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語音學

[拼音]:Kangdingsiji

[英文]: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

俄國出身的畫家、藝術理論家、詩人、劇作家。長期在國外活動,是德國青騎士社的組織者、抽象主義的奠基人。

生平

康定斯基1866年12月4日生於莫斯科,1944年12月13日卒於法國塞納河畔的訥伊。他從小對繪畫、音樂和民間藝術感興趣,原在莫斯科大學學習法律和政治經濟學。1896年移居慕尼黑,立志從事繪畫,最初師從A.阿茨貝,後拜師學院派畫家F.van施圖克。1901年決定離開學院自闢新路。1901年創立美術社團同志會,1903~1908年,與德國女畫家明特爾一起到義大利、荷蘭、突尼西亞旅遊,並在巴黎有較長時間的逗留。

康定斯基的作品曾在1906~1907年巴黎的秋季沙龍展出。康定斯基在歐洲畫壇為人所知,是在1909年建立了慕尼黑新美術家協會之後。當時,他任該會的主席。但在1911年,他又和馬爾克組織《青騎士》編輯部,導致新美術家協會的分裂,把德國表現主義運動推向成熟的階段。康定斯基於1917年回到俄國,十月革命後被任命為莫斯科人民教育委員。因對現狀不滿和自己的藝術主張與蘇維埃的文藝政策相牴觸,1921年以接受德國魏瑪包豪斯學院的邀請為理由離開蘇聯,直到1933年包豪斯被封閉,他都在該院任教。1924年他與A.von亞夫倫斯基、L.費寧格、P.克利組織青色 4人社。從1933 年起,他定居訥伊,1939年獲得法國國籍。

政治思想

在社會大變動的年代裡,康定斯基不是革命者。雖然他在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期間回到了故鄉,也參與了革命後的文化藝術的復興工作,但他不懂得十月革命的意義,他提出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文化綱領,無法被蘇維埃政權接受。在他的自述中,可以看到幼稚的、雜亂無章的政治觀念和藝術目標。面臨轟轟烈烈的革命現實,他感到恐懼,產生“一切將崩潰”的意識;對於工業、科學和技術的迅猛發展,他也感到恐慌和不安。他認為當宗教、科學和道德觀念均已動搖的時候,人們找不到任何依靠,便從外部轉向他們自身。因此人們離開當前的、沒有精神的生活。轉向無物質追求的、精神自由的實體和思想。由此,他提出了“精神革命”的理論,得出了藝術應該擺脫客觀物質世界的束縛,轉向抽象化的結論。

藝術理論

康定斯基1911~1912年最早畫出了抽象的繪畫,被認為是抽象主義的鼻祖。他的抽象主義理論集中於其著作《論藝術的精神》(1910)、《關於形式問題》、《論具體藝術》、《點、線、面》(1926)中,這4種著作已有中譯本(1987)。他的理論歸納起來有以下4點:

(1)藝術類似自然、科學、政治形式,是一個自為的領域,只被自己的、僅是對於它自身的規律統治著。

(2)抽象的繪畫是通過心靈體驗和創造的,畫家用內在的眼睛看世界,抽象作品傳達出事物的內在聲音。

(3)色彩和形都有其內在的音響,色彩是能直接對心靈發生影響的手段,色彩宛如鍵盤,眼睛好比音錘,心靈好像繃著許多弦的鋼琴、藝術家就是彈琴的手,有意識地接觸各個琴鍵,在心靈之中激起震動。康定斯基受A.叔本華思想的影響,認為繪畫和音樂一樣是完全抽象的藝術。他從小喜愛音樂,在組織青騎士社期間,特別欣賞A.勳伯格的超出調性的樂曲,試圖把這種拋棄了調性原則的音樂轉譯為繪畫。

(4)主張即興的、無目的、 無意識的創作。康定斯基的這些理論,有其合理的因素,尤其是觸及抽象形式的美感、繪畫中的音樂性、 創作者的主體作用、創作過程中偶然性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值得人們思考和研究的問題,但也含有很大的片面性,過分誇大了抽象藝術和抽象形式的作用和意義。康定斯基對抽象形式的諸要素有專門的研究,他正確地指出,一些色彩的價值在某些形體中可能增強,在另一些形體中,卻又可能削弱;但他又片面地認為,精神世界表現於不常見於自然界的圓形、矩形、三角形和梯形之中。他誇大抽象形式的作用:“一根豎線和一根橫線相結合,產生一種近於戲劇性的音響。一個三角形的尖角和一個圓圈產生的效果,不亞於米開朗琪羅畫上的上帝的手指接觸著亞當的手指”。

創作

康定斯基擅長油畫、水彩畫和版面,早期作品採用的是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的技法,並常常把民間藝術的成分糅合進去。他受到過野獸主義的影響,如畫《藍色的山》(1908),重視線的作用,他還用P.高更的色彩表現空間法及G.修拉的點彩技法。在1910年的油畫《構圖2號》中, 畫中的騎士和其他人物的形象幾乎是用色彩的塊面和線條圖案暗示出來的。從這時起,他的作品開始採用音樂名稱,諸如《樂曲》、《即興曲》、《抒情曲》等。在1910年的水彩畫中,強烈顫動的色彩相互作用,線構成平面,所有客觀描繪的成分消失,已經是純粹的抽象繪畫。不過,在畫出最初的抽象畫以後,康定斯基並未立即完全拋棄客觀物象,他似乎徘徊了一段時間,以後又繼續純抽象的繪畫。1914年,康定斯基作組畫《秋》、《冬》,用抽象的線、色、 形的動感、力感、韻律感和節奏感來表達季節的情緒和精神。1921年離開蘇聯到魏瑪包豪斯教學時,受俄國至上主義和構成主義的影響,從自由的、想像的抽象轉向幾何的抽象。這種變化的過程見於1920年的《白色的線》等作品。

在以後年代的創作中,康定斯基試圖把抒情的抽象和幾何的抽象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幾何形的結構與造型中,配以照亮的光和柔和的色彩,某些平面使人聯想到埃及和美洲印第安人的象形文字,有神祕的色彩。30年代,康定斯基與J.米羅、J.阿爾普等人交往密切,畫風受他們的影響,充滿著幻想、幽默、諧謔的趣味,塗繪也相當自由,除抽象的線、色以外,還有一些如生物胚胎的形。

參考書目

H.K.Rothel, Kɑndinsky,DɑsGrɑphischeWerk,Cologne,1970.

Peul Overy, Kɑndinsky,The Lɑnguɑge of the Eye,Londonand New York,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