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選材

[拼音]:zhongshen jiaoyu

[英文]:lifelong education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形成於歐洲的一種國際教育思潮。觀點與認識不一,較為普遍的解釋是,“人們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種培養的總和”。它包括教育體系的各個階段和各種方式,既有學校教育,又有社會教育;既有正規教育,也有非正規教育。終身教育的倡導者是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終身教育局局長、法國的P.倫格蘭德。他認為,數百年來,社會把個人的生活分成兩半,前半生受教育,後半生工作,這是毫無科學根據的。教育應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地學習的過程。今後的教育應當是能夠在每一個人需要的時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196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成人教育促進委員會討論了他的終身教育的提案,提案得到許多國家的贊同。此後,終身教育思想就成為很多國家實行教育改革的一個指導方針。

終身教育思潮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使得生產技術、生產組織、勞動市場結構和勞動的性質以及社會生活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這種變化往往加速了勞動的變換和職業的流動性。但是傳統的學校已不能適應這種變化的需要。因此,終身教育倡導者認為,教育的概念要擴大,學校制度要改革,教育不僅要授予學生走向社會所需要的知識,而且要以終身教育思想為指導,發展學生繼續學習的能力,以便將來走出校門以後能夠不斷地獲取新的知識。同時,成年人也需要繼續學習,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迅速變化。

有關終身教育的代表著作有倫格蘭德著的《終身教育引論》(1970)、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的報告《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72)、A.J.克羅普利與R.H.戴夫合著的《終身教育與教師訓練》(1978)等。

參考文章

為什麼說環境教育是終身教育?環保百科終身教育體系有哪些特點?管理學什麼是終身教育體系?如何建立終身教育體系?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