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石刻藝術館

[拼音]:Situ Qiao

中國現代油畫家。廣東開平縣人。少時受父親和堂叔父影響而喜歡繪畫。1924年到北京,免費入燕京大學神學院學習,業餘時間堅持寫生作畫。1926年在北京中山公園展出自己的作品,魯迅買了其中的《五個警察一個○》和《饅頭店門前》。後來,魯迅寫了《看司徒喬君的畫》一文,介紹他“不管功課,不尋導師,以他自己的力,終日在畫古廟、土山、破屋、窮人、乞丐……。”對他的寫實主義傾向予以充分肯定。同年11月,他以10幅作品參加了萬國美術展覽會。1927年2月,在北伐戰爭的號角聲中,司徒喬來到武漢,在蘇聯顧問M.M.鮑羅廷辦公室工作,並繪製了許多宣傳畫,鼓吹除軍閥、打倒列強和國民革命。當年夏,他脫下軍裝,來到上海。此時期,畫了《有所問》、《我們的死者》、《沉默》、《自殺》、《恨》等作品,表達了他對時局的迷茫和對下層勞動者生活的同情。1928年,他自辦的喬小畫室春季展覽會受到魯迅和徐悲鴻的稱讚。同年,靠賣畫籌集的路費赴法國勤工儉學,曾受教於法國寫實主義畫家比魯。1930年,他轉赴美國,擬籌資再回法國求學,未成,於1931年由紐約返國,就教於嶺南大學。1933年,他參加粵東各界慰勞團北上張家口慰問抗日將士,不久病倒北京。1935年遷家上海。1936年魯迅病逝於上海,司徒喬用竹筆畫了3張魯迅遺容,送殯行列中的一幅畫在丈餘白布上的魯迅像也出自他的手筆。同年秋冬,為南京陵園藏經樓畫寬約4.33米、高2米的孫中山像,精心描繪達6個月。1938年初,隨夫人馮伊湄輾轉到緬甸仰光,先後畫有《潑水節》、《緬甸古琴圖》、《空空的草棚》等作品。1939年到檳榔,畫了許多寫生,當年底轉赴新加坡。翌年,他在新加坡看到金山導演的抗日戲劇,即以演員為模特創作了《放下你的鞭子》(見彩圖)。1942年,回到重慶,創作了高達6.33米的歌頌陣亡將士的壁畫《國殤圖》(又名《尚未瞑目》)。1943年,赴新疆等西北地區考察寫生,共有280件作品,於1945年在重慶舉辦新疆畫展。1946年,司徒喬抱病赴粵、桂、湘、鄂、豫5省畫災情寫生,歷時4個月,走過10多個縣,畫了《義民圖》、《水圖》、《荒村》等70餘幅作品,在南京、上海舉辦了災情畫展。同年,因肺病垂危,赴美國治療,歷經千辛萬苦,於1950年初病癒回國。在歸程的船上,畫了《三個老華工》。同年底,在北京參加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的籌備工作,併為魯迅小說《故鄉》、《藥》、《一件小事》等畫插圖。1952~1956年,完成了《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巨幅歷史性作品的素描稿。1957年,為紀念十月社會主義革命40週年,創作《秋園紅柿圖》。1958年2月16日逝世於北京。1962年,司徒喬遺作展在北京、上海舉行;1963年在廣州舉行。

司徒喬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素描、油畫、水粉畫、中國畫、插圖。畫風質樸,力圖融化中西傳統。出版有《司徒喬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