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推理

[拼音]:Beinini

[英文]:Gian Lorenzo Bernini (1598~1680)

義大利雕塑家、建築師。1598年12月7日生於那不勒斯,1680年11月28日卒於羅馬。他是佛羅倫薩雕塑家P.貝尼尼之子,自幼從父學藝,1605年隨家遷居羅馬。25歲奉詔入教廷供職,並得到騎士勳章。他為羅馬教廷前後8個教皇服務了近半個世紀,教皇們給了他大量的訂件和很高的榮譽。1665年,又應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邀請到法國去幫助籌劃盧佛爾宮的建造,那是他唯一的一次離開羅馬。

貝尼尼是17世紀巴洛克美術最出色的代表。他的雕塑強調情緒表現,喜好強烈的姿勢,和文藝復興的雕塑相比,有一種外向的動勢,使雕塑發展出一種新的空間關係。他的雕塑技巧嫻熟流暢,造型光潔精緻,具有貴族氣味。大理石在他手下具有蠟一般的可塑性。他可以用石頭表現出溫熱的肉體、柔滑的綢緞、輕盈的薄紗,逼真傳神,巧奪天工。他還長於把雕塑和裝飾性的背景相結合,配以特定的光線,和建築融為一個整體。這些手法有效地表達了天主教會需要的熱烈豪華、喧囂迷人的效果,成為那個時期宗教宣傳的有力手段。他的代表作有《大衛像》、《阿波羅和達佛涅》、《聖安德烈亞祭壇》等。

貝尼尼在城市雕塑方面也有突出成就。他為羅馬製作了許多噴泉雕塑,代表作為納沃那廣場的四河噴泉。他所作的城市雕塑對17~18世紀法國、德國等西歐國家的藝術家影響很大,後者通過對貝尼尼作品的學習發展了自己國內的宮廷雕塑和城市雕塑。但是學院派批評家也一度批評貝尼尼風格中的自然主義傾向,不符合理想化的古典主義要求。

貝尼尼還是一個有成就的建築師。他的建築風格也是巴洛克式的。最有名的作品是羅馬聖彼得廣場,廣場呈橢圓形,由柱廊包圍。橢圓形是巴洛克建築形制中最常用的手法,因為它具有圓形所不具備的張力,暗示了一種動力感;兩旁的柱廊造成變化劇烈的光影,對視覺產生強烈影響。

貝尼尼還從事繪畫、服裝設計和舞臺美術,並且寫過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