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玄學論戰

[拼音]:Chongli Zhuzhai

[英文]:Chong Li’s Residence

中國晚清四合院建築群。在北京東城區東四六條衚衕內。建於清光緒年間,原為大學士崇禮的宅第。其後雖經幾度轉手,但主要格局尚無大變。當時棟宇華麗,僅遜於王府,號稱“東城之冠”。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宅院坐北朝南,佔地面積9858平方米,宅院中有三條規整的中軸線,將宅第分成三路院落,內部互相連通。三面臨街,正面開3座街門。此宅原有房300餘間,現存126 間半。

東路(今63號院)現有三進院落,合瓦清水脊廣亮大門一間,開在東南角巽位上,東邊倒座房 1間,西邊 8間。第一進院有正房 9間,明間為過道門。進門後由對面的兩卷垂花門和廊廡組成第二進院。進垂花門即為內宅,由正房、廂房組成一座規整的四合院:正房 3間,大式硬山合瓦捲棚頂箍頭脊帶排山勾滴,東西各帶耳房兩間;東西廂房各 3間,硬山合瓦箍頭脊,南面各帶耳房一間,正房、廂房和垂花門之間,都有抄手廊相連線。此院北面原為花園。

中路前半部原為一座花園,有水池和水座。水座北邊是五間大戲樓,大式硬山合瓦捲棚頂箍頭脊,帶排山勾滴,東西各帶耳房兩間,前出合瓦懸山頂抱廈三間。戲樓之後的院落有正房五間,該院東半部是一座疊石假山,上建六柱灰筒瓦圓攢尖頂涼亭 1座,小巧精緻。後院有正房五間,原為祠堂,堂前現存牌坊門枕石 1對。

西路(今65號院)是一組四進四合院,規制小於東院,整個建築可自成體系。大門影壁一座,院內有北房九間,應是外客廳。二進院有正房三間,東西各帶耳房兩間,東西廂房各三間,正房、廂房與前院的北房組成一個四合院,四隅由抄手廊相連線,此院應是內客廳。兩廂房之外各自形成一個跨院。東跨院北房 3間,為兩卷勾連搭式,帶前廊後廈,室內的硬木槅扇上刻有清代書法家鄧石如題寫的蘇東坡詩詞,此房應是書齋。三進院的正門是一座兩卷垂花門,院內正房五間,東西帶耳房各兩間,東西廂房各三間。正房、廂房和垂花門之間都有抄手廊連線,形成一組大型四合院內宅。最後一進院落為十一間後罩房,它的西邊有三間似為影堂之類的建築。

參考文章

崇禮住宅的簡單介紹建築與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