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拼音]:die

中國古代官府往來文書的文種名稱之一。原是文書載體名稱,指用竹或木製成的短簡。將短簡編連在一起也稱為牒。春秋時期已把用牒寫成的文書稱為牒,直到漢代,社會上仍有這個習慣。南北朝時期,各不相統屬的官府往來行文多使用牒。牒的使用既廣,所以唐代把官府往來文書統稱為文牒。唐、宋時期,牒已經成為國家規定的文種名稱 ,用於不相統屬的 各官府之間行文,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宋代規 定,雖有統 屬關係,但上行不用狀、下行不用符、帖的官府,往來行文也都用牒。宋代對牒文的程式也有規定,平行牒的程式是先開列檔案責任者官府名稱 ,接著用牒字作為 行文動詞,下面空格多少不等,再寫受文者官府名稱。這種空格稱為空闕,或稱空抬,是對受文者表示尊敬。然後另行起敘述檔案內容,最後用“謹牒”二字結尾。“年月日牒”字樣單作一行,年月日後書寫檔案責任者官銜、姓和簽押。上行的牒程式與平牒相同,只結尾用牒上字樣。下行的牒程式也基本相同,開標頭檔案責任者牒受文者一行中間不空格,結尾用故牒二字。元代牒的使用範圍大體與宋代相同,但規定得更加具體:不相統屬的地方官三品之間互用平牒,三品對四品、五品官用今故牒;四品官對三品官用牒上,對四、五品官用平牒,對六、七品官用今故牒;五品官對三品官用牒呈上,對四、五品官用平牒,對六、七品官用今故牒;六品官對四品官用牒呈上,對五品官用牒上,對六 、七品官用平牒 ,對八、九品官用今故牒;七品官對五品官用牒呈上,對六、七、八品都用平牒,對九品官用今故牒;八品官對六品官用牒上,對八、九品官用平牒:九品官對六品官用牒呈上,對七品官用牒上。可見元代的牒是在官階相差一至三級官員之間使用的文種,除平行的牒通稱平牒以外,下行的稱為今故牒,上行的稱為牒上和牒呈上等字樣,都是用在正文結尾的詞。明代沿襲元制,平行的牒仍稱平牒,下行的今故牒改稱故牒,上行的牒呈上改稱牒呈,是地方的府向按察司行文使用的文種。清代縮小了牒的使用範圍,名稱也加以簡化,只州、縣官向本城儒學行文用牒,取消了牒上名稱,保留牒呈一種,作為一些中下級官員向不相統屬的級別稍高官員行文使用的文種。如府、州、縣佐貳官分別向知府、知州、知縣行文,直隸州知州向知府行文,府、廳向提督行文,州、縣向副將行文,等等。中國古文書文種名稱的使用及其程式,主要目的在於表明檔案責任者和受文者各自身份等級的尊卑,因而形成許多繁雜名目,清對牒文使用範圍的簡化,在文書制度方面是一個進步。

參考文章

帶“玉牒”的詩句文學帶“牒”的詩句大全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