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社會學

[拼音]:Shi Ji

[英文]:Jāmi'al-Tawārīkh

14世紀初用波斯文寫成的世界通史性的鉅著。伊利汗國宰相拉施都丁(Rashīdal-Dīn,1247?~1317)奉伊利汗合贊和合兒班答之命,主持編纂,歷時十年編成。全書原分為三部:第一部為《蒙古史》,第二部為《世界史》,第三部為《世界地誌》。但留傳至今的只有前兩部和一個殘缺不全的附編:《阿拉伯、猶太、蒙古、拂郎、中華五民族世系譜》。

該書第一部《蒙古史》包括第一至三卷,分別記述了烏古思及起源於烏古思親屬、後裔的各部落、民族、札剌亦兒、塔塔兒等十九個部落,克烈、乃蠻、汪古、唐兀、畏兀兒、吉利吉思等九個大部族,自古以來就稱為蒙古的諸部落,成吉思汗先祖紀和1155~1227年的成吉思汗紀及同時代的亞洲、北非各國君主傳,成吉思汗編年大事記、成吉思汗訓言、軍隊編制,波斯伊利汗以外的成吉思汗後裔史以及旭烈兀至合贊諸伊利汗史。

第二部為《世界史》,包括第四至七卷,分別記述了波斯古代諸帝王史迄薩珊王朝之衰亡,以及先知穆罕默德傳,阿布·伯克爾以迄穆斯塔辛諸哈里發史,波斯後期伊斯蘭教諸王朝史,包括哥疾寧、塞爾柱、花剌子模、撒勒噶爾、亦思馬因派等王朝史,突厥、中華、猶太、拂郎、印度等民族的歷史。

拉施都丁是該書的主編和主要執筆者,在他領導下有許多人蔘加編纂工作。他親自編寫了突厥蒙古部族志、成吉思汗先祖紀、成吉思汗紀等部分。他編寫時,利用了當時已有的波斯、阿拉伯文著作:馬合木·可失哈里《突厥語辭典》、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伊本·額昔兒《全史》等,還利用了蒙古史書《阿勒壇·帖卜迭兒》(Altan Debter ),意譯為《金冊》)等伊利汗宮廷資料。除文獻資料外,拉施都丁還直接請教中國、印度、畏兀兒、 蒙古等各民族學者、貴人們。該書第一、第二卷根據蒙古朵兒邊氏孛羅丞相的口述加進了大量重要史實。

該書第一部《蒙古史》具有很高史料價值,是研究14世紀初以前的蒙古族史的最重要的基本史料之一,也是研究古代遊牧部族社會制度、族源、民族學的重要資料。其中對13世紀以前蒙古地區各遊牧部落及其重要人物的記載,對窩闊臺、貴由、蒙哥、忽必烈等各代大汗的記載,對四大汗國曆史的記載,等等,包含有許多為《蒙古祕史》(見《元朝祕史》)和漢籍上所無的重要資料或不同記載。第二部(《世界史》)的史料價值則遠不如第一部。

留傳至今的該書波斯文抄本十多種分散在蘇、英、法、德、奧、伊郎、土耳其等國,其中最古老、最好的為伊斯坦布林1317年抄本,德黑蘭本、倫敦本、塔什干本也較好。(見彩圖)

一百多年來世界各國學者一再對各部分進行校勘、翻譯、註釋和研究。1836年,法國學者卡特麥爾(1782~1857) 發表了該書《旭烈兀傳》的研究著作,包含有以巴黎抄本為底本經過校勘的波斯原文、法譯文、詳細的註釋和一篇很長的拉施都丁傳。1858~1888年,俄國學者貝勒津將該書第一卷即《部族志》、《成吉思汗先祖及成吉思汗紀》的波斯原文經過校勘後,連同俄譯文和註釋發表在《帝俄考古學會東方部叢刊》第五、第七、第十三、第十五冊上。但他所利用的波斯文底本是最差的抄本。清末學者洪鈞曾於19世紀90年代初根據別列津俄譯文將《成吉思汗先祖及成吉思汗紀》轉譯為漢文,收在他的《元史譯文證補》中。1910年,法國學者伯勞舍發表了題為《拉施都丁蒙古史導論》的研究著作。1911年,他又刊佈了《史集》第二卷的波斯文校勘本。由於他所利用的底本巴黎本不佳,他的學術修養又差,因此學術界對他的校勘本及研究著作評價均不高。1946、1952、1960年,蘇聯科學院先後出版了該書第三、第一、第二卷俄譯本。俄譯本系據塔什干本、伊斯坦布林本等七種抄本的波斯原文集校稿譯出,並加了大量註釋。1957、1965和1980年,蘇聯又先後刊佈了該書第三卷、第一卷上冊和第二卷前一部分的波斯原文集校本。

奧地利學者雅恩於1940年刊佈了第三卷中的《合贊汗史》波斯文校勘本。1951年出版了第二部第七卷中的《拂郎史》波斯原文和法文譯註;1969年出版了同卷中的《烏古思史》德文譯文;1971年出版了同卷中的《中華史》波斯原文和德文譯文。同年,英國學者波伊勒出版了該書第二卷英文譯註本。

參考書目

J.A.Boyle,The Successors of Genghis-khan,trans.from Rash媬d al-D媬n:the Jāmi'al-Tawār媬kh ,NewYork,1971.

餘大鈞、周建奇譯:《史集》第1卷第1分冊,商務印書館,北京,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