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杉(1914~  )

[拼音]:Gandi

[英文]:Indira Gandhi (1917~1984)

印度共和國總理(1966~1984),印度政治家。1917年11月19日出生於印度阿拉哈巴德城阿南德宮,是J.尼赫魯的獨生女。從小受到尼赫魯的悉心教育,先後就讀於瑞士日內瓦國際學校、印度的阿拉哈巴德聖瑪麗教會女校、浦那學生自立學校和桑蒂尼克坦國際大學,以及英國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學院等院校。

8、9歲時曾加入聖雄M.K.甘地領導的手紡協會兒童部。1930年印度第2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期間組織過“猴子隊”,滁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3/304897.html' target='_blank' >郵路襉怨ぷ鰲?936年參加印度國民大會黨。1942年同F.甘地結婚。同年9月因參加“退出印度”運動被捕入獄,1943年5月釋獲。

印度獨立後,因其母早逝,I.甘地擔當總理官邸女主人。1954年隨其父訪問中國。1955年任國大黨工作委員會和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1958年任國大黨議會局委員,1959~1960年任國大黨主席,1962年任國防委員會委員。1964年5月尼赫魯逝世,L.B.夏斯特里繼任總理,甘地擔任新聞廣播部長。1966年1月,夏斯特里逝世,甘地繼任總理。在1967、1971和1980年3屆大選後,甘地皆出任總理,執政15年之久。

甘地擔任總理期間,遵循尼赫魯制定的內外政策,但隨著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而有所調整。在內政上,她堅持議會民主制度,堅持實行公、私營企業並舉的“混合經濟”政策,為發展民族經濟和建設印度作出不懈的努力。她就任不久即著手調整農輕重比例的失調,開展“綠色革命”。80年代後調整幅度更大,加速放寬對私營企業的限制,實行對外開放。外交上,她竭力維護印度的國際地位,擴大印度在不結盟運動中的作用。為改善和發展中印兩國關係也作出過貢獻。1971年印度與蘇聯簽訂“《印蘇和平友好合作條約》”。1975年吞併錫金(見錫金歷史)。1980年以後,甘地調整外交政策,改善並加強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係,強調不結盟方針。

甘地在擔任政府首腦期間還不斷加強對國大黨的控制。1969年底國大黨分裂為國大黨和國大黨(組織派)。甘地利用議會強制手段提前一年大選,獲得2/3議席,力挫國大黨(組織派),加強對國大黨的控制。1978年以後擔任國大黨(英迪拉派)主席。

1984年10月31日甘地為其錫克教徒侍衛所害,中彈身亡。(見彩圖)

主要著作有《印度:演說與回憶錄》、《不朽的印度》。