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書要錄

[拼音]:Fajieyefu

[英文]: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Фадеев(1901~1956)

蘇聯俄羅斯作家。1901年12月24日生於加裡寧州基姆雷市。父親是農民,母親和他後來的繼父是助理醫生,他們都參加過革命鬥爭。1908年舉家遷往遠東。法捷耶夫在遠東南烏蘇裡邊區度過童年和少年時代,家境貧苦。1912至1919年在海參崴商業學校學習時,接近布林什維克,並參加革命活動。1918年加入共產黨。1919年受黨委派去蘇昌游擊隊工作,由普通戰士提升到旅政委。後來參加鎮壓喀琅施塔得叛亂。復員後,1921至1924年在莫斯科礦業學院學習。1924至1926年在克拉斯諾達爾及頓河羅斯托夫做黨的工作。1926年底去莫斯科,此後完全從事文學工作。1956年自殺。

蘇聯國內戰爭結束後,法捷耶夫和富爾曼諾夫、肖洛霍夫、尼·奧斯特洛夫斯基等年輕的一代進入文學界,成為新生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主力軍。1923年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 《逆流》 (後改名為《阿姆貢團的誕生》),1924年發表中篇小說《氾濫》。當時有些作家把革命運動描寫成盲目自發的群眾起義,而他在早期作品中就把革命運動描寫成千百萬勞動者在黨的領導下的有組織的運動。以遠東一支游擊隊的戰鬥為題材的小說《毀滅》於1927年發表後,給作者帶來廣泛的聲譽,並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書中不單描述游擊隊的戰鬥事蹟,而且著眼於描寫人的精神成長和性格形成的過程。小說的主題思想是:在國內戰爭中進行著人材的精選,在革命中進行著“人的最巨大的改造”。通過主人公游擊隊隊長萊奮生的形象,小說強調了高度的共產主義意識和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對周圍人們的影響。書中顯示了勞動人民巴克拉諾夫、美傑裡察和莫羅茲卡在革命鬥爭中怎樣成長,極端個人主義者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密契克怎樣墮落成為叛徒。未完成的長篇小說《最後一個烏兌格人》(計劃寫6部,完成4部,1929~1940),也是以國內戰爭為題材。書中勾畫出當時濱海邊區廣闊的生活畫面:當地專制政權的被推翻,遠東蘇維埃政權的誕生和它初期的情況,外國干涉軍的侵入和資產階級的陰謀叛亂,共產黨領導下游擊運動的興起,少數民族烏兌格人在十月革命影響下的覺醒。

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法捷耶夫擔任《真理報》記者,寫了一系列謳歌蘇聯人民英勇戰鬥的文章及特寫集《在封鎖日子裡的列寧格勒》(1944)。根據克拉斯諾頓共青團地下組織“青年近衛軍”與德國法西斯佔領軍進行鬥爭的事蹟寫成的長篇小說《青年近衛軍》(1945,獲1946年度斯大林獎金),描述了青年一代和全體人民抗擊侵略者的機智的、奮不顧身的鬥爭。1947年12月3日《真理報》發表編輯部文章,指出作品中忽略了黨組織對愛國青年的地下活動的領導。法捷耶夫研究了後來發現的材料,在增訂版(1951)中增寫了黨組織對“青年近衛軍”的領導,描寫了共青團員們與老地下工作者的聯絡。“青年近衛軍”總部委員奧列格、鄔麗亞、謝遼薩、劉巴和萬尼亞及其他成員的英雄形象,顯示出反法西斯戰爭中蘇聯年輕一代的精神面貌。最後一部計劃以現代蘇聯工人階級為題材的長篇小說《黑色冶金》,只寫了幾章。

法捷耶夫是俄羅斯古典文學傳統的繼承者,是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是在社會主義革命精神鼓舞下寫成的;他筆下的主人公們是為建設新生活而鬥爭的英勇戰士。他的作品的特色是把嚴格的現實主義的描寫、深刻細膩的心理分析、浪漫主義的激情和抒情筆調有機地統一起來。

法捷耶夫曾針對蘇聯多民族文學問題以及俄羅斯和其他民族的文學遺產問題發表了許多評論文章。主要的論文收集在《三十年間》(1957)中,它反映了作者30年來闡釋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以及其他一系列文藝問題的觀點的演變。繼高爾基之後,法捷耶夫也對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藝理論的建設作出了貢獻,雖然他早期的某些論文含有教條主義的錯誤觀點。

法捷耶夫多年來領導蘇聯作家組織:1926至1932年是俄羅斯無產階級作家聯合會(“拉普”)領導人之一;1934年擔任蘇聯作協籌委會副主席,作協成立後任主席團委員;1939至1944年擔任作協書記;1946至1954年擔任作協總書記、理事會主席;1954至1956年擔任作協書記。

法捷耶夫又是積極的社會活動家,從蘇共18大起連續被選為蘇共中央委員;蘇共20大上被選為候補中央委員。他三次被選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兩次獲得列寧勳章。1950年起擔任世界保衛和平委員會副主席。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曾率領蘇聯文化藝術科學工作者代表團前來我國進行訪問。

法捷耶夫的《毀滅》最早由魯迅譯成中文(1931),對中國廣大讀者起了很大的影響。此後他的作品幾乎全部都被介紹到中國。

參考書目

節林斯基:《法捷耶夫評傳》,北京,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