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調查團

[拼音]:wenhuabu xiqu gaijin weiyuanhui

1950年7月文化部邀請戲曲界的代表人物、戲劇專家以及文化部戲曲工作的負責人員組成戲曲改革工作的顧問性質的機構。委員會由周揚、田漢、歐陽予倩、洪深、楊紹萱、馬彥祥、李伯釗、趙樹理、阿英、翦伯贊、老舍、艾青、曹禺、馬少波、阿甲、劉芝明、李綸、馬健翎、張夢庚、王亞平、伊兵、鄭振鐸、周貽白、焦菊隱、王瑤卿、尚和玉、蕭長華、王鳳卿、馬德成、梅蘭芳、周信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譚小培、鮑吉祥、高百歲、袁雪芬、劉南薇、龔嘯嵐、韓世昌、連闊如等42人組成,周揚為主任委員。委員會於1950年7月舉行首次會議。會上,周揚說明委員會的工作任務是:

(1)審定戲曲改進局所提出的修改與改編的劇本;

(2)對戲曲改進工作的計劃、政策向文化部提出建議。會議回顧了1949~1950年一年來的戲曲劇目審定工作的情況,在肯定了成績的同時,認為:“無論是以單純的行政命令禁演,或是採取放任自流政策,都是不對的。”因此會議在重溫《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舊劇改革工作》專論中關於“有利”、“無害”、“有害”這一審定劇目標準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出:對下列情況之節目應加以修改,其少數最嚴重者得予以停演:

(1)宣揚麻醉與恐嚇人民的封建奴隸道德與迷信者;

(2)宣揚淫毒姦殺者;

(3)醜化和汙辱勞動人民的語言和動作。同時指出審定工作必須注意神話與迷信及愛情與淫亂的區別。根據上述標準,會議對當時各地提出應當停演的劇目,逐一慎重討論,認為:《殺子報》、《九更天》、《滑油山》、《奇冤報》、《海慧寺》、《雙釘記》、《探陰山》、《大香山》、《關公顯聖》、《雙沙河》、《鐵公雞》、《活捉三郎》等12齣戲應予停演。此外,對北平軍管時期文化接管委員會所宣佈停演的《四郎探母》一劇進行了討論,決定此劇應作重大修改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