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音樂

[拼音]:zibenzhuyi zhouqixing jingji weiji(19 shiji)

[英文]:cyclical crisis of capitalist economy in 19th century

從19世紀20年代起,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有相當程度的發展,出現生產過剩的基礎上,在資本主義國家不斷髮生的週期性經濟危機。由於資本主義在各個國家的發展是不平衡的,經濟危機在各國出現的時間也不一致。

最早出現的英國經濟危機

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的發展是發生週期性經濟危機的重要前提。因此,最早進行產業革命的英國,也最早發生經濟危機。英國第一次週期性經濟危機發生在1825年,這也是整個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第一次經濟危機。

1825年的經濟危機

英國在1825年以前,特別是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雖然伴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也曾多次出現過生產過剩的現象,但是,由於當時機器大生產的發展還不夠充分,這種現象往往侷限於少數工業部門和地區。只是到了19世紀20年代,這種區域性性的和地方性的生產過剩,才轉變成周期性和普遍性的生產過剩危機。

1825年以前,英國經歷了一個短時期的工業高漲階段。1825年的工業產值比1820年增長了大約 1/3,反映當時生產水平的生鐵量增加了58%,棉花消費量增長了39%。但是,國內外市場卻沒有隨著相應擴大。當時,拿破崙戰爭結束不久,遭到巨大破壞的歐洲大陸市場容量不大,再加上農業歉收,英國在歐洲市場的商品銷售遇到了很大困難,出口額從1814年的2690萬英鎊下降到1825年的1460萬英鎊。對美國和中南美洲的出口也從1815年的1580萬英鎊減少到1340萬英鎊。同時,國內市場由於工人的實際工資下降而受到極大限制。1824~1825年期間,工人的實際工資僅相當於1792年的 4/5左右。生產和銷售之間嚴重的脫節,使經濟危機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工業生產和對外貿易都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有3549家企業破產,80家銀行停止支付,英格蘭銀行的黃金儲備從1824年3月的1390萬英鎊驟降為1825年12月的 120萬英鎊。棉花、羊毛和生絲的消費量減少了 1/3以上,煤的消費量減少了一半,整個出口減少了 16%。大量失業工人出國謀求生計,人口外流的數目大增。

英國1825年的經濟危機也影響到了美國、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等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但是,由於這些國家當時正在或尚未完全展開產業革命,發生週期性經濟危機的條件還不成熟。因此,它們受到的影響主要是區域性的和外部的,還不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週期性經濟危機。

1837和1847年的經濟危機

英國在1825年經濟危機之後,在1837和1847年又相繼發生了兩次經濟危機。1837年的經濟危機是在30年代中期英國週期性高漲階段之後爆發的,這次危機侵襲到工業生產的一切主要部門,但其破壞程度不算很嚴重。這次危機在美國也有比較明顯的表現。1847年的經濟危機,幾乎席捲了英國工業的所有部門,並且沉重地打擊了對外貿易和信用系統。同時,對於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影響也很大,所以具有一定的國際性。

世界經濟危機

1857年的經濟危機

這次經濟危機波及到當時的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形成了第一次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這是與資本主義在世界範圍的發展和大機器工業已在各國佔據優勢地位相適應的。這時,不僅英國的大機器工業已排斥了工場手工業和小生產,美國、德國和法國的大工業也具有了相當大的規模,英國、美國、法國和德國的工業生產合在一起已佔世界工業生產的大約4/5。這4個國家同時發生經濟危機,必然要在整個世界範圍內發生巨大影響,使危機具有世界的性質。

1857年經濟危機發生前,資本主義各國都經歷了經濟高漲階段。促成這次經濟高漲的因素,除了各國本身經濟發展過程的條件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外部影響。一是1848年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和1851年在澳大利亞相繼發現了巨大的金礦。金礦的開採,在美國掀起了建設鐵路的高潮。這使各種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的需求急劇擴大了。大量運出的黃金引起了大量商品的迴流,並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捲進了世界市場之中。再就是當時在歐洲大陸發生了革命,為了躲避革命風暴,大量資本流入英國和美國,從而進一步加速了這兩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並帶動其他國家經濟隨之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世界貿易額迅速增加,從19世紀50年代起,年平均增長速度比以前的20年提高了近 2倍。經濟的迅速增長還促使交易所和信用領域過度膨脹,從而為經濟危機的更快到來創造了條件,終於釀成了一次世界經濟危機。

最早出現經濟危機跡象的是美國和法國。從1856年秋季開始,這兩個國家的股票價格開始猛烈下跌。作為美國當時經濟發展主要支柱的鐵路業的股票價格,從1856年年底到1857年8月期間下跌了一半,貨幣金融危機隨之而起,在紐約的63家銀行中竟有62家停止支付。生產領域很快就受到了衝擊,1857年,美國破產的企業多達5000家以上,損失的資本總額約 3億美元。經濟危機很快波及到當時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大量銀行和企業經不住危機的衝擊而紛紛破產,損失超過了8000萬英鎊。企業倒閉和生產下降,使英國全失業和半失業的工人數量激增。經濟危機也蔓延到了德國、俄國、奧地利、義大利和北歐國家。由於資本主義國家普遍發生經濟危機,初級產品的國際貿易大幅度減少,價格猛跌。廣大殖民地和附屬國一向以出口初級產品為主,經濟危機引起的貿易削減、價格下跌,使它們遭受了巨大的損害。

1857年的經濟危機,作為第一次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開始了資本主義國家統一的再生產週期。從此,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具有著明顯的同期性。這表明資本主義統一的世界經濟體系已開始形成,各類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絡和相互影響空前加強了。

1866年的經濟危機

在經過了1857年的經濟危機之後,1866年又發生過一次經濟危機。這次危機是在60年代初期各國經濟普遍高漲,鐵路建設迅速發展的情況下發生的,並且受到了美國南北戰爭的影響。在危機期間,各個國家除了工業生產下降,對外貿易衰退之外,金融信貸領域也出現了嚴重的混亂。

1873年的經濟危機

1873年經濟危機是19世紀持續時間最長、打擊最為沉重的一次經濟危機。這次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的發展發生了重大的轉折,標誌著自由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頂點,從此開始了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這次經濟危機爆發之前,德國在普法戰爭中戰敗法國獲得了鉅額的戰爭賠款,這促進了德國的投資高潮和投機狂熱,從而為經濟危機的到來創造了條件。美國由於鐵路建築過度膨脹,也為經濟危機的發生提供了前提。德國和美國最先爆發了經濟危機,並很快衝擊到英國和法國,立即形成了世界經濟危機。這次經濟危機持續了大約 5年之久,許多國家的工業生產曾經歷了兩次下降,一次是1873~1874年,另一次是1876或1878年。這使經濟危機帶來的破壞更為嚴重和深刻。危機期間,美國鋼鐵生產下降了1/4,石油產量減少了1/4,造船量消減了2/3。整個工業的股票價格下跌了40%,其中鐵路股票的價格下跌了60%。企業破產達47000家,負債總額為12億美元。德國鋼鐵產量下降了18%,機器製造業的開工率只有30%,股票價格猛跌了50%。英國的生鐵產量從1872年的685萬噸,減少為1879年的609萬噸,造船量削減了1/5以上,資本輸出減少了82%。這次經濟危機表現出一個新的特點,即重工業已經取代輕工業成了經濟週期運動的重心。危機首先從重工業開始,也最沉重地打擊了重工業。

1873年的經濟危機,還由於同時出現的世界農業危機而顯得更加嚴重和難以擺脫。美洲新開墾地區的農業大幅度增長,使世界農業生產長期相對過剩,農產品價格持續下跌。農業危機一直延續到19世紀末。農業危機和工業危機相互交織,使資本主義國家在19世紀最後30年裡的經濟發展速度大大放慢了,經濟危機更加頻繁。

1882、1890、1900年的經濟危機

這三次相繼發生的危機在廣度和深度方面都反映出資本主義矛盾的進一步尖銳化。隨著壟斷資本的不斷髮展,壟斷組織在危機中的影響和作用也愈益明顯。

19世紀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展過程表明:

(1)即使資本主義正處於極盛的自由競爭時期,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就已成為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的障礙。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使資本主義的再生產過程一再遭受經濟危機的破壞。

(2)隨著資本主義逐步成為世界體系,各個國家之間的經濟關係越來越密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必然受其他國家經濟發展狀況的影響,也必然影響到其他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週期逐漸統一,各國經濟危機的同期性日益明顯,從而發生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3)經濟危機加速了大資本吞食小資本的過程。在頻繁的經濟危機推動下,資本集中逐漸達到了這樣的規模和程度,使壟斷日益成為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的基礎。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開始向壟斷的資本主義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