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政黨常設會議

[拼音]:jingji

[英文]:economy

通常有經濟關係、國民經濟的部門或總體、經濟活動、節約等含義。

(1)經濟關係,即與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相適應的社會生產關係的總和,也就是社會經濟制度。它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也是社會上層建築賴以樹立起來的經濟基礎。

(2)經濟部門或各經濟部門的總和。有時指國民經濟的特定部門,如工業經濟部門、農業經濟部門、商業經濟部門等。有時又指既互相聯絡又有分工的國民經濟的各部門的總和。

(3)經濟活動。包含物質資料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過程在內的廣義的生產過程,也叫經濟過程。生產活動以及和它相適應的分配、交換、消費活動,統稱經濟活動。此外,通常也指生產或生活上的節約。前者包括節約資金、物質資料和勞動等,歸根結柢是勞動時間的節約,即用盡可能少的勞動消耗生產出儘可能多的為社會需要的使用價值。後者指個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費上精打細算,消耗較少的消費品來滿足需要。

西方語言中的經濟一詞,來源於希臘語 oikonomia,原意是管理家庭。古希臘歷史學家兼經濟學家色諾芬著有《經濟論》一書,論述組織和管理奴隸主經濟。以後,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學》中也應用了“經濟”一詞。他認為,經濟是一種謀生術,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並且對家庭和國家有用的具有使用價值的物品。

古漢語中,周秦之際就出現與經濟有關的詞句。如“君子以經綸”(《易經·屯》),“道濟天下”(《易經·繫辭上》),“春秋經世,先王之志”(《莊子·齊物論》),都有治理國家的含義。晉代以後出現了經濟一詞。如:“識局經濟”(《晉書·紀瞻》),“皆有經濟之道而位不逢”(隋人王通:《文中子中說》卷六),指的也都是經國濟民、經邦濟世,內容不僅包括經濟、財政,而且廣泛涉及政治、法律、軍事和教育等,與西方語言中的經濟一詞含義不同。

19世紀,日本學者借用古漢語中經濟這個詞,翻譯英文的economy,法文的économie或德文的╂konomie。現代漢語中的經濟一詞,是19世紀後半期,採用自日本的這種譯法,它的含義已不再是中國古代那種治理國家的廣泛含義,而是與西方現代語言中的經濟相一致了。

參考文章

製造業企業的經濟業務是怎樣進行分類的?有什麼意義?財務稅務為什麼巴西素有“咖啡王國”之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它的經濟發展有何特點?地理學為什麼說經濟條件不好也能有好的食譜?飲食栽培白靈菇經濟效益怎樣食用菌栽培滑菇經濟效益怎麼樣(以1000盤為例)?食用菌考察蜂群的經濟性狀有哪些方法?蜂夏鵝節糧餵養新法 提高經濟效益之良策鵝提高肉鵝經濟效益的措施介紹鵝怎樣淘汰無經濟價值的產蛋雞雞提高肉雞經濟效益的環境控制技術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