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頤(1839/1840~1895)

[拼音]:xinzhi jineng

[英文]:intellectual skill

指經過練習鞏固起來的、接近自動化的智力活動方式。它是藉助於內部語言在頭腦中進行認識活動的技能。如運算、閱讀、作文等等都屬於心智技能。

人們的學習不僅是領會知識,還必需掌握一定的心智技能。如學習數學不能只領會數和形的概念、法則、定理,而且要使其轉化為運算、論證的技能。領會與某種心智技能有關的知識,是該心智技能形成的條件,如掌握運算知識是形成運算技能的條件;而心智技能的形成又是人們順利地進行學習、掌握知識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例如,要領會書本知識,就需要有閱讀的技能。可見心智技能既是學習的目的,又是完成學習任務的手段。

心智技能的類別

心智技能可分為一般的心智技能和專門的心智技能。前者如觀察技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技能等;後者如閱讀、運算技能等。

心智技能形成的過程

蘇聯心理學家П.Я.加里培林等,以人們是通過活動把客觀現實反映到腦中成為主觀映象、又將自己的心理意識通過活動變為客觀現實的觀念作為依據,從20世紀50年代起,應用不同的材料,對不同年齡的兒童,包括正常的和智力落後的兒童,進行了一系列智力活動的實驗研究。根據20多年的研究,他們認為智力技能形成有一個從外部物質活動轉向內部心理活動的過程。這個過程可分為五個階段:

(1)活動的定向階段:這是準備階段。所謂定向就是使學生在頭腦中構成關於心智活動和活動結果的表象,以便對活動本身及其結果進行定向。

(2)物質活動或物質化活動階段:物質活動指運用實物進行心智活動;物質化活動指利用實物的模象、圖片、模型、示意圖等進行心智活動。本階段是通過外部物質的或物質化的活動促進學生的智力活動。既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又保證形成新的智力活動方式。如以進位加法為例,採用小木棒進行物質的運算活動,就可以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運算為什麼滿十進一以及如何進一等等。

(3)有聲言語階段:學生運用出聲言語對智力活動作精確的練習,使智力活動不再直接依賴實物。仍以進位加法為例,本階段在形式上發生了本質的變化,以“數位對齊、個位對個位……”運演算法則的言語來表達實物運算的動作,使智力活動離開實物的直接依據,而以言語為依據,要求智力活動作言語練習。這些言語活動是按物質活動的反映而建立的。本階段的特點是智力活動向言語方面轉化,這不僅意味著用言語來表達活動,還意味著在言語中完成智力活動。從此轉入心智活動形式。

(4)無聲的“外部”言語階段:本階段是從出聲言語活動向內部轉化開始,到以內部不出聲的言語自由敘述而結束。仍以進位加法為例,與前階段的區別,本階段只是默不出聲地複述法則。

(5)內部言語階段: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後階段。本階段的主要特點是壓縮和自動化。心智技能到這個階段,就具有了壓縮、簡化的新形式。運算進位加法時,不再默唸法則,而是在腦中只出現個別關鍵詞。自動化是與簡化機制相聯絡的。心智技能形成,動作轉化為內部,幾乎都在頭腦裡進行,並且好像失去了意識,自動化了。其實意識是儲存的,只是不與動作相聯絡,為學生覺察不到,在他意識中產生的是活動的產物。如學生掌握進位加法運算技能,進行運算時,運算過程自動化了,他沒有覺察,而所覺察的是運算結果。

心智技能有以下特徵:

(1)就心智技能物件而言,它是一種觀念活動,如法則、規則運用自如。因此心智技能具有觀念性。

(2)就心智技能形式而言,它是藉助內部言語在頭腦裡默默地進行,因此心智技能具有內潛性。

(3)就心智技能結構而言,它是從完整到壓縮、簡化,因此心智技能具有簡縮性(見智力動作按階段形成理論)。

參考書目

潘菽主編:《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