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原旨

[拼音]:Yang Weizhen

元代文學家。字廉夫,號鐵崖。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泰定四年(1327)進士。任天台尹,改錢清場鹽司令,升調江西等處儒學提舉。元末兵亂,避地富春山。後徙居錢塘,張士誠招他,不往。又遷蘇州、松江等地。築室松江,和一批文人墨客“筆墨縱橫,鉛粉狼藉”,沉溺於聲色,生活上相當放縱。在元末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尖銳複雜的情況下,他藉此保全自己,故作狂放。傳說他在松江,曾遊盤龍塘,夜宿普門寺,盜賊乘他不在家,將財物盡皆偷去。黎明家人前往報告,他卻仍賦詩不輟,說“老鐵在,是區區長物,又奚足恤”!明洪武二年(1369)召他去修禮樂書,他辭謝說:“豈有八十歲老婦人,就木不遠,而再理嫁者耶?”不願出仕。死後,宋濂為他寫了《元故奉訓大夫江西等處儒學提舉楊君墓誌銘》。

楊維楨創作以詩歌為主。他在元代後期詩風趨向委瑣靡弱之際,提倡古樂府,但佳作不多。他的較好的詩如《廬山瀑布謠》、《皇媧補天謠》、《古憤》、《鹽商行》、《貧婦謠》、《城門曲》等,比較古樸雄渾;其中如《鹽商行》、《貧婦謠》、《食糠謠》等,反映了民生疾苦和世態炎涼。《食糠謠》中寫:“朝食糠,暮食糠,食糠不如彘與厖。”楊維楨還寫宮詞和竹枝詞,以及豔體詩,如《香奩八題》等。不少作品流於庸俗。

他有時還喜做翻案文章,如《炮烙辭》支援紂王。黃溍評此詩說:“此獨夫可取處,古人未言。”他的散文《守城論》,說築城並不可靠,可靠的是民心。民心不順從,築城也無用。他說四明的城很堅固,方國珍一攻就進去了,無人肯死守。他批評一些統治者只知恃城池堅固,不知恃人民的擁戴。另外一篇散文《榆溪草堂記》寫於元末戰亂之時,記他遊山玩水到一草舍人家。看見裡面住著一位陶姓隱士,他想起陶淵明的世外桃源,脫巾據床,非常羨慕這位主人的生活。作者另有《小桃源記》說:武陵的桃花源有父子而無君臣,天台桃源有夫婦而無父子。只是小桃源隱而不絕俗,君臣、父子、夫婦均有。這裡表現了楊維楨的地主士大夫式的空想世界。

楊維楨以擬古樂府見稱於時,張雨《鐵崖先生古樂府序》說:“今代善用吳才老韻書,以古語駕御之,李季和、楊廉夫遂稱作者。廉夫又縱橫其間,上法漢魏而出入於少陵二李之間,故其所作古樂府辭,隱然有曠世金石聲,人之望而畏者。又時出龍鬼蛇神以眩蕩一世之耳目,斯亦奇矣。東南士林語之曰:‘前有虞、範,後有李、楊。’”對楊維楨所寫樂府古辭,大加讚賞。並稱“承學之徒,流傳沿襲,槎牙鉤棘,號為‘鐵體’”。他的門生章琬說:“南北詞人,推為一代詩宗。”惟錢謙益對他的作品頗加非議。

楊維楨還寫了一些傳記,如《冰壺先生傳》、《竹夫人傳》,都寫假想的人物和事件,近乎小說。由於作者要避開現實的矛盾,又不敢敞開幻想的大門,故其人其事不免顯得單薄,但文字卻十分樸雅,表現了作家的老練文筆。

著有《鐵崖先生古樂府》10卷,《復古詩集》 6卷,《東維子文集》3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