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帖冊(宋拓本)

[拼音]:Nidelan meishu

[英文]:Netherlandish art

尼德蘭一詞來源於荷蘭文Nederlanden, 意為“低地”。中世紀末期,作為一個地區概念,它並不僅指今荷蘭,還包括今比利時、盧森堡一帶。尼德蘭美術,在美術史上通常被用來指從15世紀初到16世紀60年代尼德蘭革命初期之間的美術,其含義與荷蘭美術不同。

1420年後,尼德蘭美術發展起來,自成一派,取得了其他國家所沒有達到的成就。15世紀尼德蘭藝術的發展中,雕塑由於一部分重要作品被毀而無從追溯,唯獨繪畫方面的成就顯得最為突出。

尼德蘭畫派

15世紀尼德蘭繪畫的重要成就在祭壇畫和獨幅木板畫上。在宗教畫中,對描寫人的生活和環境的興趣濃厚增長,對傳統的宗教主題給予人文主義的表現,是尼德蘭繪畫的主導趨勢。這時畫家們在木板畫上使用了經過改進的油畫方法,取得豐富、厚重、明亮、透明的色彩效果,受到歡迎。在勃艮第宮廷的贊助下,在教會和富有的市民的支援下,尼德蘭畫派成為具有特色的,在國際上與義大利畫派分庭抗禮的有影響的畫派之一。R.康平和J.凡·愛克是尼德蘭畫派的主要奠基人。康平的藝術具有明顯的市民文化特徵,其風格的形成則受細密畫、民間藝術和圖爾奈雕刻學派的影響。康平的作品曾給予凡·愛克兄弟以影響。在尼德蘭繪畫新風格的建立中,J.凡·愛克起的作用最為突出。他是從人文主義的角度來描繪世界的最有代表性的畫家。他力求表現出世界的整體性、豐富性和多樣性。在創作中,除了重視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外,還在造型問題上,對光和色的表現和空間構成的問題給予特別的注意。他不僅對油畫方法作了重要改進,而且在肖像畫、風俗畫、風景畫方面都有所成就。尼德蘭畫家們沒有寫出藝術理論方面的論著。他留在畫框上的“盡我所能”的題字,是對於尼德蘭畫家們共同服膺的治藝精神的一個很好的概括。繼J.凡·愛克之後,成為布魯日首要畫家的P.赫里斯特斯可能是他的學生。 赫里斯特斯未能全面發揚J.凡·愛克的藝術傳統,但在傳播經過改進的油畫方法上曾起過一定作用。

R.van der韋登是15世紀中期有較大影響的畫家。他的早期作品接近他的老師康平,善於用戲劇性的構圖,明確地勾畫出姿態和手勢表現人物的情感。《下十字架》(約1435,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是他的早期重要作品。1450年,韋登曾去義大利,頗受重視;晚年作品,色彩漸趨柔和,人物姿態處理較為含蓄,失去早期的嚴峻力量。尼德蘭畫風在國外的傳播,頗得力於韋登的活動。

北方畫派

15世紀中葉,以哈勒姆為中心的北方畫派興起了。北方畫派的活動為獨立的荷蘭畫派的形成打下基礎。

北方畫派值得注意的第1個畫家是D.包茨,他的創作在構圖上傾向於理性推敲,對自然景色和空間氣氛有特殊敏感。以《最後晚餐》為主畫的《聖餐三葉祭壇畫》(1464~1468,盧萬,聖彼得教堂)是他的重要作品。此畫早於L.達·芬奇的《最後晚餐》30年,但已同樣注意到透視和光影在構圖上的應用,堪稱尼德蘭繪畫代表作之一。

從15世紀中葉起,隨著西歐封建制度危機日趨尖銳,尼德蘭藝術中的反封建的思想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與此相應,反封建的民主情緒在H.van der胡斯和海特亨(聖揚斯的)的作品中也有隱晦曲折的表現。

胡斯曾受J.凡·愛克的影響。他在《波蒂納裡祭壇畫》(約1476,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上,突出地刻畫了來自社會下層的勞動人民──牧人渴望因耶穌的降生而得救的心情。他的藝術曾給予同時代的義大利畫家以強烈的印象。

海特亨(聖揚斯的)是繼包茨之後另一位值得注意而有創造性的北方畫家,他發展了胡斯的諷刺和憂鬱。他筆下的《曠野中的約翰》(1480?,柏林,國立博物館),骨骼粗大、發須蓬鬆,坐在岩石上托腮沉思,很像一個滿心愁苦的農民。他的小畫《耶穌誕生之夜》(約1490,木板油畫,倫敦,國立美術館)以小耶穌的裸體做光源,用明暗對比的方法成功地描繪了夜景。這種方法的流傳,可能對17世紀荷蘭畫家倫勃朗有所啟發。

15世紀後半期,在布魯日工作的H.梅姆靈以善畫聖母和肖像畫著稱。他的藝術以柔和平靜的抒情為其特色。在《雅克·弗洛倫的聖母》(1479,巴黎,盧佛爾博物館)一畫中,他畫了弗洛倫全家老少20人的肖像,實際上已是一幅家庭群像了。

15世紀末,梅姆靈的學生G.大衛繼續著J.凡·愛克和梅姆靈的傳統。他的作品已含有若干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的影響,但創造革新的精神不足。在這期間,尼德蘭由於海外貿易的發展而成為歐洲國際貿易中心。在商業繁榮的刺激下,城鄉中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進一步發展。繼布魯日、布魯塞爾之後,安特衛普和北方的阿姆斯特丹等城市興起。它們不僅是經濟中心,同時也成為文化藝術的中心。經濟繁榮和國際交往為尼德蘭文化發展創造了新的條件。適應資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發展生產和反對封建主義的要求,人文主義思想在進步的知識界得到廣泛傳播,古典文化和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成就被引進;隨著人文主義者印行的小冊子和具有民主傾向的教派的宣傳,要求宗教改革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在這種情況下,造型藝術也有了明顯的變化和新的進展。

在繪畫作品中深刻地表達了尼德蘭人民反對封建主義情緒的是H.博斯。博斯的主要創作年代(1488~1516)正當西歐封建制度危機加深,宗教改革運動興起的前夜。他與同時代的人文主義作家S.布蘭特和D.伊拉斯謨的諷刺性文學作品相呼應,在他的作品中,對社會的惡德、教會的罪行、封建統治的殘酷,進行了揭發和諷刺。在當時的尼德蘭繪畫中,博斯的藝術是異彩獨放的花朵。和一般尼德蘭畫家注意形象的寫實不同,他繼承民間藝術幽默風趣的傳統,發揮豐富的想像,喜用寫實和虛構相結合的辦法塑造形象,並賦予暗喻和象徵的意義。儘管對他的作品和一些具體形象的含義,存在著不同的解釋,有的尚待弄清,但通過他的一系列作品,還是不難看出,對社會生活中的醜惡面進行揭露和諷刺,是他的藝術的主要傾向。

博斯具有高度造型能力,能用簡練的線條勾畫生動的形象,也能用富於變化的色彩塑造形象。他的許多構圖都襯以遼闊的風景。在尼德蘭風景畫發展史上,他是全景式的風景畫家J.帕蒂尼爾的先輩。

風俗畫和風景畫

新的繪畫體裁──風俗畫和風景畫的出現是16世紀初尼德蘭繪畫發展中值得注意的方面。在15世紀,生活場景和風景的描繪已經在宗教畫上佔有相當大的地位了,但只是在這時候,它們才脫離對宗教畫的依附,成了獨立的繪畫型別 。

博斯和Q.馬西斯是獨立的尼德蘭風俗畫的兩個主要創始人。如果說,博斯的《魔術師》最早以風俗畫的體裁描寫了鄉間生活並加以諷刺,那麼,馬西斯則最早用整幅畫面描寫了新興的商業都市安特衛普市民的日常生活。《銀行家和他的妻子》(1514,巴黎,盧佛爾博物館)是他這方面的著名作品。追隨馬西斯描寫同類題材的畫家們,在作品中進一步強調商人貪財的特徵。M.van羅伊默斯瓦爾代表了這一傾向。他於1566年參加尼德蘭人民反天主教會──西班牙統治的鬥爭,在被判流放中死去。

在風景畫方面,帕蒂尼爾是把畫面上的風景抬高到主要地位的一個畫家。在他的以及同時期另一尼德蘭風景畫家H.de布勒斯的作品中很容易看出獨立的尼德蘭風景畫產生的過程。獨立的風景畫的出現是人們的視野擴大和藝術擺脫教會的監護的證明。當時畫家仍然要畫的宗教場面,在帕蒂尼爾的畫中只佔不大的地位,而且往往是由別人畫的(馬西斯等人)。他筆下的風景好像是從極高處的角度來畫的,具有半幻想的全景畫的性質。這一特點是和地理大發現時代的新的世界眼光相適應的。人們不僅要求在風景畫中看到已知地區的區域性景象,而且希望看到遼闊的空間,反映人們對地球的新認識和觀念。在他的作品中,風景像地圖似的佈滿在畫面上,各種不同的景色,如山、岩石、河、海、森林被組織在一起,畫面空間的推移由綠、黃、 藍3個色調來區分。這是歐洲早期風景畫色彩方法的特點。這種色彩處理方法,在17世紀稍加發展以後,形成歐洲風景畫著色的公式,一直沿用到18世紀。

團體肖像畫

在16世紀尼德蘭肖像畫的發展中,出現了一種新的體裁──團體肖像畫。這種新型的團體肖像畫,最早出現於尼德蘭北部荷蘭諸省。它的產生和發展,乃是荷蘭市民的民主意識的一種表現。荷蘭的市民的各種聯合組織,在社會生活中起著有力的作用。這種聯合組織正是團體肖像畫發展的社會基礎。團體肖像畫是為裝飾這些團體舉行會議的房屋而繪製的。

出生於荷蘭的J.van 斯科雷爾是團體肖像畫早期重要作家之一。《十二個耶路撒冷朝拜者》是他的代表作品。在這幅畫上,他一方面從人物的排列和服裝上強調他們是屬於一個團體的,同時又注意到各個人物特徵的刻畫。人物整齊地排列在一起,這是早期團體肖像畫的特點。

羅馬派

從希臘、羅馬和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中吸取營養,是16世紀尼德蘭藝術發展的重要因素。許多畫家前往義大利,並把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風格帶回尼德蘭。隨著對古代和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研究,尼德蘭藝術發生了新的變化。義大利美術對尼德蘭藝術的影響,表現在對古代神話題材的採用,對人體比例和複雜運動興趣的增長,對透視關係的注意,對創造理想人物形象的追求,同時也表現羅馬派的藝術家們對義大利藝術樣式的模仿和套用。

在16世紀初,受義大利藝術的影響特別深的是J.霍薩爾特。他最初以傳統的尼德蘭風格作畫,在遊歷了義大利佛羅倫薩和羅馬等地之後,義大利化的風格逐漸代替了傳統的尼德蘭風格。對希臘、羅馬和義大利當代畫家們的作品的臨摹,使他基本上掌握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期藝術的造型方法。他取材於古代神話的《維納斯和愛神》(1521,巴黎私人收藏)可以作為這類作品的代表。這些作品具有世俗性,但卻是脫離生活的,畫家沒有把外來的因素和民族的、現實的意圖結合起來,因之缺乏真正的獨創性和感染力。和赫薩爾特走著同樣道路的一批藝術家被稱為羅馬派。他們在吸取外來因素上有其肯定的一面,因為學習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是吸取義大利的先進的人文主義文化的一個方面,它增加了尼德蘭藝術的營養並有助於促進它的推陳出新的過程。但是,他們中間的大多數人丟開了自己的民族傳統,脫離生活,一味模仿義大利的藝術,終於走上樣式主義的道路。羅馬派的樣式主義藝術,受到西班牙貴族和尼德蘭上層資產階級的鼓勵,在16世紀中葉成為官方藝術的樣式而佔了壓倒的優勢。F.弗洛里斯是當時羅馬派的主要代表。

羅馬派中也出現了一些有獨特成就的畫家,如受A.丟勒影響以版畫著稱的L.van萊登、 以肖像畫聞名西歐各國宮廷的A.莫爾。此外還有吸取了羅馬派的技法又轉而描繪風俗和靜物的P.阿爾岑和他的學生J.伯克拉爾。他們常畫市場和廚房的場景並特別突出靜物的描繪。他們筆下的廚女或在市場上出售家禽和野味等食品的男女農民形象,往往帶有古典的造型因素。

P. 勃魯蓋爾

和羅馬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繼承博斯傳統的偉大畫家勃魯蓋爾。

勃魯蓋爾和博斯一樣,不拒絕從義大利藝術中吸取營養,但是,他不盲目搬用義大利的繪畫樣式。他在創作實踐上,一方面繼承著尼德蘭藝術的風格和趣味,同時又努力創造性地掌握義大利藝術的成就,使二者在自已的藝術中結合起來,進一步發展了尼德蘭繪畫的民族的、民主的傳統。

尼德蘭革命是南北統一的尼德蘭美術發展的最後階段。尼德蘭革命的結果,北部荷蘭獨立了,但南部佛蘭德斯仍然處於西班牙統治之下,政治上的分離,使在尼德蘭時期就已經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色的南北兩畫派終於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勃魯蓋爾是尼德蘭時期的最後的、也是最偉大的藝術家。從他的藝術中,似乎可以看到尼德蘭藝術發展的全部重要成就的總結。勃魯蓋爾的藝術成長在兩個歷史時代的交替時期,是16世紀尼德蘭藝術的唯一高峰。在這之前,人們看到凡·愛克兄弟的藝術。往後,又看到17世紀的P.P.魯本斯和倫勃朗的藝術。沒有16世紀尼德蘭藝術的發展,17世紀荷蘭畫派和佛蘭德斯畫派的藝術成就是不能憑空達致的。

參考書目

Erwin Panofsky,Eɑrly Netherlɑndish Pɑinting,2 vol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Mass.,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