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1019~1083)

[拼音]:shiyong jiazhi

[英文]:use value

物品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有用性,構成財富的物質內容,是商品的一個因素。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它首先是一個靠自己的屬性來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有用物。物的有用性使物具有使用價值,例如,食物用來充飢,衣服用來禦寒,以滿足人們物質生活的需要。另外,也有許多物的使用價值可用於滿足人們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物品滿足人們需要的方式也多種多樣,有的作為生活資料直接滿足人們的需要,有的作為生產資料滿足發展生產的需要。

每種有用物的使用價值,都可以從質和量兩方面來考察。從質的方面看,物的效用由物體本身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或其他自然屬性構成。不同的物,由於自然屬性不同,其使用價值也就不同。食物可以充飢,因為它含有人體營養所需的化學成分;煤炭能作燃料,因為它有能燃燒的化學元素。同一種物,又因為有許多種屬性,可以在不同方面有用。過去人們只知道煤、石油可作燃料,現在由於化學工業的發展,它們又成為製造化肥、塑料、染料、藥品、人造皮革等等的原料,可以造出成千上萬種產品來。自然物從對人無用到有用,從一種用途到多種用途是人類社會科學技術進步和生產經驗積累的結果。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會不斷深化,發現物的多種效用和使用方式,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歷史過程。從量的方面看,每種有用物的存在總以一定的量為前提,如幾尺布,幾斤米,幾噸鋼等等。不同物的量,有不同的社會尺度,這不僅由於被計量的物有不同的性質,而且也是出於約定俗成。

使用價值是自然物質和勞動這兩種要素結合的產物。使用價值的質,取決於勞動的具體的有用性質,同耗費勞動的多少沒有關係。如糧食是農業勞動的產品,鋼鐵是鍊鋼勞動的成果。使用價值的量,則既取決於所耗費的勞動量,又取決於具體勞動的生產率。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意味著在同樣勞動期間內同量勞動可以生產出更大量的使用價值。

使用價值取決於商品體的自然屬性,離開商品體就不存在,它在消費過程中得到實現。無論哪一個社會,使用價值總是構成財富的物質內容。使用價值的數量和種類越多,消費就越有物質基礎。不斷生產出更多更好能滿足人們需要的使用價值,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和重要標誌。

使用價值本身,是一切社會制度下物品的自然屬性,是商品學或其他學科的研究物件。政治經濟學研究商品的使用價值,就因為它同時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作為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商品的使用價值在質上和量上都要符合社會需要。某種商品即使效能良好,經久耐用,存在著作為物的使用價值,但如果式樣過時,花色陳舊,不符合社會需要,無人同它交換,就不能作為商品的社會使用價值。或者,某種商品使用價值的數量超過了社會需要,也會有一部分喪失物質承擔者的資格,不能通過交換進入消費過程。

參考文章

蠍子的使用價值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