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蘭,P.

[拼音]:Haowei'ersi

[英文]:William Dean Howells (1837~1920)

美國小說家、文學批評家。出生於俄亥俄州。他的父親是印刷工人。他本人曾擔任俄亥俄州報記者,因協助林肯競選總統,為林肯寫了一篇傳記,因而聞名。1861至1865年任美國駐威尼斯領事。回國後在波士頓、紐約等地創辦文學雜誌,創作長篇小說。1909年擔任美國文學藝術學會第一任主席。

豪威爾斯在擔任《大西洋月刊》和《哈珀》雜誌的編輯時,曾竭力反對當時盛行的浪漫主義小說。他認為小說的首要目的是教誨,而不是娛樂;文學作品應該採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他寫了近40部長篇小說。80年代創作的《一個現代的例證》(1882)寫一對年輕夫婦草率結婚,結果釀成悲劇。《塞拉斯·拉帕姆的發跡》(1885)是他的代表作,寫一個剝削礦工發財致富的暴發戶,批評家認為其中充滿了“敏銳的觀察”和“善意的批評”。

80年代後期,資本主義社會動盪不安,豪威爾斯認為“競爭的資本主義”已不能令人滿意,“應代之以社會主義”。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他寫了長篇小說《新財富的危害》(1890),描寫一家雜誌的“社會主義者”與華爾街老闆在對待工運問題上的“觀點上的分歧”。《來自奧爾特魯里亞的旅客》(1894)倡導空想的社會主義,《穿過針眼》(1907)則鼓吹通過“公民投票”而產生的基督教社會主義。

豪威爾斯在提倡現實主義文學方面有過貢獻,後期的作品也接觸到一些社會問題,但在“美國例外論”的思想影響下,他的主要傾向是維護資產階級秩序。在藝術描寫方面,他採用誤會套誤會的手法,人為地製造矛盾衝突。他的作品描寫細膩,對話機智,文字流暢,但有時流於膚淺,缺乏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