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銀行金融機構章程

[拼音]:gaoming

中國古代帝王詔令文書的文種名稱之一,為皇帝封贈高階官員的憑證。誥,以上告下之意,古以大義諭眾謂之。作為文書始於商周,《尚書·商書》中的《湯誥》、《尚書·周書》中的《大誥》和《康王之誥》等篇,即為商王、周王告誡臣民的文書。秦廢不用,漢代偶一用之,不為常式。 唐代稱告身, 為頒給個人的官階憑證。宋代沿用告身,又稱官告,設有官告院,專門書寫告身。南宋始稱誥命, 為封贈文書, 用卷軸式五色綾紙書寫。凡文武官升遷改秩,追贈大臣,貶議有罪,贈封祖父妻室,都用誥命。元代封贈文書有宣命和敕牒,宣命用於一至五品官,敕牒用於六至九品官,均用紙繕寫。明沿宋制,只宣命改稱誥命。 誥命為卷軸形式、 分蒼、青、黃、赤、黑5色。由於官員的品級不同,誥命封贈的範圍及軸數、圖案和軸頭亦各有異。明代誥命織文,文官用玉箸篆,武官用柳葉篆。明初誥命文體比較樸實。開首為“奉天誥命” 4字,內寫官員本人事蹟,不過百餘字。其覃恩封贈祖父母及妻室,才不過六、七十字。後來由於政治腐敗,誥命文詞多浮套冗長。

清沿明制,覃恩封贈五品以上官員及世爵承襲罔替者發給誥命。誥命用五色或三色紵絲織成。凡封鎮國公以下,奉恩將軍以上,鎮國公夫人以下,奉恩將軍恭人及鄉君以上,用龍邊誥命,錦面玉軸,牙籤黃帶。封蒙古貝子、鎮國公、輔國公、札薩克臺吉、塔布囊、蒙古王公福晉夫人誥命,及封外國王妃、 世子、 世孫誥命,為錦面犀軸。誥命文字由翰林院撰擬,交中書科繕寫後,由內閣蓋“制誥之寶”印後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