁歌》、箏獨奏曲《戰颱風》等,在以民族器樂反映新的時代風貌方面,作了有益的嘗試。該團在1962年演出的“亞非拉音樂會”,首次運用中國民族器樂、聲樂形式,演奏、演唱了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區的民族民間音樂,受到國內外聽眾的歡迎。該團錄製了大量唱片和磁帶,併為《天仙配》、《祝福》等多部電影、電視劇配音。

30多年來,上海民族樂團的演出活動,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並經常深入工礦、農村、部隊、學校,進行靈活多樣的演出。還經常舉辦普及音樂會和民族音樂講座,為民族音樂的普及作出了努力。該團部分演奏員先後到過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訪問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