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膏珍

[拼音]:Lu Zhiwei

中國心理學家、音韻學家。浙江省吳興縣人。留學美國,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924年回國後,歷任南京高等師範、東南大學、燕京大學教授、系主任和燕京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任研究員,並擔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陸志韋研究音韻學先從修改高本漢中古音學說入手,著有《中古漢語的濁聲紐》、《證廣韻五十一聲類》(《燕京學報》25期)、《三四等與所謂“喻化”》(同前,26期,1939)、《試擬切韻聲母之音值並論唐代長安語之聲母》(同前,28期,1940)等論文。否定了高本漢的j化說,提出了濁音不送氣、純四等沒有i介音等一系列創見。此外還採納了王靜如的意見,為重出喉牙脣音擬了不同介音。創立了自己的體系,寫成《古音說略》的《卷首》。從《切韻》音上溯,他用概率和統計方法,研究《詩經》音。他的分部結果,大致和清代學者相合。談到擬音,因為堅持凡與入聲押韻的“陰聲”一定有濁塞音韻尾,結果使全部上古漢語沒有開音節。這一點沒有得到多數學者同意。從《切韻》往下,他研究了《皇極經世·天聲地音》、《中原音韻》等古官話材料,寫成許多散篇論文,還有專著《北京話單音詞詞彙》(195。他的研究接觸到漢語語音史的各個方面。音韻以外,他還和別人合作研究語法,寫過《漢語的構詞法》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