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民(1176~1260)

[拼音]:renmin minzhu zhuanzheng

[英文]: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

無產階級專政的一種特殊形式。中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建立的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人民內部實行民主和對敵人實行專政的國家政權。

馬克思列寧主義認為,無產階級在奪取政權以後,必須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但無產階級專政採取什麼形式,只能根據各國的歷史條件和具體情況而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前,中國是帝國主義支援的封建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掌握政權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無產階級人數很少,產業工人只有200萬,但它很集中;農民眾多,佔全國人口的80%以上;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分散落後的個體農業和手工業佔國民經濟的90%以上。這種國情決定了中國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鬥爭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第二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中國的工人階級必須與廣大農民聯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才能取得政權和鞏固政權。在長期革命實踐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逐步形成了關於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體系。在黨的許多檔案和毛澤東的許多著作如《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將革命進行到底》、《論人民民主專政》等文中都明確地提出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主張。《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指出:“總結我們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對人民內部的民主方面和對反動派的專政方面,互相結合起來,就是人民民主專政”。把專政同民主聯絡在一起,這是對無產階級專政最本質的概括。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中國共產黨在廣大農村建立的革命根據地的革命政權,就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雛形。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就正式建立起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人民民主專政同過渡時期的情況和任務相適應,主要任務是繼續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而對生產資料私有制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在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以後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民主專政組成的階級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工人階級人數增長了許多倍,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更大;廣大農民經過了社會主義改造,工農聯盟更加鞏固;知識分子總體上已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不存在,原來剝削階級的成員,絕大多數已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國家政權的主要任務是領導和組織社會主義建設,努力實現國家的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但階級鬥爭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在一定範圍內還將長期存在,有時還會表現得相當尖銳和激烈,因此,人民民主專政的專政職能仍不能削弱。

人民民主專政這種政治形式,不僅與資產階級政權形式有本質的區別,而且與十月革命後俄國建立起來的無產階級專政也不完全相同。它既擔負著過渡時期的各項任務,又擔負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及其後的各項任務。但是,中國的人民民主專政的階級實質同無產階級專政是相同的,其共同點表現為:

(1)是工人階級通過自己的政黨對國家政權實行領導;

(2)是新型民主和新型專政相結合的國家政權;

(3)是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國家政權;

(4)是多數人對少數人的專政;

(5)對內和對外的職能是相同的;

(6)擔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