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街清真寺

[拼音]:Zhang Binglin

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思想家、活動家、學者。又名絳,字枚叔,號太炎。1869年1月12日生於浙江餘杭。1894年中日戰爭後投入政治活動,曾參加康有為領導的維新運動,1898年戊戌政變後被清政府通緝,逃亡海外,在日本結識了孫中山。1903年,發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鼓吹革命。同年6月因“蘇報案”被捕入獄,1906年出獄後東渡日本,加入同盟會,主編機關報《民報》。辛亥革命後,提出“革命軍興,革命黨消”的口號,要求取消同盟會。1913年因參與反對袁世凱的鬥爭,遭到禁錮。1917年,任孫中山支援的護法軍政府祕書長。五四運動時期,對新文化運動持異議。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主張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擁護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主張。晚年主要從事講學著述。1936年6月14日病逝於蘇州。章炳麟一生著作甚多,大多收在《章氏叢書》、《章氏叢書續編》、《章氏叢書三編》、《太炎最近文錄》等書中。

章炳麟的政治思想既內涵著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精神,又有不少封建的傳統因素。他的民族主義思想主要有兩方面,對外反對帝國主義壓迫中國人民,要求中華民族取得完全的獨立。對內反對清政府。認為清朝統治者的酷政暴行是民族衰弱的根本原因,只有推翻清廷,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他的民族主義思想主要來源於傳統的夷夏之防的思想,認為歷史悠久、文化發達的漢族統治落後的少數民族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表現出大漢族主義的思想。

章炳麟的民主主義思想多有矛盾。他最初曾贊成資產階級民主共和的方案,但隨著對西方政治了解的增多,他對代議制作了尖銳批評,認為議員、議會名為代表人民,實則出自“豪右”。他主張直接民權,要求從政治上、經濟上“抑官吏、伸齊民”、“抑富強、振貧弱”,建立沒有常設議會的民選總統制。但他筆下的總統權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僅主持行政和國防事務,不得參與其他事務,他還提倡司法獨立,主張由專家組成立法機構管理。他希圖以直接民權救治資本主義代議制的弊病,實際上並沒有跳出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框框,卻從反對代議制出發,滑到肯定專制政體的一邊。他認為代議制之害民更甚於專制政體,如果有個好皇帝同樣可以有良好的政治制度和實行有利於平民的政治措施。

章炳麟的政治思想雖然存在著中世紀封建思想的痕跡,但其思想主流仍是以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為核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