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韋林克,J.P.

[拼音]:Poluofutu

[英文]:Borobudur

印度尼西亞著名佛塔。意譯為“千佛塔”。位於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中部日惹城西北約40公里的婆羅浮屠村。約建於 8 世紀後半期至 9 世紀夏連特拉家族統治時期。15世紀伊斯蘭教傳入印尼後,佛教衰微,婆羅浮屠被火山灰及叢莽湮沒。1814年重新被發現,1907~1911年及1973~1983年印度尼西亞政府曾兩次整修。

佛塔修建在一個呈矩形的土丘上,用附近的安山岩和玄武岩砌成,呈下方上圓階梯形錐體。通高 31.5 米(原高42米),塔基佔地 1.23萬平方米,總體積達5.5萬立方米,約用200萬塊石塊砌成。整個建築物共9層,自下而上依次為方形塔基,代表“欲界”; 4層方臺,代表“色界”;3層圓臺及頂端的大窣堵坡圓塔,代表“無色界”。合成佛教“三界”之說。方形臺基每邊長 120米,4 層方臺分別為 89米、82米、69米和 61米,3 層圓臺直徑分別為51米、38米和26米,頂端中央主佛塔是佛陀坐禪處,高7米,直徑16米,由3層圓臺上收72座鐘形小塔簇擁著,如星辰環月。5層方臺的邊沿,築有很寬的石牆,與上層方臺之間形成寬 2米的迴廊。石牆外側排列著432座佛龕,每龕均有一尊等身的石坐佛。3層圓臺上有多座帶菱形透空格的圓塔,分別為32座、24座、16座,塔內各有一尊趺坐沉思的佛像。整個大塔現有佛像 504尊。迴廊總長3200米,廊壁和欄杆上有2000幅以上佛本生故事浮雕,記敘釋迦牟尼解脫前的經歷。1885年,在塔底四周牆內又發現 160幅表現因果報應的浮雕。此外,還有當時人民生活習俗、人物、花草、鳥獸、果品等雕刻,故有“石塊上的史詩”之稱。

婆羅浮屠建成後,歷經劫難,面目全非。197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修復佛塔,1973年8月10日動工,經過將近10年的精心施工,至1982年底全部竣工。修復後的佛塔既保持了昔日的光彩,又能使人們分辨出修復的部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其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參考文章

婆羅浮屠塔的由來中國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