兕觥

[拼音]:Hongxi Can’an

[英文]:Angke massacre

1740年10月,荷蘭殖民當局在爪哇巴達維亞城(今雅加達)大規模屠殺華僑的事件。因城西有一條河,名紅溪,是肇事地點之一,故稱為紅溪慘案。

1619年荷蘭殖民者佔領雅加達,同年5月30日,改名為巴達維亞,作為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總部。當地勞動力甚缺,荷蘭殖民者不擇手段從各地誘騙華僑,甚至到中國東南沿海擄掠人口,供其役使。移居爪哇的華僑日益增多。1719年,巴達維亞城內華僑人口已從初建時的800餘人增至4068人,郊區人口則達7550人。

華僑人口激增,殖民者嫉視他們在發展經濟上所起的作用,又怕他們同當地人民聯合起來反抗殖民統治,轉而採取嚴格限制入境,乃至推行排華政策。1727年和1736年作出規定,逮捕“失業”和無居留證的華僑,並把他們遣送回中國或押送錫蘭、班達等地充當苦工。華僑與殖民者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

1740年7月,殖民當局下令捉拿被誣為竊賊的華僑。有些無辜被捕的華僑或被虐殺,或被投入大海。僥倖潛回巴達維亞城者告知此訊息,那些不願坐以待斃的城內華僑紛紛逃往城外,聚集在甘達里亞糖廠附近,人數超過5000,公推黃班為首領,準備進攻巴達維亞城。但事先走漏訊息,殖民當局有所準備。

1740年10月9日,殖民者以搜查軍火為名,先命令城內華僑閉戶在家,並交出一切利器,然後集中兵力對付城外華僑隊伍。城外華僑仍按原計劃分三路進攻巴達維亞城,黃班率領的一路起義軍,沿紅溪直下,聲勢頗盛。其餘兩路均未得手。經過一場激戰,勝負未決。殖民者下令荷軍在城內挨戶搜捕華僑,不論男女老幼,捉到便殺。同日中午,城內許多華僑住宅區起火,火勢蔓延全城。在殖民者的縱恿和懸賞下,荷蘭士兵、水兵和歹徒瘋狂地對華僑進行血腥洗劫。10日,關在監獄和臥病在醫院的數百名華僑亦慘遭屠殺。城外華僑遭內外夾攻,有1785人被殺,不得不撤退。屠殺持續 7天,城內華僑被屠殺近萬人,僥倖逃出者僅 150人,被焚燬和劫掠的華僑房屋達六、七百家,財產損失,無法估計。城外華僑轉戰中爪哇。鬥爭持續到174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