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運動

[拼音]:shangpin liutong

[英文]:circulation of commodities

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也就是商品—貨幣—商品的過程,其公式為 W-G-W。

商品的兩個形態變化

商品流通是由商品變為貨幣(W-G)和由貨幣變為商品(G-W)兩個過程組成的。W-G(賣)是商品的第一形態變化,這個過程很重要,但實現比較困難。 G-W(買)是商品的第二形態變化,這個過程比較容易實現。一個商品的第一形態變化,同時就是另一個商品的第二形態變化,同樣,一個商品的第二形態變化,同時就是另一個商品的第一形態變化。 W-G和G-W 的對立統一的運動構成商品的總形態變化。“每個商品的形態變化系列所形成的迴圈,同其他商品的迴圈不可分割地交錯在一起。這全部過程就表現為商品流通”(《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31頁)。

商品流通與物物交換

商品流通在形式上和實質上都與物物交換不同。物物交換受到時間、空間以及個人方面的限制,商品流通打破了這種限制,擴大了商品交換的品種、數量和地域範圍。物物交換當事人比較容易控制,商品流通使人們相互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地聯結起來,當事人控制不了。物物交換沒有貨幣作為媒介,商品流通要以貨幣為媒介,而且貨幣不會退出流通,它不斷地從一個人手裡轉到另一個人手裡。

商品流通和資本流通

商品流通的公式是W-G-W,即由商品轉化為貨幣,再由貨幣轉化為商品,是為買而賣。資本流通的公式則是G-W-G,即由貨幣轉化為商品,再由商品轉化為貨幣,是為賣而買。雖然它們有共同點,即都具有買賣兩個過程以及相應的買者與賣者的對立。但二者具有明顯的區別:

(1)從流通形式看,兩個流通的次序相反,終點和起點不一樣。商品流通,以賣為始,以買為終。資本流通,以買為始,以賣為終。它們的媒介也不同,商品流通以貨幣為媒介,資本流通以商品為媒介。

(2)從貨幣的使用方式看,在商品流通中,貨幣是購買手段,最終被花掉了。在資本流通中,貨幣只是被預付出去。

(3)從貨幣和商品的位置變換來看,商品流通是同一個貨幣變位兩次,貨幣從一個人手裡轉移到另一個人手裡。資本流通則是同一件商品變位兩次,貨幣又流回到它的出發點。

(4)從流通的目的看,商品流通的目的是使用價值,資本流通的目的是交換價值。

(5)從流通的內容看,商品流通是兩個具有不同使用價值的商品相互交換,是不同物質的交換。資本流通的兩極都是貨幣,沒有質的區別,而只是量的不同,即從流通中取回的貨幣多於原來投入的貨幣。

孕育著危機的可能性

商品流通雖然打破了物物交換的限制,促進了商品交換的發展,但同時卻使商品經濟的內在矛盾有了進一步發展。物物交換時,賣和買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是一致的。在商品流通的條件下,賣和買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可以分開,賣了商品可以暫時不買,或者在此地賣,到別的地方去買。在以貨幣為媒介的錯綜複雜的商品交換序列中,一個不買,後面一系列商品,就會因為沒有貨幣週轉,一個個隨之無法賣出。這樣,就會出現賣和買的脫節,使一些人的商品賣不出去。所以,在商品流通中包含了發生危機的可能性。在簡單商品生產的條件下,危機還只是可能性,它要發展為現實性,必須有整整一系列關係的發展。只有在商品流通發展成為資本流通的歷史條件下,買賣脫節危機的發生才成為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