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社

[拼音]:Shun Ling

[英文]:Shunling Mausoleum

中國唐武則天(武曌)之母楊氏墓冢。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東北18公里的陳家村南(唐時稱洪瀆原)。楊氏死於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九月,年92歲,以太原王妃禮葬。武則天即位後,於永昌元年(689)尊母為忠孝太后,改墓為明義陵。天授元年(690)九月又追尊為孝明高皇后,改稱順陵。1962 年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對順陵進行勘察。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陵園平面略呈長方形,佔地面積 110萬平方米,有內城和外城。外城南北長1264米,東西寬 866米,南面正門並列兩個土闕,相距50米。內城亦稱皇城,位於外城偏北部,南牆長 286米,東牆長291米,西牆長294米,北牆長 282米。南牆中段有相對兩個土闕,相距 22 米。城牆系夯土築成,寬1.9~2.2米。

陵墓位於內城北部略偏西,墳丘底部平面呈方形,每邊長48.5米,高12.6米。墓道斜坡形,長28.5米,寬2米。墓道兩壁用石灰粉刷,繪有壁畫。

陵園內現存石刻34件,多數列置陵前,有華表、獨角獸、石獅、石人、石羊。陵後有石獅、石馬。東西兩側有石獅。石刻均由整塊青石雕刻而成,形象逼真,姿態生動。石座的四周有線雕花紋,其中以陵前的獨角獸和走獅尤為精湛。陵前原立有石碑,今已無存。皇城南門外有一遺址,周圍有破碎磚瓦,應是碑毀亭塌後的廢墟。

順陵附近出土過武三思鎮墓石 1方,有“今陪順陵”刻書。陵園西南有兩座土冢,東西並列。西面一座已發掘,出土篆書、蘇府君墓誌銘蓋一塊;東面一座已塌陷,1984年出土《大唐故光祿大夫工部尚書使持節都荊州刺史駙馬都尉上柱國莘安公竇府君墓誌銘》一合。

1962年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劃定保護範圍,作出標誌說明,建立了資料檔案和群眾性的保護組織。1980年成立了順陵文物保管所,負責日常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