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面人起義

[拼音]:Ange'er

[英文]:Jean-Auguste-Dominique lngres (1780~1867)

法國畫家,新古典主義美術的最後代表。1780年8月29日生於蒙託邦,1867年1月14日因肺炎卒於巴黎。他的父親約瑟夫·安格爾是蒙託邦皇家美術院院士。安格爾1791年進入圖盧茲學院學習美術。為了減輕家庭負擔,13~16歲做過圖盧茲劇院樂隊的第二小提琴手。1797年安格爾來到巴黎,進入J.-L.大衛的畫室。1801年以《阿伽門農的使者》一畫獲羅馬大獎。1806年赴羅馬法蘭西學院學習,自此一直在羅馬學習工作到1820年。後又於1835~1841年擔任羅馬法蘭西學院院長。1824年在法國展出《路易十三的誓願》(為蒙託邦教堂繪製),受到官方讚揚,翌年被選為皇家美術院院士。在他82歲(1863)高齡時,蒙託邦市贈予他黃金桂冠。

安格爾首先是堅定的新古典主義者,他十分崇拜希臘羅馬藝術和拉斐爾。他的代表作《路易十三的誓願》描繪法王路易十三虔誠地跪在聖母子前,其形式完全是模仿拉斐爾的《西斯廷聖母》;《荷馬禮讚》(1827,盧佛爾博物館)則是對希臘傳統的無盡讚美。在捍衛古典法則這一點上,他和大衛一樣忠誠不渝;然而從他的作品中卻再找不見曾經存在於他老師的藝術中那種剛勇的力量和民主的性質。《路易十三的誓願》產生在波旁王朝復辟時期,正是表明了他的政治傾向;而在《荷馬禮讚》的構思和繪製過程中,他在描繪那些希臘文化哺育的歷代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的同時,卻有意將他認為是浪漫主義作家的莎士比亞和歌德排除在外,這又暴露了他的藝術偏見。從這樣的意義上看,從大衛到安格爾,法國的新古典主義美術可說是經歷了從革命古典主義到保守的學院派古典主義的轉變。但是安格爾同時卻是注重研究自然的。當他在談到他和大衛的區別時,他曾說:儘管事實上我始終忠於他的英明原則,但我仍然認為,我得開闢自己的新的藝術道路,因為我在被他培育起來的對希臘藝術的感情之上又增加了對研究活生生的模特兒的興趣,並且還研究義大利著名藝術大師們的作品,尤其是神聖的拉斐爾的作品。評價他對總結和發展歐洲古典主義傳統方面所作出的貢獻時,不應忽略他曾一再談到:希臘人就是自然,拉斐爾之所以為拉斐爾,就是因為他比別人更瞭解自然。正因為他是通過希臘人和拉斐爾的媒介去研究自然的,他才在肖像畫和表現女性裸體等方面取得了獨特的成就。安格爾受學校正統觀念的影響,總是稱自己為歷史畫家。他確是畫了大量的歷史畫。把當時取材於神話、聖經和中世紀傳說的作品也通稱作歷史畫;安格爾的歷史畫代表作除前述作品外,著名的還有《皇座上的拿破崙一世》(1806)、《洛哲營救安吉莉卡》(1819)、《聖西姆弗里昂的受難》(1834)。但是,他的這類作品多是臆造出來的,因而常常給人以僵硬、冷漠和浮誇、虛飾之感。

安格爾的真正優秀之作實際是像《雷維爾夫人肖像》(1805)、《貝爾登肖像》(1832)和《瓦平鬆的浴女》(由收藏者的名字命名,1808)、《泉》(1856)那樣把古典美的理想和對具體物件精到的直觀把握完滿結合起來的肖像畫和裸體畫。他的上層社會婦女肖像不僅構圖嚴謹單純、輪廓柔和自由,出色地表現了服飾和肌膚的質感,而且突出地描繪出人物本身迷人的風韻和雍容、自信。《辯論報》創辦人、出版家貝爾登的肖像也由於性格刻畫得極為成功而被認為是例外地創造了一個足以表現整整一個時代的堅強人物的形象。

安格爾對描繪女子裸體表現真正的熱情。他從1820年起就在佛羅倫薩畫《泉》,但直到1856年才最後完成。顯而易見,在這幅作品中安格爾是把少女的青春健美和嫵媚與泉水般的純潔作為美的象徵的。當時評論家曾說:這位少女是畫家衰老年歲的產兒,她的美姿卻超過了所有姐妹。這可以看作是他畢生致力於美的追求的結晶(見彩圖)。安格爾並非不講究色彩,但他卻認為色彩是裝飾繪畫的,不過像個宮廷小姐,僅僅對藝術的完美起些促進作用,因此他寧願稱自己是素描學派。他的素描作品,如《帕格尼尼肖像》(1819),特別顯示出他在用精練的線條把握物件方面的高度造詣。他的優美的線描既得益於對希臘瓶畫的研究,也得益於對東方藝術的愛好。

安格爾和E.德拉克洛瓦關於線條和色彩究竟哪一個是繪畫主角的爭論,構成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在技法上的分歧要點之一。另一方面,雖然安格爾是反對浪漫主義的,但他卻又和大衛革命古典主義的現實主義傾向相悖謬,而更多地表現出對J.溫克爾曼所提倡的純潔而淡漠的美的嚮往,並對希臘、中世紀和東方異國情調錶現了濃厚的興趣,因而他又被西方某些藝術史家戲劇性地劃入了浪漫主義畫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