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翟(約公元前468~前376)

[拼音]:zibenzhuyi guojia

[英文]:capitalist state

資產階級對工人階級及其他勞動者實行政治統治的國家。

它是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制度的革命勝利後建立起來的,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發展以取代封建社會生產關係的結果。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主要是生產資料的資本家佔有制。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並用以剝削出賣勞動力的僱傭工人,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中佔統治地位的資產階級和受剝削被壓迫的無產階級的對立,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雖然在兩大階級內部的階層有所變化,但它們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國家的本質,是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是資產階級專政。資本主義制度已經有三四百年的歷史,經歷了自由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時期。在不同發展時期,資本主義國家有不同的特點和某些制度的變化。

自由資本主義國家

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資產階級國家。在這個時期,為適應自由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等價交換和自由競爭的要求,資產階級在政治上提出“自由、平等、民主”等口號。這個時期各國的歷史條件雖有不同,國家制度的具體形式也不完全相同,但基本上都採用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和互相制衡為原則建立其政治制度。議會制度和由此產生的代表(議員)選舉制度、競選代表席位的政黨制度,以及強調議會的權力,是自由資本主義時期資產階級民主的主要表現,也是自由資本主義國家的主要特點。由於整個社會是以生產資料資本家佔有製為基礎,自由、平等、民主只能為佔有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所享有,而無產階級並不能真正享有,因而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具有很大的虛偽性和欺騙性。K.馬克思、F.恩格斯指出,資產階級代議制國家政權不過是管理整個資產階級的共同事務的委員會。民主共和制是資本主義所能採用的最好政治外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資本主義國家雖不斷擴大其行政權力,削弱議會權力,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一直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典型形式。

帝國主義國家

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資產階級國家。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手段的現代化,生產社會化的程度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比自由資本主義階段更高。在生產關係方面,生產資料更集中到一小部分壟斷資本家手裡。壟斷資本的發展,使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矛盾尖銳化。為了維護壟斷資本的統治,自由資本主義國家必然發展為壟斷資本服務的帝國主義國家。其主要特點:

(1)逐漸改變以保護個人主義的自由、平等、權利為內容的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向以保護壟斷集團利益的集權制度發展,具體表現為削弱議會權力,擴大行政權力,把政府變成集中主要權力的“萬能政府”;

(2)壟斷資本家通過其代理人執掌政權或親自擔任政府要職,直接控制政府;

(3)政府廣泛干預經濟、社會事業和文化思想等領域,為維護壟斷資本統治服務;

(4)為了應付國際社會尖銳複雜的矛盾和鬥爭,壟斷資產階級利用國家作為對外侵略與擴張的重要工具。強化外部職能,是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國家的突出表現。在壟斷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出現了法西斯國家和福利國家。

法西斯國家

帝國主義時代壟斷資產階級實行公開的恐怖統治和專制獨裁的國家形式。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最先在義大利出現,後來在德國、波蘭、奧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亞、南斯拉夫、西班牙、芬蘭、日本等國相繼出現。由於各國曆史背景不同,法西斯的形式不完全一樣,但共同之點是:在國內拋棄資產階級民主制,實行個人獨裁,用恐怖手段摧殘勞動人民、迫害進步人士,實行種族壓迫;對外宣揚民族沙文主義、種族主義,推行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用最野蠻的手段侵略、奴役其他民族。法西斯專政是被經濟危機和革命運動高潮嚇破了膽的一小撮金融寡頭採取的一種極端的暴力統治方法。從統治方法來看是君主專制的變種,它不完全符合資產階級統治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意、日法西斯國家徹底失敗,這種最野蠻、最殘暴、公開的、恐怖的政治制度被各國人民所推翻。

福利國家

推行社會福利政策,以實現所謂“國民福利”為主要目標的資本主義國家。從20世紀30年代美國總統F.D.羅斯福推行“新政”開始,美國逐步形成一套社會福利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60年代,歐洲許多國家,如英國、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瑞士、瑞典、挪威、芬蘭、丹麥、冰島等國相繼實行社會福利政策,形成一套全面的福利制度。福利國家實際上是壟斷資產階級在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壓力下所實行的一種改良,企圖利用國家實行社會福利政策來緩和日益尖銳的階級衝突。壟斷資產階級在保留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外殼下,擴大政府權力,把“消極國家”變為“積極國家”,政府加強對資本主義經濟的干預和調節,企圖用國家再分配的辦法來解決社會矛盾。這種辦法在一定條件下和一定時期內,能起到一定的緩和作用,但在生產資料資本家佔有制不改變的情況下,要解決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是不可能的。在實踐中,70年代後期許多實行社會福利政策的國家,都出現了財政鉅額赤字,通貨膨脹,生產下降,失業增加的嚴重局面,迫使西歐各國政府和議會重新考慮這種政策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